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记忆,难忘的情怀 澳门路社区七旬老人杨乃琛回忆过年的那些事儿
杨乃琛每年都会在家写福字和对联。
杨乃琛经常到社区里和居民一起探讨书画。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潇
通讯员徐琨
有人说过年是团圆,有人说过年是归家。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年味儿,但却总摆脱不了故乡的烙印。对于澳门路社区的杨乃琛来说过年就是游子归家,少小离家,老大依然在外,大约只有过年我们才会不顾一切,回到故乡团圆。1947年出生在即墨,13岁离开家乡求学,自打这时起杨乃琛只有在过年时才会回家,所以过年在他的心里也别有一番滋味。
踏上求学路,年年盼回家
杨乃琛说在小时候,他记忆中的新年,从腊月二十三到腊月二十九,每天都有事情做,扫房子、蒸馒头、割鲜肉、包饺子……新年似乎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在某个节点盛装出席。“自从我外出求学后,过年的场景直到今天还在我脑海中回忆。”杨乃琛说,1960年他便从老家到原青岛艺术学校求学,当时家里并不富裕,所以只有在每年过年时才能回一趟家,而且回家的路也很艰辛。
“每次回家我都坐火车回去,车票4毛钱。”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杨乃琛感慨地说,就是这4毛钱的车票对他来说也很难。为了凑足车钱回家,杨乃琛会去帮人拉车,每帮人拉上一次近百米长的上坡,能挣到5分钱,所以杨乃琛要拉上8次才能凑足回家的车钱,“当时我身板也瘦弱,基本拉上一趟就气喘吁吁。”杨乃琛说,但每当想到拉完就能回家,他瘦小的身体里又充满了力量。而当踏上回家路的那刻,杨乃琛觉得再多辛苦也值了。在当时,过年回家对杨乃琛来说累并快乐着,同时也是他心中的一份信念。
再忙不忘家,收获“新家谱”
时光飞逝,杨乃琛也告别了求学生涯,开启了自己的工作模式。1962年,杨乃琛毕业后便步入青岛市文化系统工作,先后担任青岛市吕剧团副团长、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青岛市文物局文物处长、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首任馆长。虽然工作一天比一天忙,但杨乃琛过年回家的习惯从没改变。杨乃琛说,百善孝为先,家里有父母盼着子女回家。
而正是有了这种想法,杨乃琛在2000年回家时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那天我回家后,父亲就从存放粮食的缸底取出《即墨杨氏族谱》和《即墨杨氏家乘》两本厚卷。”杨乃琛说,当时我就如获至宝,这对于从事文化工作的他来说,这两本厚卷无疑是最好的宝贝。也就是因为这次回家,杨乃琛开始研究新家谱。如今,杨乃琛创立了“新家谱”,并联合街道、社区一起推广“新家谱”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时,过年回家对杨乃琛来说是尽一份孝心,同时他也得到了一份收获。
保留老传统,思乡在心头
如今杨乃琛也71岁了,家中的兄弟姐妹也都有了子孙,但是过年回家这个传统杨乃琛一直保持着。“现在退休了,过年时我要回三次家。”如今说起过年回家,杨乃琛满脸笑意地说,年前回去看看家中的姐姐,带点年货回去。正月初一,他会带上儿子回家祭祖,并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而每年正月初四杨乃琛的兄弟姐妹都会带上子孙回到即墨共同庆祝。“每年这天最开心。”杨乃琛笑着说,想想过去,再看看现在,自己心里特别高兴。
今年回家,杨乃琛写了很多书法作品送给家人,而且他们坐在一起总会谈起“新家谱”。杨乃琛也会把这些事讲给儿女和孙子孙女们听,他认为这样可以让子孙们记住过年的味道,不要让年味远离。
新闻推荐
昨日,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2018年春节期间,全市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坚守岗位,忠诚履职,认真扎实做好各项安保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欢度春节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此外,记者从...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