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隐姓埋名研制原子弹,28年照顾患病子女和妻子核弹老人魏世杰:半生为国,半生为家
魏世杰的科普著作总计已超200万字。本报记者潘旭业摄6月23日晚播出的《朗读者》节目中,被称为“核弹老人”的魏世杰讲述的晚年生活有些不同寻常:为了照顾患病的家人,已经77岁的魏世杰依然担当着家里的顶梁柱。若不是此次来到《朗读者》,魏世杰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他是著名的核研究科学家,更是一位坚强而伟大的父亲。他的故事,不仅让主持人董卿落泪,无数观众更为之动容。
本报记者潘旭业
毕业就去了大西北
工作绝对保密
7月2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黑山东小区一栋老楼里,77岁的魏世杰独自坐在家中,客厅里赫然挂着一张发白的老照片——1964年山东大学物理系师生合影。
那一年,这个从青岛即墨走出的高材生魏世杰,自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23岁的他,将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时系主任把我们两个人叫到办公室去,很神秘地告诉我们,要从事一项很重要的秘密工作。我们接到通知后,就坐着火车一直向大西北去了。”
火车停停走走、走走停停,赶到西宁时已是6天之后了。魏世杰这才被告知他所去的地方,是离青海湖不远的海北藏族自治州,这里平均海拔3200米,全年高原气候,平均气温零摄氏度左右。
当时的魏世杰并不知道,他进入的,是中国首个核武基地。更不知道,他从事的是核武器研制中最危险的爆破部件组工作。
1974年,魏世杰的单位迁到四川,他在山沟里一待就是16年。在那个年代,核武器研究是一份绝对保密的职业,“原子弹”三个字是坚决不能说的。整整26年,他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先后有1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防科工委的奖励。
有一本荣誉证书魏世杰特别珍惜,时至今日拿出来时仍小心翼翼。那是198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周年纪念时颁发给他的。上面印着当时原子弹爆炸时的照片,而且还写着:魏世杰同志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做出了贡献。
妻子儿女都患病
“倒霉老头”不服输
在老家的母亲因常年劳累双目失明后,魏世杰不得已提交了工作调动申请,1990年回到青岛市黄岛区科协工作。
然而,刚回来的时候,他就发现,已经14岁的儿子说起话来还是天真烂漫,就跟一个六七岁小孩差不多,总长不大,后来到医院检查,诊断患有“先天性智障、二级智力残疾”,不能工作,生活难以自理。
2000年,大学毕业后的女儿又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每天要吃几十种药,而且要终生服用。面对一双儿女的严重残疾,在核基地从事化验工作二十多年的妻子陈位英,接受不了这样的沉重打击,也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并伴有严重的躯体化症状和糖尿病。
现在,老伴因脑梗住在离家不远的医院重症监护室里,他每天下午都去探视;女儿因精神分裂症在青岛市区住院,他也需要不时去看望她;儿子虽然不和他在一起住,但每天要过来一起吃饭,也需要照顾。
面对这种挫折,魏世杰只是自嘲“倒霉老头”。由于老伴和孩子需要不断接受治疗,当地政府和科技局专门针对魏老一家展开了帮扶,让他不必为经济和生活担忧。
撰写200多万字著作
小说被拍成电视剧
二十多年来,魏世杰所作的科普报告350多场,听众达20万人,足迹遍布全市高校、社区军营、厂矿企业,并撰写科普著作200多万字。
1990年回到青岛后,魏世杰根据自己的经历,开始创作小说——《东方蘑菇云》。1993年,魏世杰的长篇小说《东方蘑菇云》出版发行,第一次全景式展现了我国发展核工业的艰辛历程,突出描写了国防科技工作者们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和炽烈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快,《隐姓埋名的人》《禁地青春》等长篇小说纷纷出版。其中,《禁地青春》被央视拍摄成热播青春励志大戏《青海花儿》。
魏世杰撰写的科普著作已经超过200万字。其中,科学小品《转动的魅力》被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收录到《中国科学小品选》,并被编入《小学课外科普读本(六年级下)》和《大学科技写作》一书;散文《老人与小鸟》编入上海、湖北的高考模拟试卷,由他编著的《原子小演义》作为优秀重点图书,参加了香港书展;《现代兵器》一书,经多次再版依然供不应求,并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7月2日,记者看到,虽然已经77岁高龄,但魏世杰依旧精神矍铄,上下居住的三楼非常轻松,而且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我这个人一辈子啊,前半生是在研究这个核武器,这算是为国家。后半生呢,回到家里,照顾我的亲人,我尽到了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这叫为家。”魏世杰说。
新闻推荐
社区里开夜市,环境脏乱谁之过? 宝龙社区居委会称“已由物业打扫”,宝龙物业表示“那块区域没人管”
即便铺了油布,一些垃圾还是被扔在外面。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诗妍“C区北侧成了小吃街,垃圾污水横流,还画线搞上夜...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