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发文点赞!胶州农民海外“垦荒”
岛城新农人
“种”出国门
“我的农民朋友杨树林,他是1967年出生的,他在胶州承包了4000多亩土地,用来生产苜蓿和这种做饲料的玉米。他还在东营承包了7000多亩土地,也用来生产这种饲料。同时他还在哈萨克斯坦承包了30万亩土地,也用来生产上等的喂养马牛羊的饲料……”今年8月23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自己的公众号文章《莫言日记》中分享了自己的朋友杨树林的故事,10万+的阅读量让杨树林这位常年与土地和饲料打交道的胶州农民一下子得到了全国网友的关注,在国外承包土地的事迹更是让大家好奇:杨树林究竟何许人也?原来诺奖得主莫言口中的这位朋友,是胶州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如今是当地的苜蓿种植承包人。
转型创业 瞄准“牧草之王”种植
气势恢宏的胶东国际机场旁有一片4000多亩的种植基地,其中2000亩种植着苜蓿。每年5月份到了苜蓿收获季节,田地里紫花点点,绿意盎然,大型牧草刈割压扁机、搂草机、翻晒机等正在轮番作业,一车车散发着青草香味的苜蓿采收后,被运往裹包场。
苜蓿是什么?相信很多人对其知之不多。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奶牛产奶量提高、鲜牛奶提质的优质饲料,具有纤维质优、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的特点。据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对全市苜蓿种植、供应和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岛市每头产奶牛每天需要采食3—5公斤苜蓿草,可以带动形成上亿元的苜蓿草产业规模。
作为一名苜蓿种植承包人,青岛硕丰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杨树林从2018年起,就在胶州承包土地,专门进行苜蓿种植,现在已完成了2000亩4个品种苜蓿的种植,苜蓿饲料年产量达到1万吨左右。 “现在青岛每年的苜蓿需求量大概在七八万吨左右,基本上依靠国外进口。国内的苜蓿种植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区。 ”
不要看如今杨树林的苜蓿种植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人生的几十年里,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后爬起来再重新出发的过程。杨树林1967年出生在胶州一个普通农户家中,1987年中专毕业后进入胶州市小麻湾供销社工作,捧上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可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供销社渐渐被市场经济所淘汰,杨树林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转型。他开办了一家铸造设备厂,但是好景不长,2011年他选择关闭了工厂。下一步该做什么?杨树林遇到了事业瓶颈。乡村振兴的政策与前景让他毅然决定:继续当农民!承包土地,种植水果蔬菜。种地不是一件简单事,里面有太多的学问和知识,但是杨树林没有轻言放弃,在边学边种中,事业逐渐步入正轨。
边学边种 失败之后迎来丰收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2018年,当时胶东国际机场还在建设中,周边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土地。“苜蓿这种植物很少招昆虫和鸟类,所以非常适合种植在机场周边,机场也很支持种植。 ”杨树林说,“苜蓿是一种养殖业紧缺的饲料,在此之前,青岛有不少人尝试种植,但是几乎没有成功的,种植难度较大。”据介绍,虽然种植苜蓿难度大,但是它却拥有着诱人的市场与广阔的前景:当时国外进口的苜蓿每吨的价格达到了3500元左右!
“苜蓿是个好东西,但是当时我们也是头一次种,没经验,第一年收成不太好。”杨树林在隶属于青岛机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土地里承包了4000多亩土地,其中2000亩用来种植玉米和小麦,另外2000亩则试种苜蓿。让杨树林没想到的是,第一年便遇到了天公不作美。 “按照青岛的种植条件,每年头茬苜蓿收获时间在5月份,恰逢多雨季节,当时我们收割晾晒过程中突遇降雨,作物全都烂在了地里。”再次提及此事,杨树林心疼极了。
“我们种植苜蓿没经验,多亏咱畜牧所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服务。我也是边学边种,不断研究苜蓿的种植特点和方法,到了第二年收成开始有了起色。”杨树林告诉记者,苜蓿这种植物,第一年种下后,可以连续收获8年之久,而且每年可以收割五六次,“唯一的缺点就是怕涝,如果遇到大暴雨,收成就会差一些。 ”
走出国门 在哈承包30万亩土地
“在哈萨克斯坦承包了30万亩土地”,这是杨树林所做的最让网友惊叹和好奇的事了。身在胶州的他,怎么到国外承包土地?杨树林向记者解答了这一疑惑。
“偶然一次考察中,我们合作社在哈萨克斯坦当地了解到那里有数量庞大的土地可以承包,在实地考察后当即就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联系,表达了想要承包土地的想法。 ”杨树林表示,青岛每年的苜蓿需求量这么大,本地的产量又少,如果能在哈萨克斯坦种植苜蓿和饲料玉米的话,可以通过通往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中亚班列这条国际通道运到青岛,满足牛羊养殖户的需求。
事情进展很快,2018年,哈萨克斯坦30万亩土地的承包合同签订,“其中10万亩用来种植苜蓿,另外20万亩分别种植玉米和小麦,满足多种饲料的需求。”得益于青岛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设中亚班列所带来的运力保障,让杨树林的合作社对这30万亩土地的产出充满期待。但让所有人猝不及防的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了。
疫情的出现,让饲料运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饲料种植没问题,但是运不进国内,一切设想都成了空。 ”说到这里,杨树林的语气中充满无奈。“现在这些饲料收成之后只能在当地进行销售。我们盼着疫情早日过去,尽早实现运输畅通,填补国内在饲料方面的缺口。 ”
现代农业 建起全产业发展链条
虽然国外的饲料暂时无法运回,但是在胶州的4000多亩土地上,现代化种植进行得如火如荼。据杨树林介绍,每到作物收成时,手持便携式成分测量仪的技术员就会在现场测定青贮料的养分、含水量、灰分等指标,确定合格后,一台挪威生产的世界最先进的专业裹包机不到1分钟,就可以捆包出一个直径1.2米、重达900公斤的苜蓿包。
码垛成行的青贮包下一个目的地便是青岛港,再通过海轮运往上海、广州等地的大型奶牛场,一个“大学科研机构+农场+农机专业户+技术监测公司+青贮包加工企业+青贮料销售公司”的苜蓿草料全产业发展链条已见雏形。
“项目启动以来,青岛市畜牧工作站技术专家多次来到我这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技术和经验,帮助我们解决难题。 ”据杨树林介绍,从苜蓿收获机械的选用到牧草加工工艺,从收获时机到养分含量的变化,从粪肥替代化肥的优点到粪肥的选用喷施,从销售的途径到科学饲喂奶牛,从微贮的技术应用到生产指标的过程控制,专家们进行了全程的技术跟踪和指导,让胶州的牧草种植业逐步发展起来。
“目前来看,青岛的苜蓿种植只是刚刚起步,大部分还是来自国内采购和国外进口,发展空间其实是很广阔的。 ”在杨树林看来,积极推广苜蓿种植,对于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鲜牛奶质量和供应量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农民 获评职称“持证上岗”
“这样一个农民,我想在过去也是不可思议的。他有国际性的眼光,他对国际市场上的畜牧业信息非常灵通,对饲料价格的涨跌也非常敏感。所以我想他是一个新型的农民,是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式农民。 ”得到莫言这样的评价,杨树林特别兴奋,“我和莫言称得上是老朋友啦! 3年前,莫言先生想要寻求写作素材,到胶州来采风,在朋友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后来我们又见了很多次,看得出来他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很感兴趣。 ”
对于杨树林,莫言在文章中多有描述,他曾写到,自己在杨树林身上看到了当前中国农民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农民形象杳无踪影,积极、乐观、有知识、有能力、有思维、有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崛起,“他年龄50多岁,但是他的精神,我觉得还是非常年轻。因为他有很多理想,他还计划着去承包更多土地,生产更多的产品,创造更大的财富。 ”
正如莫言所说,杨树林心里有许多梦想:承包更多土地,建立种植养殖“一条龙”产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已经有许多村民来找我了解取经了,周边也有一些村民开始种植苜蓿,目前看来效益都挺不错的。 ”
除此之外,去年7月份,杨树林获得了青岛市“首评新型职业农民中级农艺师”资格。记者了解到,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山东面向全省推开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杨树林成为其中的一员。“现在我可是一名具有中级职称、‘持证上岗’的农民啦。 ”说到这里,杨树林的语气中流露出满满的自豪。
“对我这个曾经用原始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讲,今天所体验的一切是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我的故乡终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新一代的农民出现了,我觉得这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巨大成绩。 ”杨树林说,他相信,未来一定会涌现出更多像他一样的农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现代化,积极带领村民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不断赋能。
幕后
莫言开上联合收割机
今年8月18日,莫言再次来到了杨树林的种植基地,这一次,他坐进了联合收割机的驾驶室,亲身体验了一把收获的快乐。“他对这些现代化农业机械很感兴趣,在我们工人的指导下上去试了试。”据杨树林透露,莫言当天驾驶的收割机价值380万元,功能十分强大,可以收割多种作物,全青岛仅有一台。
采访中,杨树林给记者分享了当天莫言驾驶收割机的视频,莫言老师坐在驾驶室中,把着方向盘的样子看起来很有专业范儿。杨树林告诉记者,从收割机上下来后,莫言感慨万千。“他当时和我们说:‘我当年也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四五十年前的时候,这样一个工作量,可能需要100个人,但是都不如这样一台机器。高效率的机械所创造的价值,肯定也是过去不能相比的’。 ”
杨树林说,“莫言老师说通过几次到我这里来参观,深刻认识到全程机械化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在驾驶联合收割机进行了一次收玉米的体验后,莫言心中兴奋不已。9月6日,他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发文,提到了这一新奇的体验。
“我回老家开了一会儿联合收割机,圆了多年的梦,过了一把瘾。坐在高高的驾驶室里,听着机器的轰鸣,嗅着青玉米被粉碎时散发出来的气味,感觉很不错,心情很澎湃。有人问,这样短暂的体验对你的写作难道真的会有帮助?我坦率地告诉大家,确实会有帮助。如果我在未来的小说中要写一个开联合收割机的驾驶员,有了驾驶的体验,总比凭空想象要好得多。当然如果能长时间地体验,感受会更加深刻。 ”
9月26日,莫言在与朋友共同经营的公众号“两块砖墨讯”中赋词一首,表达了自己雀跃的心情与感悟:
/水调歌头·割玉米 /
辛丑七月十一日,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吾与邹平王振兄去胶州农民朋友老杨家的农场学习驾驶机车收割玉米。这是难得的体验。坐在驾驶楼里,在震耳轰鸣中,看到成片的青玉米瞬间被切割粉碎成青饲料;其效率之高,质量之好,不由吾感慨万千。吾在农村生活多年,深知体力劳动之苦。实现农业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是几代人的梦想,如今终于成真。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最大的成绩,我以为就是让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中解放了出来。弯着腰的痛苦,只有弯过腰的人才知道,而直起腰来的幸福,也只有弯过腰的人能体会。
手把方向舵,高坐驾乘楼。青葱千顷,绿浪奔涌闹金秋。铁臂钢牙铜口,喷吐碧珠玉屑,欢乐马羊牛。今日心情好,香气四周浮。
背朝天,面向地,汗水流。不堪回首,白了多少少年头。心里希望永在,梦中画图真有,温饱再无忧。银燕冲天起,贴地走斑鸠。
延伸
中国农业走出国门
记者搜索新华社等国内媒体的报道发现,像杨树林这样把地种到海外的中国农民还真不少,陕西、河南、湖北等省份都有相关企业正在向国外开拓农业。
近年来河南立足开放助农,努力开辟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的新途径。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实业集团与“一带一路”沿线乌克兰、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加强农业合作成效显著。建成塔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种子加工线,每年生产小麦、棉花、玉米种子已覆盖了塔国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并建成塔国最先进、加工量最大的棉花加工厂。
河南省黄泛区农场,近几年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利用良种、技术、管理、农机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对外开放合作步伐,分别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克兰成立农业开发公司,成为河南省首家“走出去”开办农场的国有大型农业企业。通过推广合理密植、膜下滴灌、植保等农业新技术,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种植的小麦、玉米、棉花平均产量均是当地农户产量的2倍以上。
除此之外,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也投资5亿美元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农业产业示范区,已经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食品安全公司签署5万吨绿豆和5000吨鲜食樱桃国际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达3.5亿元。在“农业产业示范区”境外投资模式中,囊括了不同类型的企业,涵盖种植、生产、销售、运输等完整的产业链。对东道主乌兹别克斯坦而言,农业产业示范区的建立会吸引更多河南企业乃至中国企业前去投资建厂,在增加就业、提高税收、扩大出口创汇、带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和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共同开发建设中哈现代农业创新园,总面积200公顷;黑龙江大庆金土地节水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拥有世界领先、全球规模最大的骆驼奶生产线;湖北省农垦联丰海外农业集团及合作团队在海外有数十万亩的土地,涵盖水稻、玉米、棉花、烟叶、蔬菜、除虫菊种植加工及生猪、肉牛养殖加工等领域……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农业科技继续“走出国门”,不仅助力中亚地区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也为疫情期间保障当地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六年级七班王梓瑞今天,我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让我体会到了观察的乐趣。写作业的时候,我不小心把墨水洒在...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