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青岛新突破 智慧医疗布局云医院

青岛早报 2018-08-07 05:27 大字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启动卫生健康领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积极对标先进城市,起草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健康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创建全省医疗改革龙头、全国区域医疗中心、国际健康养生宜居名城的目标,研究制定促进健康产业十大发展举措。建立完善全市卫生健康领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对80余个健康产业项目实施动态管理。

实施健康青岛促进工程,开展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印发《“健康青岛2030”行动方案》,提出健康青岛促进十大行动任务。加快推进疾控体系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稳步推进。完善全市精神卫生、慢性病以及职业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疾病中长期防治规划,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全市传染病疫情基本平稳。 24家预防接种门诊完成电子签核系统建设。积极筹建市、区两级慢性病综合防治中心,启动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和“一二三四奔健康”专项行动。积极创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市,在行政许可、职业培训、医生多点执业等方面取得政策突破。

推进医改深化联动工程,实施现代医院制度创新行动。深化部门联动控费机制,和去年相比,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仅增长3.4%,药占比下降至31.18%;门诊均次费用仅增长2.09%、住院均次费用下降0.22%;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29.47%,联合控费取得预期成效。

开展居民医保费用按区域人头总额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即墨区为试点实行县域医共体 “人财物统一管理+医保按人头付费”工作模式,得到省卫生计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集中采购药品33.6亿元,减轻群众负担10亿元,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率和金额列全省第一。

深化基层卫生强基固本工程,开展基层卫生标准化建设行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四类五化”标准化建设,指导区市制定中心村卫生室布局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区市管镇聘村用”管理模式,定向培养40名医学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面提质,增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门诊医保支付项目,落实慢病患者免费服药惠民政策,目前签约234万人,重点人群签约146万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95万人,服务老年人、慢病患者、孕产妇和0-6岁儿童160万人。开展健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启动新一轮贫困人口信息数据采集工作。

实施医疗服务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群众满意度提升行动。开展医疗要素精准化监管,全市医疗机构电子化注册率达97.06%,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率分别达91.49%和97.2%。推行医疗精心化服务,从18个方面提出医疗服务质量改进要求。积极创建卒中、胸痛等中心,推行多学科协助诊疗模式,优化医疗救治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强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市立医院东院二期、青大附院东院区工程竣工启用;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市民健康中心、青岛眼科医院扩建工程等加快推进,群众就医环境逐步改善。

深化引医“三优”工程

积极对接国内外优质医疗机构,深化引医“三优”工程,与北京以及美国、日本等地28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加强学科建设,组织6个A类、60个B类市级重点学科成果展示,评审出23个C类重点学科,完善了医疗卫生学科布局。全面实施卫生和健康人才学科提升行动,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引进高层次人才12名、高级人才42名,招录博士89名、硕士研究生575名。

深化中医药“十百千万”工程

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研究生院项目即将落地,建立9个国医大师工作室、80个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率先将10个门诊中医优势病种纳入统筹支付范围并按病种支付。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成143个国医馆,4个区市实现中医药服务 “全覆盖”。探索“互联网+中药房”管理经验,并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延伸。实施“中医药+养生、文化、基因、畜牧业”战略,拉伸中医药服务链条。

实施智慧医疗提升工程

加快市、区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家庭医生签约信息系统的初步对接。鼓励各区市、各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及综合远程会诊中心建设,推进市区两级互联网云医院基础性布局建设。完善区域诊疗一卡通功能,扩大覆盖面。提升基层卫生医疗信息系统服务能力,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为主导,重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流程,整合基本公共卫生系统服务功能。记者 王磊江通讯员 肖海青

新闻推荐

那时那人,那路那事 ——追溯青岛啤酒里的故事

半岛记者张文艳8月,是青岛的“黄金”旅游季节,金黄色的沙滩,麦芽香的啤酒,吸引着外地游客的到来。关于青岛啤酒的过往,...

即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即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