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12封信牵手一生 通信了解彼此、见面没几天闪婚……“老西藏”夫妇跨越万里的浪漫爱情故事
在西藏工作时的照片。(受访者供图)杜先生给王女士讲当年的故事。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蒋凯实习生任日月(署名除外)
“我看到你们报纸上说要寻找‘老西藏’,我是1960年进入西藏工作的,我和老伴1984年调回青岛。我们应该算是‘老西藏’了,我想和你们说说我们在西藏的故事。”近日,家住胶州市兰州东路华东设计院小区的杜先生看到2月7日本报A4版刊登的《我想把你们的故事写下来》一文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说道。2月11日上午,记者和寻找“老西藏”的王炜女士一起来到胶州,见到了杜先生夫妇,听他们讲述了自己在西藏的故事。
历尽艰辛进入西藏
2月11日上午,记者在胶州见到了杜先生夫妇。虽然杜先生已经85岁,满头白发,但神采奕奕,思路清晰,非常健谈。
杜先生介绍,自己是1945年底来到青岛的,在当时的天门路小学上学。1950年7月,他成为第一批少年先锋队队员。1950年小学毕业,考上了青岛二中。1953年,杜先生考入了南京地质学校。1956年毕业时,被学校推荐保送去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读本科,成为岩石矿物鉴定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1960年杜先生即将大学毕业,看到西藏需要大学生支援建设,他毫不犹豫就报了名。经过体检等相关手续,杜先生成为了援藏人员中的一员。
1960年9月,杜先生只身赶到兰州报到。办完手续后,乘坐火车来到峡东站,在那里转坐进藏的汽车。当时坐的是卡车,他们车24个人都是坐在自己的行李上,一路颠簸,先后经过敦煌、花海子、大柴旦到达格尔木。之后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昆仑山垭口。继续出发,这时一路上的海拔都在4300米以上了。经过五道梁、沱沱河(长江源头)到唐古拉山北坡的温泉站时,杜先生车上只有他和另外两人还能勉强下车,其他人都只能蜷缩在车厢里,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之后,车队终于翻过唐古拉山,进入西藏境内。经过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最后终于到达了拉萨。这时已经进入10月份了。
12封信定下一辈子
1964年春节,杜先生同事的爱人想把自己的妹妹冯女士介绍给他。1964年10月份,杜先生主动给在黑龙江汤原县鹤立镇的冯女士写了封信,并把自己的照片也寄了过去。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直到1965年年初,杜先生才收到了冯女士的回信。
“从信的内容和字迹上看,我觉得她是个老实人。”杜先生马上又给冯女士写了第二封信,又等了近3个月,才盼来冯女士的回信。然后第三封、第四封……就这样,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杜先生和冯女士之间通过信件,彼此慢慢了解,他们的心也慢慢靠向了对方。1965年底,杜先生向单位请假,准备去黑龙江见冯女士。“这12封信成就了我们的一辈子。”杜先生感慨道。得到批准,杜先生踏上了从中国最西南前往最东北的“相亲”之路。经过近一个月的路程,1966年1月15日,杜先生终于来到了黑龙江汤原县鹤立镇,见到了冯女士。有了之前书信的交流,双方很快就接受了彼此。考虑到工作的实际情况,杜先生觉得他们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接触,在1月18日他们就到当地的民政局登记结婚,并在1月21日也就是1966年大年初一那天举行了结婚仪式。
“我们这也算是‘闪婚’了”,杜先生开玩笑地说。结婚后,杜先生夫妇来到青岛,见了杜先生的家人。之后,他们很快来到北京,去照相馆补拍了一张合影,然后就分别了。杜先生回到西藏,冯女士也回到鹤立镇,两人又开始了相互通信联系的生活。在冯女士的信中,杜先生得知自己当爸爸的喜讯,得知儿子出生,得知儿子周岁……当杜先生赶到鹤立镇,见到妻子还有孩子时,已经是1968年了,距离他们结婚已经过了两年。
跋涉万里将家搬进西藏
1971年冯女士所在的鹤立镇小学领导特批假期,让她去和丈夫团聚。大年初一冯女士就带着4岁的大儿子踏上了万里之遥的进藏之旅。
冯女士带着大儿子,几经辗转来到了成都,之后经过近10天的行程,他们终于到达了杜先生工作的地方——西藏第一地质大队的大本营波密。看到憔悴不已的妻子和满脸陌生的儿子,杜先生冲过去抱住娘俩,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看着自己孩子在原始森林里欢笑,享受着妻子细心的照顾,杜先生第一次感觉到了家庭生活的美好。西藏第一地质大队的领导了解到冯女士在东北当老师的情况后,主动找到她,原来,队里决定创办西藏第一地质大队职工子弟学校,希望冯女士能进入学校的筹建小组。冯女士爽快答应了,并很快加入到学校的建设中来,直到7月份学校建成。看到学校老师数量严重缺乏,冯女士主动提出自己愿意调过来教学。
同年8月,冯女士带着孩子回到东北。她一面去各部门办理工作调动的相关手续,一边着手准备搬家事宜。9月底,她带着两个孩子再次踏上进藏的路途,几经波折在1972年1月,杜先生一家终于在西藏波密团聚了。冯女士也成为西藏第一地质大队职工子弟学校的一名教师。
景色壮美却危险重重
杜先生当年是为祖国在西藏寻找矿产,因此西藏自治区中,除了阿里地区,其他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西藏地区雪峰林立、长河奔流的自然景观一次次震撼着杜先生。但更让杜先生难以忘怀的却是生活中时时存在的危险。
1978年杜先生出差从成都返回西藏的途中,到达雀儿山口时,因大雪将山口的公路完全堵死,车辆无法通行。杜先生和几个同事下车,想去旁边的道公房找点水喝。还没走几步,山上突然滑下大量的雪,一下就把他推下了公路。“这是遇到雪崩了!”杜先生当时吓坏了,只觉得身上不停有东西压上来。过了一会,杜先生感觉身上的重量不再增加了,心想雪崩应该是停了。他眼前一片漆黑,全身能动的只有脖子。他使劲晃着脖子,就在这时,有一只手在杜先生的脸上划了一下,眼前的雪也被扒开。原来是他的同事被雪埋得不深,自己爬了出来,看到杜先生戴的棉帽帽尖,就过来将他挖了出来。杜先生深深吐出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马上和同事一起寻找起被雪埋住的其他人,那一下午,杜先生和同事从雪中救出了很多被埋的同志。
■链接
若有“老西藏”的故事
请拨打80889287
“我感觉我们就是尽自己的责任而已,我们没有什么大的雄心壮志,没有什么高尚的品德,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对国家的责任感而已,没有别的。”杜先生平淡地说道。杜先生夫妇这种把奉献当做一种习惯的态度,让寻找“老西藏”的王炜女士和记者感到震撼和感动,同时也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决心,继续寻找“老西藏”,一起传播弘扬“老西藏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你是“老西藏”或是你知道“老西藏”的故事,请打电话0532-80889287联系我们,我们会把你们的故事写下来,告诉当下留给未来。
新闻推荐
早报1月28日讯为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春节期间岛城亮化设施将开启节日模式,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三(1月31日至2月3日)每晚6点4...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