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折翼天使”插上逐梦的翅膀 美丽的90后“特教花”,盛开在残障孩子身边
半岛记者孙林
9月的即墨绿树葱郁,鸟语花香。在北安街道坐落着一所特殊的学校,身处校园,到处都能感受到爱与温馨,这就是即墨区特教中心。里面的孩子在身体或智力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缺,有的孩子无法向老师道上一句“感谢”,有的孩子甚至一辈子也听不到声音,他们是“折翼的天使”,可他们的身边,从来不缺温暖。这里的老师付出的是不同于普通学校老师的辛劳,他们让“折翼的天使”学习基础文化,进行康复训练,补偿身心缺陷,接受劳动技能培训,在不幸的命运中去勇敢追梦。
白梓琪
于潇娜
张妮
白梓琪:
为失禁学生清理粪便
2015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后,同年8月,白梓琪来到即墨市特教中心,成为一名年轻的特教老师,现在,她是二年级一班的班主任。
踏上三尺讲台那一刻,她才发现胜任这份工作并不易。面对学生的各种状况,她常常手足无措。应该怎样去教学生?如何和学生沟通?这个过程中有坎坷也有动摇,最终,她选择了勇敢面对。
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她会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三年的时光就是在上课、备课、训练等琐琐碎碎中度过。课堂上白老师给孩子上课,每一个音、一个字都要教几十遍。看口形、正音调,一堂课教下来,口干舌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她知道,只有老师努力了,学生才有可能更加接近正常的人生。
她每天早早到校,烧好开水,给孩子们倒进杯子里,等孩子们要喝的时候,水也凉得差不多了。
上午八点,孩子们都在上早读,学生小明突然不明原因哇哇大哭冲出教室在校园里奔跑。白老师赶紧追上去,先给了小明一个爱的拥抱,可是他并不领情,扬起手在白老师脸上狠狠打了一巴掌,她的脸上立刻出现了几个红红的手指印。但她并不生气,而是牵着小明的手很耐心地哄着安慰他,很快他就平静下来回到教室像没事一样开始写作业了。
白老师刚走进教室准备上课,闻到一股很重的臭味,问班里的学生是怎么回事,都说不知道。没办法她就走到每个孩子身边用鼻子闻一闻,终于找出是其中一个孩子把大便解在裤子里,她便马上动手给孩子清洗和换新。
家长辛玉美感慨道,这看起来是生活中一些琐碎的小事情,但对于一位刚20岁出头的年轻姑娘能不嫌脏地收拾清理,把孩子重新打扮得很清爽实属不易,让人深深的敬佩。
“他们是一朵花,只是他们的花期晚了又晚,拖了又拖,只要用爱心去浇灌,他们早晚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白梓琪说,在平常的教学日子里,要耐得住寂寞与枯燥,坚守教育的初心。虽然不能像普通老师那样桃李满天下,但看到学生在不断地进步成长,一种职业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于潇娜:
爱+技巧,让学生爱上学习
于潇娜毕业于泰山医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014年8月来到即墨市特殊教育中心,现任四年级班主任。
自从踏进特教学校大门那天起,她就与这里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忆自己的第一堂课,她用“惊呆了”来形容。有些孩子喜欢打人咬人,老师们经常被打、被咬。她说:“第一步只要教育他们不打人不咬人,那就说明孩子们有进步了,我就很有成就感。”
面对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她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些孩子能够与正常人进行交流,让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为了兑现这句承诺,她以一颗爱心关爱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她创新教学方法,持之以恒地对孩子们进行刻苦训练。
到特教中心4个年头,这4年的工作中有太多的辛酸和劳累,也有不少的收获和幸福。于潇娜始终以优秀班主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一腔对特教事业的热情倾注到每一位孩子身上,在教学过程中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钻研业务,以求加强自己的课堂教学技巧。
于潇娜上的音乐课就很受孩子们欢迎,她用形式多样的教法,让学生能大声唱出来,欢快地跳起来,让学生充分享受着音乐带来的乐趣。
由于工作出色,她先后被评为即墨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第十四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优秀辅导奖”。于潇娜常说,这些孩子比普通孩子更天真单纯,他们的世界更纯净,当孩子亲着老师脸颊时,压力和疲劳就都没了。
张妮:
从教孩子穿鞋开始传道之路
今年刚过22岁的张妮老师,2016年毕业于泰山医学院,2016年毕业前夕,被学校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所写的《葡萄采摘之唱游与律动》在《青岛特教》上发表,在青岛市第十五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优秀创作奖。
“做一名优秀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是张妮毕业时立下的誓言。为了这个誓言,她在特殊教育这片平凡而神圣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从中体验着多重角色的辛酸与幸福。她现任特教中心一年级班主任。从此,班里孩子的身影就牢牢地拴住了她的视线,孩子们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教室里、操场上、餐厅里、休息室……
上午9点10分,张妮就带领孩子们认识木瓜树、迎春花、月季花等苗木花草。她不厌其烦地领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认读,虽然孩子们接受起来比较慢,但看到大家点滴进步,她都会给自己默默地加一遍油。因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小,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孩子穿鞋不分左右,不会系鞋带,也不会整理床铺叠被子。为此,张妮总是耐心地给予指导帮助。饭前饭后带他们去洗手,让其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午休时给每个孩子盖好被子哄他们入睡。她用自己的爱心讲述着与特殊孩子一起成长的故事。
“我们习惯了俯下身子牵着孩子的手,陪孩子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件事,用爱包容他们,让折翼天使重新飞翔。”张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没有可歌可泣的大事迹,她却能将平凡岗位上的小事做得如此持久和爱意浓浓。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毕业时立下的铮铮誓言。
残障儿童是一个不幸的群体,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障碍。但是,不幸的孩子们,又是幸运的,因为遇上了好老师,他们给智障孩子、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让孤独的孩子向阳而生
记者手记
每年的教师节,人们都会把鲜花和掌声送给大、中、小学的各位老师,老师们也经常会收到学生们别出心裁的各种心意礼物。而有一群老师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常常被忽视,他们就是特教老师。
很久之前,即墨区特教中心的一位家长辛玉美联系到记者,表示因自己的孩子在特教中心就读多年,她一直在陪读,因此对孩子在这所学校接受的教育和关爱有着切身的体会,对特教老师的辛苦有着深刻的感受。于是,作为一位残障孩子的母亲,她向记者讲述了三位特教老师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然而就在这些琐碎的日常里,却让人心生温暖和敬畏。
目前,160位“折翼的天使”就读于即墨区特教中心,59位特教老师每天坚守在他们身边。本文讲述的三位只是特教老师们的一个缩影,更有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教师,是他们让这群特殊的孩子在孤独的世界中向阳而生。
新闻推荐
热爱公益,勤于思考,为她们点赞 “2018青岛榜样学生”火热评选中,欢迎推荐您身边的榜样
郑淼心董子荀半岛记者孙雅琴由青岛市教育局联合本报举办的“2018青岛榜样学生”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活动在校园里...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