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刻石与郑氏父子 □崔均鸣
在我看来,平度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早在战国时期,齐国附都——即墨古城(俗称朱毛城,今古岘镇大朱毛村)就在平度境内,齐国名将田单曾在此设火牛阵大败燕军。平度城区自西汉设置郁秩县治,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那时候,青岛,还只是即墨古城南部远郊一个偏僻的小渔村。
悠久的历史必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随历史发展的烟尘,一路走来,一系列文化大事件在平度境内发生。生活在这里的文人墨客相当活跃。他们在为自己播下声名的同时,也成就了平度不凡的文化基业。遥想当年,曾经生活、客居在这里的先贤圣哲,如郑道昭、郑述祖父子,一庵纯禅师,刘墉、郑板桥、秦元似、龙文明、何凌汉、李笑山等都是文化巨人。他们把宏篇巨制镌刻在了大泽山、天柱山的巨峰岩石上。
郑道昭,这位出生于河南荥阳的文坛巨子,在孝文帝时代官运亨通,任通直散骑常侍。这是一个“位高权重责任轻”的美差。除偶尔作为“皇帝代表”出席一些内政、外交活动外,有大把的时间“玩文化”。太和十九年(495年),他随孝文帝南征,因为与皇帝大人搞了一场“君臣联句作歌”的文字游戏而一炮走红,着实出了一把风头,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网红”。到了宣武帝时代,他虽然失宠被贬到山东任职,但仍然余威尚存。“政务宽厚,不任威刑,为吏民所爱”。
郑道昭喜欢修身养性,炼气化丹,曾于延昌元年(512年)在莱州大基山依东、西、南、北、中虚设“青烟寺”、“白云堂”、“宋阳台”、“玄灵宫”、“中明坛”等炼气之处,并刻字志之。郑道昭516年去世后,郑道昭的儿子郑述祖也“子承父业”,秉持“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有酒修仙,无酒念佛”的生活态度,同样佳作绵延不断。天柱山上,郑氏父子留下了多处刻石。以郑道昭、郑述祖父子为代表的北朝刻石,构成了北碑文人书法的重要体系,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眼下,围绕大泽山区域可以寻找到岳石文化遗址、大泽山石刻和墓塔林3处全国闻名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诗文、题刻达500余处。大泽山石刻遍布于大泽山北峰、西峰上,宋代至民国题刻琳琅满目,有篆、隶、楷、行诸体,因此大泽山又有“天然的古代书法艺术博物馆”之称誉。
新闻推荐
文/半岛记者杨阳华敬方通讯员孙仁强图/即墨公安提供打击破案工作势头强劲,今年以来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700...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