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栲栳大船帮的兴亡沉浮(上)
栲栳大船帮是由即墨的里、外栲栳两村(俗称里、外疃)渔民带头兴起的。这两村均因处于栲栳岛的腹地而得名。
应运而生
栲栳岛,位于青岛市即墨区东北端田横镇境内,东濒黄海,北邻丁字湾,隔海与海阳、莱阳两市相望,距青岛市中心76公里。这个面积仅1平方公里多的小岛属连陆岛,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000米,海拔52米,岛上植被丰茂,岛西是泊船良好的天然港湾。一说是因岛屿向东海延伸形似栲栳(由柳条编成的容器,形状像斗),故名栲栳岛;还有一说因岛上生长着一南方树种栲栳(建国前当地村庄多长有栲栳树)而得名。
据栲栳村的族谱记载,两村均为明代立村,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捕鱼为业。明朝天启末期开埠后,因胶东、山东的物产可以通过丁字湾西岸的金口港从水路直接运往南方,清初至乾隆年间港口日益繁荣,“盛时盈港,商舶枢凑,店肆栉比”。
栲栳岛处于丁字湾出海口,进出金口港往来丁字湾的各类商船如梭。里外栲栳两村在湾中作业的渔民,时接受些短途海运的差事,为航运大商船做货物集散等运输业务。随着业务的增多,有的渔民干脆将渔船改为运输船,改变世代捕鱼为业的传统,借近海临港得天独厚的优势,做起短途近海商业运输。这期间船的规模较小。真正形成南北航运的大船帮,得益于一位领军人物——杨志君。
金口港开埠的前期,从事航运的主要是南方船,当地开南北大航运之先则在咸丰年间。据《栲栳史话》记载:“清代咸丰年间,西坦村的柳玉君购买了一条名‘福和泰\’号的大船,进行南北方海运收入颇丰。 ”外栲栳村的杨志君是“福和泰”号的雇员,他身高体壮头脑灵活,26岁即从小伙计升为船老大。
多年的历练,使杨志君无论从航海技术还是货运方面都已是行家里手,他深知商船海运有大利可图,遂生购船自行做航运的念头。杨志君于光绪末年辞职回村集股,自己出大股,带头集大小20余股,合资从东北买回一条旧船并取名“金长生”号。与股东说定收入分配按股分红,亏损按股分担。
杨志君作为船老大,开始率众往返于南北各港口间,历经20多年的经营,“金长生”号收益甚巨,据说船上的人曾连续两年年分红7000块大洋,股东们积累下可观的资本。1920年,杨志君与股东商定扩建“金长生”号,造大船扩大经营。临近的南百里村蓝志川、蓝志三兄弟俩有祖传的造船经验,杨志君聘请他们所带领的木匠班子修船。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将“金长生”号改造成一条宽9米、长60米的大商船。
新的“金长生”号船体全部翻新,设置21个货仓,载重量达270吨,为当年附近一带载重量最大的商船,号称“山东第一舟”。数年后,杨志君又连续购置了“金福生”号,载重量约220吨;“金永年”号,载重量210吨;“福利生”号,载重量约150吨;并在金口港设 “长生成船运代理行”,以收购花生、大豆、食油、药材等土产杂货外运,主营南方运进的布匹、皮革、丝织品、煤油、铁器、面纱、陶瓷玻璃制品,及当地所需求的农、渔业物资等,供4条商船南北航运循环经销。
杨志君及“金长生”号成功的经营模式发挥了领军效应,首先是里外栲栳村的人争相效仿,邻村有势力的人家纷纷集股买大船,数年间栲栳附近的村购置载重量150吨以上的大船达29条,大小商船发展到40余条,构成了我国北方一支声势浩大的商业船队,号称栲栳大船帮。 (未完待续)
摘自《联合日报》刘永辉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韩小伟报道本报9月6日讯本周半岛都市报为您精选来自沂山成熟蜂蜜、纯鲜蜂王浆、即墨陈酿妙府老酒、博山猕...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