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寻隐者 顾炎武避祸 他们游历崂山留名篇,使得仙山名望大增

半岛都市报 2018-08-21 07:07 大字

半岛记者张文艳

崂山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观刹遍布,峰峦秀拔,洞壑清奇,曲水怪石,奔突虎踞,处处皆景,步步为观,因此,名人纷至,诗篇、文章遍布山峦。“他们或者是本籍,或者是寓居,或者是游历;或者在朝从政为官,或者在野务农、经商、讲学;或者精通诗词文赋,或者擅长音律书画;或者寄情于山海,或者栖心于田园,都通过多种形式与崂山发生着联系”(《崂山文化名人考略》)。丘处机、李白、蒲松龄、赵孟頫、顾炎武、康有为、傅增湘、柳亚子等,都留下了动人的诗文。本期,我们主要关注两位名人:李白和顾炎武,他们有个共同点,都让崂山名望大增。

诗仙李白

劳山餐紫霞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赠王屋山人》

游遍山川,壮志未酬

诗仙李白曾游历了名山大川,在他的笔下,崂山俨然仙山。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浪漫,则源于他的游历。他也可以说是唐代著名的旅游家。

毋庸置疑,李白是位奇才,“五六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而他真正热爱的则是山水游历,“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从20岁到61岁辞世,在山水之间流连了40多个春夏秋冬。足迹遍布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在道士吴筠的推荐下,被唐玄宗召入长安,李白本以为可以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结果是理想破灭归山林。在京都,李白开始受到厚待,供奉翰林院,然而,此时的“朝中大权被李林甫、杨国忠一帮小人把持,排斥张九龄、贺知章等忠臣”(《崂山与名人》),不甘趋于权贵的李白同样不能得到重用,因此李白感到苦闷、愤慨。

崂山论道,留诗一首

理想破灭,自然不愿意被囿于朝廷中,李白向皇帝请求还乡,得到手敕“恩准赐金还山”。“离开长安后,李白东游汴梁、泰山,又同道士吴筠不期而遇,二人游齐国故地,之后同登崂山”(《崂山与名人》),相传,李白登崂山的时间是在744年,“他来崂山,是他第一次来到海边,首先感受的不是山,而是海”。

至于他对崂山的印象,后来他到河南王屋山,遇到了志趣相投的孟大融,写了一首诗给他,以介绍崂山。也就是文章开头的那首《赠王屋山人》。从太清宫背后的垭口,沿着蟠桃峰下的梯子石蜿蜒北上,登上五百余级,可以看见右前方石壁上刻有李白的崂山诗,系青岛市书法家高小岩的手笔。“在通往巨峰的盘山道旁,也有此诗刻,镌刻在人造岩石上”(《崂山石刻今存》)

这首诗的来历是有典故的,道家认为“日者霞之实,霞者日之精”,餐霞有法,可以长生不老。崂山道教兴盛,李白每天看到海面上升起的紫气云霞,想起了传说中的安期生。安期生,亦称安期,生卒年不详,琅琊郡(今胶南一带)人,自称千岁翁。到汉武帝时期,方士李少君曾对汉武帝刘彻说:“臣常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史记·孝武本记》)据称秦始皇在琅琊见到他,他说海上有神仙,有长生不老药,因此秦始皇才派徐福率众出海求仙。

那么李白是否真的见过安期生呢?虽仙人是千岁翁,但从秦朝到唐朝已经长达千年,根据当时的情景来看,“李白这首诗用典显然更多”,崂山研究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怀荣先生告诉半岛记者,包括“大如瓜”的枣,也是来源于李少君的进言。

蟠桃峰下,道教之音

就在诗刻附近,有一个长方形巨石,长约3米,上面刻有雄浑古朴的“太白石”三个字,字径一米,是青岛著名书画家王蕴华所书。

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吴筠邀李白在蟠桃峰下饮酒,两人盘坐在一个巨石之上,松如华盖,风吹松鸣,松涛海涛交织成曲。两人碰杯饮酒,端详蟠桃峰。突然,灵感突发,李白一边饮酒,一边写了一阙《清平调·咏王母蟠桃峰》。回到太清官,吴筠拨弦而和,立即谱写一支曲子。随即,他们将曲子传给了太清宫的道士。时间久了曲名流传为《步虚》,一直流传到近代。李白和吴筠“还将南派大型经韵曲牌《三涂五苦颂》传给太清宫道长詹兆升”(《崂山道教音乐考查记》)。

据传,唐玄宗读到李白关于崂山的诗句后,立刻于“天宝七年即公元748年(有说天宝四年即745年)唐玄宗敕王昊、李华周等人专程到崂山采仙药,并将崂山改称为辅唐山”(《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其中,道士孙昙奉命采药的石刻位于明道观西南三块不同的巨石之上,共三处,是崂山第二古老的石刻,也是研究崂山宗教文化的珍贵史料。

其实,对于李白来崂山的真实性,至今仍然存有争议,刘怀荣先生告诉半岛记者,诗人来崂山,往往不会只写一首诗,“像诗人柳亚子写下了百余篇,李白只有一首留世,还不是在崂山所作,所以存在着疑点”。青岛文史学者、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的李伟刚教授也认为目前尚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李白登过崂山。

学者顾炎武

提到崂山名人,必须绕不开顾炎武,原因何在?因为他是“劳山”(后改为崂山)的正名人。这位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作《日知录》)的义士,用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劳山”以正解。那么,顾炎武为什么来到崂山?在即墨一带结交了哪些名士?他为崂山留下了什么呢?

新闻推荐

配套日渐完善,新城正在崛起 半岛记者探访即墨创智新区购房优势,公园、教育、医疗等资源配套一应俱全

音乐谷。小区内景。文/图半岛记者高晓飞房子是休息居住的地方,环境舒适、配套完备、交通便利是一所好房子应具备的条...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