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内观:神游心迹,空灵思逸——常朝晖的山水之路

济南时报 2018-03-09 19:09 大字

天下奇峡太行山 34cm×45cm黄昏中的小吴哥窟即景 34cm×45cm 天门积翠浓 34cm×45cm 太行铁壁 34cm×45cm

□张嫣格

历来画家无不以“气韵生动”为止境,自谢赫已然。达到此境者,当今画家常朝晖当属其一。不同于古人的是,常朝晖的画既有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魅力,又在审美认识和追求上与许多西方美学家们遥相呼应。

◎艺术家简介

常朝晖,1968年生于山东济南,祖籍青岛即墨市。199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09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理事,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致公书画院副院长,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山东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画院创作部副主任,山东画院青年画院院长。一、自然的陌生化体验

常朝晖的绘画作品得益于对古法自然的熏陶,喜读书,好畅游,乐行走,意在今人自然山水中与古人隔空对话。正如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常朝晖不忘此理,读书、摹写、写生无一不敢懈怠。尤其临摹大量古人之作,对历代名家的著作和画作了然于心,从中汲取一二,变“他法”为“我法”。他临摹古人画作多之广之:古有魏晋高士的风骨,元四家松散高逸的笔墨,明龚贤的散淡笔法和积墨之润,清四僧的繁复重叠之构图和幽深壮阔之境界;近有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的山水之道。

二、内观心源的意象通达

常朝晖这种内心的感受方式是直觉的、经验的、超验的。这既不同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心斋、坐忘,也区别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对形象的个性化改造。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是对生命宇宙形而上的终极追问,并将其转化为可见的意象,将山之大物所呈现出来的生生不息、阴阳交替书写成一种永恒的理念。他曾说:“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山山水水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感悟自然山川的质与神,接受自然的赐予,孕育脱化出自己的笔墨语言,真正‘代山川而言\’,才能在胸中展现山川万物浑然一体的生命形态和神韵,形成胸中意象,构筑胸中丘壑。”显然,画家在创作中将心与物外,通过某种特定情境来助推内心情感的迸发,而在整个迸发的过程中灌注了内心潜意识支配下的直觉涌现,从而投射于自然世界获得“通达”之态。这既饱含了画家生动而敏锐的思想情感,又隐喻了其纯粹朴素的内心世界。

三、空间意识下的内观体验

常朝晖对自然的体悟契合了禅宗空寂超逸、自在圆融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化身为画面中的楼观亭阁、达摩罗汉、禅者僧侣。禅宗所言“自性”更近于道家的观念,慧能认为用本体的“真心”修成无执著的自然之心,从而肯定了人的内在性,并高扬了人的个性,启发“不修而修”的自然之态。

常朝晖师法自然的山水之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自然之明觉”。他以心之本体与现实世界进行对话,与哲学家熊十力所言的“内心明觉——觉悟真理——言说真谛”不谋而合。他依靠自身对生命的追问来完成对形而上本体的确信,不拘泥于小节,不执著于固态,将万事万物本身的规律自然而然地跃然与纸上,正因他已了然“画亦艺也,进乎妙,则不知艺为之道,道之为艺”。

(作者为艺术美学博士。版面原因文章有删节,全文见ART济南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今天上午可别错过民舞踩街活动

半岛全媒体记者杨阳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来了,庆祝元宵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猜灯谜、看晚会……这些远远不够,民舞踩街作为即墨区正月里的传统文化项目自然也少不了,旱船、秧歌、舞龙等众多极具...

即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即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