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表演艺术带给青岛的影响
建立音乐场所及演出活动
德租青岛后,各国侨民蜂涌而至,并逐渐形成了外侨文化社区。在社区中,外侨频频举行舞会、音乐会等活动。 1901年,德国人为了吸引外国人来青岛旅游,在汇泉湾海水浴场的对面修建了两个有漂亮的圆形房顶的音乐演奏场。据《胶海关十年报告一年(1902-1911)》记载:“美丽的海水浴场……每天下午有演奏音乐的管弦乐队”。夏天由德国海军MSM太平洋舰队第三兵乐队的乐手每周来此演奏两次,供游人免费观赏。可见,外籍管弦乐队的编制已具一定规模,并形成了常态化的演出。自德租时期至1949年,主要兴建的音乐演出场所有:
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 亨利王子饭店始建于1899年1月,是一组建筑群,包括亨利亲王饭店、旅馆部、音乐厅三部分,建筑位于青岛湾畔,太平路北侧,东临青岛路,是青岛最早竣工的旅馆。1899年9月30日上海《德文新报》曾评论说:“当时人们从海岸驶近青岛城时,这座恢宏而疏阔,在夜间配有炫目的照明灯的欧式建筑群呈现出一幅壮丽的景象。”1899年9月,亨利王子饭店竣工。1905年在饭店的后侧又陆续建了亨利亲王音乐厅,立面以拜占庭式格调的连续檐口为特色,同时带有中国传统的装饰线脚,墙面嵌少量石装饰。设计者为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由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负责建造。整座建筑处于饭店的中线上,具有德国青年派风格。大厅可容纳400-500人,为砖混结构。此后,有音乐专长的教徒及德国海军乐队经常在此举办独唱、独奏、室内乐、管弦乐、合唱等音乐演出,音乐厅还曾邀请欧洲音乐家来青举办音乐会。参加过演出的中国音乐家主要有:王云阶、王玫、何玉兰、唐其静等。 1908年,“艺术与科学“俱乐部在此上演了喜歌剧。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逐渐成为德租时期外侨音乐活动的中心。
德国海军俱乐部 德国海军俱乐部,青岛早期的德式建筑,建于1901-1902年,又名水师饭店。当时由德国亨利亲王下令所建,属于德国基尔帝国士兵海员俱乐部公司在青岛胶澳租借地开设的分部,供驻军士兵、水手、士官等人休闲娱乐的场所。俱乐部中心为大厅,厅内三面墙设计成回廊式,有宽敞的舞台,二楼三面均设观众席,楼上楼下可容纳观众700人。 1911年,一支由当时的驻军水兵(德国海军MSM太平泣舰队第三兵乐队)组成的合唱团(德意志水兵中国——青岛合唱团)成立,他们常常一起歌唱联欢。此外,这里还有一支小乐队,经常举办钢琴、小提琴演奏等音乐演出活动。
青岛映画剧场(今青岛剧院) 1939年,位于李村路12号的青岛映画剧场落成。这家由日本人投资设计的影剧院,建筑面积2407平方米,砖木结构,有800个座位,舞台设备齐全,电影放映设备完善。由于剧院内部音响效果极佳,在长达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青岛市音乐团体和外来音乐团体所青睐的演出场所。
青岛市礼堂 青岛市礼堂始建于1934年,次年建成。此建筑在兰山路港务局检疫所旧址上建起,是青岛第一座用于群众聚会的礼堂。老百姓叫它“市礼堂” “兰山路礼堂”或“大礼堂”。竣工后公开征名,最终定名为“青岛市礼堂”,是当时青岛最大的礼堂,由时任市长沈鸿烈题匾。这栋建筑具有欧洲风格,落成伊始就是政府集会议事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1949年以后,前楼曾一度作为青岛市群众艺术馆办公场地,后又作为光大银行青岛分行总部办公楼。 2006年,修葺一新后重命名为“青岛音乐厅”。
外侨音乐家及社团活动
外侨的社团活动非常丰富。 F·帕默和M·克里格在 《青岛 (1898-1910)》中是这样描述的:“这里的各种社团活动是活跃的,青岛的大约1200名欧洲人(不包括3500名驻军)在冬季几乎每隔两周都由德国海军MSM太平洋舰队第三兵乐队举行音乐会(普通音乐会或交响音乐会)。另外,各种社交娱乐协会也定期举办活动,‘艺术与科学\’俱乐部还特别为聚居于青岛的人们举办相当出色的室内音乐会以及有关音乐的报告会”。据1917年8月20日上海《时报》发表的《中国军乐队谈》列举当时在国内较有影响的军乐队时,曾提及一支“前青岛西人军乐队”。这支西洋军乐队极可能是当时活跃在青岛的德国海军MSM太平洋舰队第三兵乐队。
外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并逐渐引以为时尚。1928年郑勤文曾在《中国音乐史》中的“西乐入中国”一章中说:“按西方军乐名管乐队,由古之喇叭改进,故又名喇叭队。时中东之役(指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力图变更军制创设学堂提倡尚武,洋乐之声触而皆是。甚至社会的婚丧嫁娶莫不用军乐以为荣,卒之尊严之乐队不数岁而等于贱役,今更愈流愈下矣。 ”随后,西方军乐在青岛的流传,特别是在学校中的传播和影响也是非常迅速和广泛的。
20世纪初,是东洋音乐、西方音乐、中国民族音乐鼎立的时期,俄国十月革命后,有一大批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俄国人被迫流亡到海外,这部分俄国人通常被人们称为“俄侨”(亦称“白俄”)。俄侨在青岛也大量出现,其中有不少音乐家。俄国犹太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穆夫(AaronAvshalomov)来华,先在天津的洋行做事,后又在青岛、北京、上海等地居住过。他曾受贺绿汀邀请为电影《风云儿女》片尾主题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配器。此外,他还创作了一些中国歌剧作品。如《观音》《孟姜女》《杨贵妃暮景》等,曾为郭沫若的长诗《凤凰涅槃》谱写歌舞剧。他终生以中国题材创作音乐,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日占青岛期间,殖民当局推行殖民文化,民族音乐遭到压制和摧残。青岛殖民当局和日本人的学校以及日侨团体都有管乐队,日本器乐曲和歌曲充斥乐坛。伪政府大力提倡娱乐音乐事业,加上青岛是沿海城市,在青岛聚集了很多外侨音乐家,为了生存,他们组织成立青岛交响管弦乐团,主要演奏西洋著名乐曲,出入于青岛的各大饭店、音乐厅,听众多为外国人。一些外侨在工作之余还从事业余音乐教育,如奥地利侨民海瑞士曾是20世纪40年代青岛著名的钢琴教师,还有俄侨里斯奇以及教授小提琴的俄侨巴鲁拉夫斯等。
随着外来俄侨及其他国家难民的不断涌入,许多人因找不到工作而失业,俄侨在青岛的生存状况也困难重重。因此,为了救助侨民同胞,乌克兰侨民会长来古林于1938年4月1日、15日、18日,在汇泉路二号可乐地咖啡店举行了“戏剧音乐会”,所得款项除音乐会正常开支外,其余都用作救助在青岛的乌克兰侨民。出席这次活动的人员有:日本陆军特务机关土屋正二及夫人、日本海军武官府清水及夫人、青岛盐务管理局长范楚生、东业银行经理贾耕华、俄防共会登记股长马利斯,以及俄侨民约百人。音乐会上在青的乌克兰侨民艺术家表演了乌克兰歌《庆祝侨民永远幸福》《乌克兰侨民结婚歌》等民族歌曲及场景剧的表演。
1938年4月15日俄侨防共委员会在中山路青岛咖啡店举行 “音乐戏剧大会”。日本陆军特务机关的土屋正二等12人,建设局翰鹏九局长、盐务局范楚生局长、市府心署戚荣晋、彭望道等15人、英国领事馆领事巴木斯代到、美国领事馆领事斯可宾、德国领事馆副领事寿敦等被邀请出席,以及俄侨24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表演内容有:歌曲《月圆歌》(有伴舞)、《美国黑人》(有伴舞)、《法国夫妇恋爱》(有伴舞)、《意大利恋爱歌》《罗满那春景歌》等。音乐会所得收益除正常支出外,剩余作为在青俄侨音乐家的失业救济金发放。
直到1946年内战爆发,青岛的饭店、音乐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关闭停业,外侨音乐家因失去生活来源陷于窘迫境地,才纷纷离开青岛去往外地谋生。在离开青岛之前,为了筹集路费,外侨交响乐团和舞蹈团曾于1946年7月16日向当局提交请求,租用青岛市礼堂表演交响乐和舞蹈,并承诺收入的20%交给当局。节目单中包含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李斯特《匈牙利第二狂想曲》等交响音乐的演出,以及华尔兹、伦巴等舞蹈的表演。外侨的这些演出活动,也使越来越多的青岛民众接受了西方的音乐熏陶,并对西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青岛的社会音乐生活。
有影响的音乐团体及其活动
这一时期,西方音乐多出现在当时外国人及部分与洋务有关的中国特殊阶层的娱乐和社交活动中。虽然主角不是中国人,但是音乐的传播无论在形式的多样性还是范围的广泛性方面都远超从前,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青岛地区西方音乐的渗透与发展,影响着青岛人的文化生活。一个最为显著的现象,就是使广大知识阶层对文艺、音乐的爱好与日俱增,各种新型文艺、音乐社团逐渐建立和发展。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中外音乐表演团体有:
业余西洋管弦乐队(爱乐乐队)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长期旅居的外籍音乐家聚居于青岛,他们组织了一支业余的管弦乐队,由俄国人指挥。多在青岛大饭店演奏,曲目以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经典曲目为主。这个乐团对当时在青岛传播西洋音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青岛城市音乐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教会管乐队 1934年,基督教“救世军“教派的传教士纪满(英国人)来到青岛。为了扩大本教派的影响,纪满在教徒中组织了一支十几个人的管乐队,乐器主要是铜管和军鼓,他们定期排练,以演奏“赞美诗”为主,每逢重要节日假日,这支管乐队就会在街上进行巡回演出。
青岛音乐会 青岛最早的国人音乐社团雅集——青岛音乐会是由一批中小学专职音乐教师为普及音乐、培养音乐人才发起成立,市立中学音乐教师王玫任会长。音乐会负责组织和协调各学校音乐活动,经常举办小型音乐会。王玫在1981年9月21日写给青岛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的信中曾回忆道:“为了提倡青岛音乐,我组织了一个‘青岛音乐会\’,并任会长。在可能的条件下,就同几位音乐同志演奏一次,多半是小型音乐会。 ”
暑假期间,青岛音乐会曾多次邀请外地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来青进行交流演出。如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曾邀请上海音乐家在福禄寿电影院利用放映空隙举办音乐演奏会,并开创了在电影院内举办器乐演奏会的先例。王玫回忆道:“王云阶、郑振寰暑假回青时,我们就在电影院加音乐演奏——弦乐三重奏。我们这种方式的演出很受欢迎。这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在当时我国的乐坛上还是创举。另外,凡是在青岛的各地区的我国青年音乐家,我都请他们到学校演出。例如二胡演奏家陈振铎教授,曾在学校举行了一次二胡演奏会。谭抒真在青岛的那几年,我们曾在几个中学演出,并到即墨县立中学专为学生演出。 ”
此外,该组织还曾邀请天津艺术学院钢琴教授李文铭、青岛钢琴家何玉兰、提琴家郑振寰等来青举办音乐会。这一时期建立的新式音乐社团,其性质是属于业余团体,多以“陶冶情操,提倡美育”为宗旨,通过举办小型音乐会、交流讲习会等活动,传授了西方音乐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岛当时的师资水平,也推动了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在当时也极大地开阔了青岛人特别是学校学生的音乐视野。一些私立教会学校、教会组织在这一时期也经常举办音乐会及演出活动,如1934年3月30日,青岛基督教青年会少年部在青年会礼堂召开音乐会;1934年12月27日,崇德中学举行校友会,校友返校者四十余人,为庆祝校舍落成举行游艺活动,校歌咏团合唱《巷战歌》、校口琴队演奏《梅花三弄》等乐曲,此外,何玉兰、王玫等人参加了器乐独奏的演出。这些新式音乐社团的建立与丰富的音乐演出,为近代青岛音乐的发展和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课余音乐表演活动
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有所增加,其中“游艺会”(学艺会)作为集中展示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主要形式之一,成为这一时期学校课余音乐表演活动的主要平台。许多学校将“游艺会”消息发布在当时的报纸上以扩大影响,如《青岛时报》1926年6月11日刊:“胶东社云,本埠文德女中学校成绩,素称优良。去年耶稣圣诞日,曾一观其盛,举凡成绩、表演,无不精妙。今该校定于明日(12日)午后三时,开学艺会并成绩展览会。前往参观者,均凭入场券入场。其学艺会项目为校歌、书写开会欢迎词、钢琴合奏、英文对谈、孩童歌、算术问难、钢琴二人合奏、英文故事、乐歌、时局辩论、钢琴三人合奏、物理实验、钢琴独奏、全体操、手巾舞、爱尔兰土风舞、可令球赛等十八种。届时当有一番盛况云。 ”
“游艺会”的开展促进了普通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关注。它的实践成果为二十世纪30年代后青岛的音乐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1932年9月5日的《青岛时报》曾刊有《補誌朱家窪小学五五游艺会盛况——表演六十九项》:游艺会节目内容繁多,有演唱、国术(武术)、唱游、体育、讲演等,其中音乐内容多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歌曲,如《戒鸦片》《抗日》《革命花》等,也有部分选自《音乐教材》上的歌曲,如《寒衣曲》《渔翁》《晨学歌》等。与音乐有关的演出节目有:音乐《玫瑰》《金橘柑》《田园四季歌》《戒鸦片》《晨学歌》;唱游《寒衣曲》《鋤头舞》《和声》《桃李迎春》;表演《好朋友》《新眼镜》;唱歌《金鱼》《黄族》《小燕子》《胖姓娃》《草命花》《渔翁》。
此外,为了提倡音乐教育,青岛市教育局定期举行校际联盟活动,鼓励大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并把这项工作作为评定各中小学教学成绩的重要内容。出版于1933年春季(民国二十二年)的《青岛崇德中学校刊》中记载了当时丰富的校园音乐文化生活,可以作为二十世纪30年代青岛学校音乐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
(注:本文选自《青岛艺术史》(音乐卷),有删节。 )青岛映画剧场。 (摄影:田鹏飞)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作者提供
新闻推荐
需求大起步早但场地成短板,已规划7个通用机场,明日迎首届通航博览会 青岛通用航空:我想飞得更高
半岛记者李晓哲7月14日,灵山岛上一居民突发心脏病,但由于海上风大浪急,乘船无法出岛,120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直升机,在...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