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人村志》成“镇馆之宝” 石老人管区图书室注重村落文化传承,形成有“村落味道”的特色图书室
石老人社区居民曲良太展示《石老人村志》。[身边的图书馆]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鹏
近年来,石老人管区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石老人社区、午山社区、钟家沟社区等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小旧村华丽转身,蜕变为人人羡慕的好社区。不仅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转变,居民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近日,半岛记者走进石老人管区图书室,这个有八千多册藏书的图书室干净明亮,图书区布局有自己特色,将传统村落文化和现代图书结合,形成有“村落味道”的特色图书室。
村志中展现“渔民精神”
半岛记者走入石老人管区图书室,首先看到了桌子上的大部头——《石老人村志》,这本书有30多万字,装帧讲究。半岛记者了解到,石老人社区非常注重渔村文化的传承,从2007年6月开始正式编修村志,组织由社区居民顾问和专业编辑人员结合的创作班子,进行档案调研、寻根访祖和资料收集工作,并远赴即墨田横岛、黄龙庄、王哥庄、浮山所等地探访石老人传说、石老人墩堡历史等。2008年,30多万字的《石老人村志》完成首发,并免费向居民发放。石老人社区居民曲良太告诉半岛记者,他家也有本《石老人村志》,他和家人经常翻看,内容很丰富,涵盖石老人村演变的方方面面。
半岛记者翻看这本书发现,里面从地理人口、政治、经济、旅游、村庄建设、居民生活、教体文卫、村风民俗、人物精神等九大板块来讲述石老人村。其中,渔民精神贯穿于每个章节中。半岛记者在书中看到,对渔家汉子“渔民精神”的描述:石老人渔民中流传谚语“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吭声”,意即再冷也要站在船头,再饿也要忍着干活。这种精神,贯穿于渔民出海的一切劳作活动中。织补渔网、收拾鱼货、加工虾米、照顾全家日程生活是渔家妇女的主要工作,“渔民家庭中的妇女们,以其坚韧、勤劳、贤惠协助丈夫们支撑起整个家庭,他们身上,秉承着同样的渔民血脉与精神。”书中写道。
图书室设置“村落味道”
与其他社区图书室不同,石老人管区图书室在布局设置中,把“农家书屋”区域标识明显,放在书架醒目位置。《农民发家致富三字经》、《小杂粮科学种植技术》、《绿色蔬菜生产与营销》、《果树栽培实用技术》、《农作物害虫防治》等书籍正面朝上,摆放在书架的最佳视线高度。半岛记者了解到,石老人管区的居民,从小渔村、小旧村搬进现代社区后,在阳台或小院里,大多都有种植蔬菜、花草等习惯,仍然对农林花草等书籍有阅读兴趣。半岛记者在图书馆里看到,八千册藏书中,也有不少描述农村生活的小说等。
参加文体活动顺便借本书
半岛记者了解到,石老人管区注重丰富居民的现代文化生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健身区等配套设施非常齐备;锣鼓队、秧歌队、妇女健身操表演队等群众文艺团队也比较活跃。半岛记者在石老人管区图书室门口看到,门外有较大的活动区,摆放着不少麻将、棋牌等供居民使用,现场有不少居民参与打牌、打麻将等活动。“我基本每天都过来,硬件设置非常好,社区服务也挺不错,我也经常在回家之前到旁边的图书室借本书,非常方便。”石老人社区居民曲良太说道。据了解,石老人管区图书室的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日,上午8:00~11:00,下午1:30~4:30,对石老人管区的所有居民开放。
■推荐图书
《海子诗全集》
《海子诗全集》是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海子。《海子诗全集》收录迄今为止所有发现的海子文学作品,是理解海子创作的必读之书。全书以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海子诗全编》为底本,依照时间与类别结合的方式,收入海子的抒情短诗、长诗诗剧、诗学提纲、日记小说等各种体裁作品。以“补遗”的方式增加了当时没有收入的海子早期油印诗集《小站》、《麦地之瓮》里面的作品,以及近年陆续发现的散佚作品。
《海子诗全集》第一次披露了一些海子文字以外的作品,这就是海子自己为“太阳”系列诗作所做的插图。海子几乎没有画过画,但这些插图是个例外。目前发现的海子画作一共22幅,全部收入书中。对于这些极具海子个性与风格的画作。读者当能从这些插图更深入地认识海子和他的诗歌,甚至体验出海子与他的大太阳的那种搭上性命的关系。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李春燕通讯员张德林报道本报7月8日讯激情点燃的世界杯赛场,常见各国球迷舞动国旗呐喊助威,而球迷...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