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古树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 著名学者梁衡即墨古城开讲:保护树木,保存历史,留住文化,留住乡愁
日前,著名学者、作家梁衡在即墨古城开讲。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半岛记者李晓哲报道
本报9月19日讯“在伐木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堆木材的存储;在科学家看来,一棵古树是一个气象数据库;在旅游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幅风景的图画;而在我看来,一棵古树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即墨区2018年为民要办实事项目即墨古城大讲堂,日前邀请著名学者、作家梁衡在即墨古城开讲。
著名学者梁衡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古树,他认为,树木是与语言文字、文物并行的人类的第三部史书。梁衡跋山涉水寻访人文古树,记录下中国大地上众多古树的过去与现在,融入其“人文森林”的理念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写就一部《树梢上的中国》。9月18日,梁衡走进即墨古城大讲堂,以《树梢上的中国——重建人与树木的文化关系》为题,讲述他在人文古树身上所探得的历史兴衰,分享他从中形成的对于人文以及生态的思考。
梁衡在开讲中说,记录历史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文字,第二种是文物,第三种就是古树。跟前两种不一样,树是有生命的,所以更有价值。古树看着人类改朝换代,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把故事记载在它的年轮上。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新疆种下了26万棵柳树,后人称之为“左公柳”。沈葆桢栽下的沈公榕,见证了中国近代海军的诞生。一棵河南三门峡七里村的古槐树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苦难与斗争。宁夏海原县的百年柳树遭遇最强地震被撕成两半仍坚强存活,是为能代表宁夏人的“震柳”精神。
“寻访人文古树只是很小的题目,最终的目的是创立一个新的学科——人文森林学。”梁衡表示,这个学科大概有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活动的记录,第二是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第三是研究人的行为对树木、森林成长的影响,第四是实施人文森林工程。
从这个角度去探讨,梁衡认为树木保护有三个层面:第一是法律层面的保护,第二是乡规民约层面的保护,第三是文化层面的保护。只有在文化层面,才能更好地保护树木。“我寻访过的树好多都建成了人文森林公园。山西最北边和内蒙古交界的地方有一棵树,形状很像中国地图,起名叫‘中华版图柏\’,当年范仲淹、欧阳修和康熙皇帝分别在不同时期与它有过不解之缘,这棵树还记录了辽宋之间的战事,以及后来抗日战争的历史。靠着这棵树,当地打造了一个公园,叫高寒岭人文森林公园,森林面积11.7平方公里,以‘中华版图柏\’为核心景点,打造了黄河文化艺术苑、黄河流域民俗博物院、高寒牡丹园等主要景点,是中国第一个人文森林公园。”
梁衡说,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树木会长得更好;假如地球上没有树木,人也将随之消亡。所以,不是树木依靠人类,而是人类依靠树木。借森林来保护文化,借文化来保护森林,我们的家园会更美好。
新闻推荐
调整后项目改为15个,改造房屋总数不变半岛记者郭振亮报道本报9月14日讯日前,省住建厅等四部门发布2018年棚户区改...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