创“青岛金花”,闯出 81岁老人忆青岛改革开放激情岁月,退休前办“国托”引

半岛都市报 2018-09-27 06:39 大字

文/图半岛记者刘雪莲(署名除外)

青岛卷烟厂厂长、青岛一轻局局长、青岛市经委副主任、青岛市计委副主任、青岛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今年已经81岁的王正林,有太多辉煌岁月可以回忆。他亲身经历、见证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的巨大变化——

在那个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型的年代,改革的每一步,走得都很不容易。从青岛轻工系统的产业结构调整,到创“金花”全面振兴青岛工业,再到组建青岛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通过外资来解决青岛诸如电力缺乏等国计民生大事儿……王正林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潮头”。

从计划到市场,改革举步维艰

1982年,王正林离开工作了29年的青岛卷烟厂,出任青岛市一轻局局长。那时,青岛轻工系统分一轻局和二轻局,一轻局主抓国营企业、二轻局主抓集体企业。

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迅速释放了农村生产力。但在城市,围绕着国营企业的改革,却并无立竿见影的效果。

王正林初到一轻局,面对的是一个并不轻松的摊子。青岛各大轻工企业的产品严重滞销:青岛名牌大金鹿自行车滞销,在全国小有名气的鹰轮牌缝纫机滞销,就连生产历史还不太长的金锚牌手表也突然间滞销了。其他产品,如化妆品还有一些低档皂质产品等,也都普遍出现滞销现象。

上任伊始,王正林和一轻局的一队骨干人马,从市区到各县调查了三个月,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主旨便是:轻工局必须立即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否则死路一条。

“在那样一个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交汇时期,没有经过的人不知道,没有一步是平坦之路。”回想起当年的改革,王正林直言一路坎坷。

造纸行业是改革的重头戏之一,最先被“开刀”的是青岛造纸原料采购供应站。“那个年代中国造纸原料主要靠国外,如果没有外汇,木浆一点儿都没有,我们自己的原料不达标。”王正林还清晰记得当时供应站里的情景:麦秸、破布、破鞋帮子在仓库里堆着,大卡车以平均四分钟一辆的速度,拉麦草进城。

“这个供应站简直就成了收破烂的,这样的原材料造纸质量很差,大量耗电、耗水,而且污染特别严重,排出的都是黑水。”经过调研决策,一轻局决定撤销造纸采购供应站。

撤销供应站的消息引起员工极大不满。“站里一个干部头上流着血找到我家,说站里打起来了。”王正林说,当时整个厂都乱了,他立即让厂领导通知工人们开会,他亲自去“灭火”。

“把咱干部打破头的是谁?有错能改就行,诚心实意道个歉,如果不道歉,我不干局长也要开除你!”王正林镇住场子后,开始给大家讲改革开放的形势,大家守着这些破烂儿没有未来,而且,他还给大家找好了出路,“食品厂的钙奶饼干供不应求,你们去食品厂学个手艺吧。”有了出路的工人报以热烈掌声,并且希望越快上岗越好,于是立即联系食品厂派来三辆客车,把工人拉过去。

关了供应站,造纸厂也要调整。当时的青岛造纸二厂,刚给大浆池子贴了瓷砖,对于面临调整相当抵触。“生产不行,厂房危险,能挣出吃的来就不错了,没法留。”王正林说,当时造纸厂的调整也闹到了省厅。最终结果是肥皂厂搬到了造纸厂,生产适销对路的洗衣膏等产品。

当时的青岛明胶厂需要大量收购各种杂骨熬胶,但实际上根本收不了多少骨头,如何保证长远发展都是个问题。1986年,经一轻局牵线,从加拿大引进4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机制胶囊生产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机制空心胶囊的历史,也解决了工厂的发展问题。

在青岛本地企业忙着调整转型时,外资企业也开始进入青岛。1985年,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创建,成为青岛市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家按国际酒典标准生产单品种、产地、年份高级葡萄酒的企业。

王正林说,后来,一轻局对下属企业实行目标责任制,每个企业都要有目标,不适应发展的就要调整。1982年至1987年间,一轻局对8个行业进行了适应青岛总体发展规划和市场需要的重大调整。

创“金花”开启品牌之都大门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的冲击,让很多企业甚至行业更多考虑基本生存问题,那么到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改革开放后十年市场的竞争及培育,拳头产品的培育也提上了日程。

1989年初,一场全省工业领域会议在济南举行。工业指标的下滑让青岛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们深感压力巨大,市领导给时任市经委副主任的王正林下了现场命令:必须全力保证青岛工业稳步快速发展。

王正林表示,虽然当时青岛的工业基础较好,轻纺工业有着“上青天”的美誉,还有港口优势,但与其他城市相比,青岛的水、电、煤、矿产等资源相对缺乏,经济总量和竞争力都居中游。对青岛工业而言,如何把握和利用好中央给予的政策,实现青岛工业的全面振兴,是摆在大家面前十分艰巨的问题。

接到市领导的任务,自济南回来后,王正林和同事们立即组织了研讨,提出必须改变思维。而作为拥有百年声誉的青啤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提升的影响力,让王正林等人意识到了名牌的力量。于是,在总结青岛啤酒及部分民用消费品畅销不衰的经验基础上,青岛明确提出了“振兴青岛工业必须培育一批拳头产品”的工业发展思路。

王正林说,走名牌发展道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有人提出评选“青岛名牌”,但又怕被人认为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于是,决定评选“青岛金花”,作为启动名牌战略的第一步。“金”表示金贵,“花”意味着美,“金花”比喻青岛的优质产品,这也规避了用“青岛名牌”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后,青岛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日用工业产品争创“青岛金花”活动的通知》,评选首次采用专家评审与市民投票相结合的方式。

青岛牌特制钙奶饼干、即墨牌即墨老酒、琴岛-利勃海尔BCD-220型豪华电冰箱、青岛牌青岛6型135自动曝光照相机、得贝牌BCD-274立柜电冰柜、金鹿-海德曼自行车、琴岛牌XPB36-35双桶洗衣机、青岛牌SR5108型彩色电视机、金羊牌胶粘男皮鞋、金菱牌86-1-88型组合柜、青空牌KFR-50GW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等11种产品,都是在1989年首次选出的“青岛金花”产品。

从1990年开始,“青岛金花”创评活动开始推广到全市工业系统。1992年,单一型号的“金花”产品被扩展到金花系列产品。全市先后举办了4次较大规模的创“金花”展评展销活动,组织240个企业的2300种产品参展,到1993年,共认定金花产品31个。

新闻推荐

好邻居冲进火海救出八旬老人 被困老人已出院,救人者杨风知烧伤严重

▲青岛即墨区段泊岚镇大吕一村一民房突发大火,房屋被烧毁。◥杨风知面部和身体烧伤面积达28%,目前还未渡过危险...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