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土地二次利用,“飞地经济”再蓄动能 即墨经济开发区拿下全省第一
即墨经济开发区市政道路。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李晓哲通讯员吕栋曲芙蓉
山东全省13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最强者在即墨——日前,省商务厅发布2016年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综合评价情况,即墨经济开发区高居榜首。核心区内工业用地规划少,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无法落地,受制于此不利因素,即墨经济开发区之强,到底从何而来?
即墨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全景图。
核心区“老树开新花”
获批于1992年的即墨经济开发区,初始定位便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肩负着探索新旧动能转换路径的使命。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即墨经济开发区集聚着上千家本土及日韩投资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服装、纺织、电子、机械等行业。这些传统制造企业曾是当地经济的“顶梁柱”。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经济形势的改变,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够,有的生产规模大幅缩减,有的破产转行,一些闲置土地厂房开始出现。
面对发展困局,即墨经济开发区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为此,即墨经济开发区聘请“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领衔的雅思柏设计事务所、上海麦塔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新加坡裕廊城市规划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整体概念性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围绕国家供给侧改革和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即墨经济开发区将目标锁定在“环渤海新经济聚集区、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和山东省营商环境示范区”,27.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则逐渐弱化第二产业,打造“城市发展新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高端生态居住区”。
前行坐标调校后,2017年即墨经济开发区立即着手有序回购闲置土地。截至目前,开发区核心区范围内已经投资7.2亿元,通过有偿回购、协议回收等方式,成功盘活十余宗近1000亩闲置土地,拉开了“腾笼换鸟”的大幕。
据即墨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黄祖超介绍,这些回收土地正陆续按照土地用途规划被赋予新的动能,焕发新的活力:13栋总部大楼拔地而起,互联网工业创新中心、中国·青岛国际(生物谷)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乐都城国际音乐谷、青岛农商银行财富中心等大高新项目接连落户,总部经济效益初显;收回核心区内300余亩闲置土地,用于市政道路和公建项目建设,“七纵九横”主路网基本建成,龙泉湖公园、盟旺山公园于2015年五一开园,提升了城市品质……截至2017年底,开发区核心区已累计完成各类投资170亿元,市民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20余项重点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高端服务、健康医疗、信息保密、现代金融、音乐文化、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等现代服务产业加速聚集。
3D打印创新应用基地,便是开发区闲置土地上开出的一朵“新花”。2017年6月,开发区以7500万元的价格,收购青岛华纺纱布有限公司20.9亩闲置厂房,转予青岛三迪时空集团,建起国家小微企业3D打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本次收购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陷入困境中企业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解决了重点项目因土地指标限制、建设周期长等短期内无法落地生根的情况,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阵地。”三迪时空集团董事长李培学说。
“飞地经济”积蓄新动能
核心区逐步淘汰二产、发力三产,但一个现实问题横亘眼前: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开发区如何接得住、放得下?为此,即墨经济开发区在对核心区进行“二次开发”的同时,放眼区外广阔天地,于2016年底提出“区外园”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拓展发展空间。
3月5日,半岛记者来到位于即墨区北安街道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工地上彩旗招展、沟坑遍布,显然已开工建设。这是即墨经济开发区的“飞地”园区之一。该产业园总占地面积190亩,其中包括开发区收购的120亩闲置土地。据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王鹏介绍,与其他产业园区不同,开发区的“飞地”园区不仅要建现代化标准厂房,还将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定制厂房,目前正在建设的便是为海隆汽车装备制造定制的2栋厂房。
“我们项目是做汽车零部件的,大型设备机械手臂操作,动辄生产千吨配件,对厂房的高度、承重都有很高要求。园区根据需求量身定制厂房,让我们省下了一大笔二次厂房建设费用。”海隆集团副总经理傅键表示。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以前经验,厂房建设、土地租赁等费用全部加起来,启动一个项目差不多需要3亿到5亿元,企业一次性掏这笔资金,势必影响项目之后的产业升级;而有了开发区提供的“量身定制”厂房,企业只需缴纳厂房租赁费,按签订20年的合同、每年费用600万元计算,平均每年节省1800万到3000万元,省下的这笔钱可以更多投入到项目智能升级上。
目前,即墨经济开发区两个“区外园”已于去年11月同步开建,一个是以机器人产业为主导的北安智能装备产业园,另一个是以大数据产业为主导的金口大数据产业园,两园区总投资16亿元。早在开工建设前,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试验平台、国购机器人中心、海隆汽车装备制造等6个大项目便已签约落户。预计今年10月,两园区将同步竣工,年底前投入使用。
“跨区布局、联动发展的飞地经济模式,不仅破解了飞出地发展土地之困,而且也将为飞入地提供每年上千万元的税收收入。”即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刘伟表示,开发区将把两个产业园打造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标杆产业园。
体制创新提速增效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类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作为全省开发区首批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即墨经济开发区先行先试,以管理创新推动区域建设跑出“加速度”。
鉴于工程建设、招商引智、金融投资等一线任务艰巨,开发区主动争取即墨区委区政府支持,于2017年5月调整理顺了管理体制,变身“纯经济功能区”——开发区承担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规划建设任务,其余社会事务则交由属地街道负责。“这种调整,理顺了开发区与行政区的职权关系,剥离了开发区的社会管理职能,从而保证所有人员凝心聚力抓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蓝色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解选本表示。
剥离了社会职能后的即墨经济开发区,在具体部门设置上也向为经济建设服务靠拢:2017年,即墨经济开发区启动事业部制改革,将原来的24个部门压缩至17个;今年2月,在全区率先启动“大部门制”改革,部门数量由17个继续压缩至7个,通过缩减后勤人员,充实一线建设力量,其中后勤人员数量由37人压缩至24人,全部充实到工程建设、招商引资、金融投资等一线部门。
此次改革后,开发区管委7大部门全部集中在一栋办公楼,结束了以往分散办公的局面;建起扁平化管理架构,分管领导担任部门长,直接靠前抓项目,做到“领导在一线指导,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
对于改革前后的变化,即墨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黄祖超深有感触:以前招商部门只负责引进项目,签约后就再也不管了,企业要自己去跑规划、建设、环保等各种手续,现在管委会一个部门负责到底,从初次见面洽谈一直到最终建成投产;以前干一件工作要层层汇报审批,至少经历经办人、部门长、分管领导三个层级,现在分管领导直接担任部门长,决策和执行效率更高,更利于建设、招商各项工作提速增效。
新闻推荐
年底前完成2万户一户一表改造 4月底前建成白沙河等7座水厂深度处理工程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洪智报道本报3月22日讯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半岛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供水处获悉,2018年12月底前岛城将完成一户一表改造2万户,二次供水设施改造60处的目标,4月底前建成白沙河...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