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村明星柳腔剧团的发展演变
半岛记者刘婷婷整理
“进了即墨地儿,踩了两脚泥儿,吃着地瓜干儿,听着柳腔戏儿。”这是一首很久以前流传在胶东地区的民间顺口溜,从中可以看出,过去的柳腔戏是非常受欢迎的。北村自古以来就对柳腔戏情有独钟,深受这一地方剧种的影响。
柳腔这一独特的地方戏剧种,因贴近生,戏文对白多是乡土方言,唱腔委婉动听,表演粗犷朴实,所以在北村十分流行,拥有大批观众,男女老少无不喜爱,妇女观众更是为之倾倒,可以说哪里有村,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柳腔戏。在老百姓心中,也有“小人一落地,哭声活像柳腔戏”“柳腔戏上了台,大嫂子错抱豆枕当小孩”之说,妇女们听起了柳腔戏往往是到了“饭糊在锅上,针扎在手上,孩子掉在地上,太阳当成月亮”的痴迷程度,甚至四邻八村的人都戏称“北村的狗都会柳”,可见柳腔戏流传之广。
北村明星柳腔剧团的前身是北村“同乐会”。早在1945年前后,北村的柳腔爱好者就请邻村的演员自发组合了一个临时戏班,唱起了《小姑贤》等传统剧目。当时规模小,演员人数也很少,戏装也配备补齐。到1955年,北村的明星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社长王修明非常支持,选拔了一批柳腔爱好者,组成了一个有20多人的戏班子,取名“北村明星柳腔剧团”。
明星剧团成立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教演员学习柳腔艺术,提高演出水平。他们向当时的青岛金星柳腔剧团(后改名为青岛市柳腔剧团)学习演技,保持联系。由于组织得力,剧团人员积极性很高,演员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排练,从不计报酬,剧团也很快发展起来。
当时剧团的演出分工有:导演、鼓师、琴师、灯光、服装、剧务,主要角色扮演者有:老旦、小生等,主要剧目有:《赵美容观灯》《小姑贤》《寻儿记》《刘公案》《花灯记》等20多个剧目。每年过春节正月期间,剧团在露天建土台子演戏,一般唱十天左右的时间,不但有本村的观众,而且邻村的也跑来观看,许多人家把亲戚朋友也请来“听戏”,场面可谓十分壮观。
北村明星柳腔剧团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展得最红火,还到许多地方演出,人气高涨。后来还经常自编自演歌剧、话剧、快板剧,演出活动无不打上了时代烙印。
新闻推荐
啤酒节期间酒司机查了1631个 青岛交警曝光今年第18批55名酒司机,有人拉着孩子竟然还酒驾
驾驶员李某某竟然去年也曾因酒驾在同一地点被查获。文/图半岛记者尹彦鑫通讯员栾心龙王雍修2018年8月26日,青岛...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