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年轻人

半岛都市报 2021-10-11 10:26 大字

当秋天披着一身金黄悄悄来到胶东半岛时,平度旧店镇徐兆鹏的千亩桃园里,金黄的桃子笑立枝头,采摘后将被销往南方市场,一个桃子就能卖到19.9元;崔家集镇的鞠鹏浩正走在分拣大棚里,当地产的樱桃西红柿从年初一直长到现在,每天有数万斤樱桃西红柿搭乘鞠鹏浩的电商快车销往全国各地。而同一时间,胶州王明岗的“勤劳果”家庭农场,西红柿已抽出藤蔓,鹅忙着在樱桃大棚里吃草生蛋,鸵鸟则在“宿舍”里悠闲踱步……

忙碌在村里的年轻人,用青春的音符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之歌。

蜜桃“三部曲”

今年37岁的徐兆鹏是平度旧店镇石楼院村人,最早他在镇上做一个品牌的小家电代理,是一个生活殷实的小老板。2015年,看好农村产业发展,徐兆鹏放弃了小老板的身份,决定回村种桃。

“我们镇上以种苹果为主,那时几乎没有种桃的。”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这之前,徐兆鹏很少下地,学的又是美术专业,“连氮磷钾是什么都不懂”。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创业头一年,“当时也没有水肥一体的设施,用的是自由灌溉,就是拉一个粗管子浇地。那一年天非常旱,我拉着管子走在地里,这块地还没浇完,刚浇完的那块地又干了。”因为要赶在一两天内把地浇透,徐兆鹏只好扎在地里进行24小时车轮战。结果辛苦了一年,桃树还是几乎绝产。

当头一棒让徐兆鹏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报名参加了新型技术农民培训。

参加培训需要将自己的农业项目进行路演,第一次上台,徐兆鹏紧张得摔了一个跟头,“那会儿太紧张了,从小到大没见过那么多人,没见过那么大的领导,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但也是得益于这次培训路演,让徐兆鹏开了眼界。

在与众多同行和专家的交流中,徐兆鹏知道了农业不但有一产种植,还有二产深加工和三产休闲农业项目,都是持续发展的盈利点。在第二期路演演讲中,徐兆鹏以《蜜桃“三部曲”》为题,将自己的蜜桃产业未来设计成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成功拿下了培训班的路演奖项。2017年全国评定“百名新型职业农民”,徐兆鹏位列其中。

尝到甜头的徐兆鹏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先后与青州果树研究所、上海果树研究所等签订了蜜桃种植合同,引进了十几种优质桃树苗进行培育。如今,他成立的青岛岩霖蜜桃专业合作社,承包了1100亩土地,带领本镇其他村庄种植蜜桃9000多亩,在当地形成了优势特色农业种植。

“以前农民种地,都是别人打药他也打药,别人施肥他也施肥。问他施的什么肥,打的什么药,他不知道,反正别人打我也打吧。”经历了一番摸爬滚打的徐兆鹏,对现代农业有了很深的认识,“现在要想把地种好,种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有技术,这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我们自己不管是专业知识上还是管理技术上都有缺陷,有些新技术新模式光靠我们自己也不一定学得那么全面,参加这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对我帮助特别大。”

在发展特色种植的基础上,徐兆鹏还拓宽了销售渠道,通过联络各种渠道帮农民把桃子销售到全国各地。“两年里我跑了20多个省市,基本桃子的销售渠道我都联系上了。我们有一个品种的桃子在南方市场上可以卖到19.9元一个。”今年,徐兆鹏还与相关企业研发了桃源酒,用桃子做深加工产品。

西红柿“首富”

“我是樱桃西红柿的经纪人。”回乡创业的“90后”青年鞠鹏浩自我介绍,透着年轻人特有的幽默感。

走进鞠鹏浩的电商大棚,欢快的音乐声调动起一种轻松的工作氛围。村民们三两人一组,有的在流水线上分拣樱桃西红柿,有的在装箱打包,还有的忙着发货。9月底最后一批樱桃西红柿下架后,今年的采摘就结束了,销售也将告一段落。鞠鹏浩走到流水线前,捡起一个滚动到眼前的果子,扔到旁边的废果筐里。红色不均匀,果型不圆整的果子都将从流水线上筛除掉。

回乡之前的鞠鹏浩在国有大企业有着一份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工作。近几年,家乡崔家集镇以前洼村为中心建起了扶贫农创体,村里因为樱桃西红柿的大规模种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差不多有1000多个大棚,一天产量差不多有4万斤。”这让鞠鹏浩看到了商机。2019年,鞠鹏浩辞职回到家乡,做起了电商销售。“一线城市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非常大。我认为通过电商销售农副产品,这是个风口。”

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鞠鹏浩的电商公司已经是村里樱桃西红柿的主要销售渠道,每天的发货量达到了35000多斤,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如今村里的许多年轻人看到这条路子可行,返乡回来做起电商销售的人越来越多。”

已经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了6年的徐兆鹏跟鞠鹏浩有着相同的感受,“以前大家都是从农村出去打工,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现在传统种植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父母一代人在做,他们最多再能种10年,这就面临着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我感觉选择回乡创业对年轻人是一个机会,别人都不做的时候,你去做,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商机。”

地头的“机器人”

“小时候总听父亲说,勤劳人种的果子格外甜。”胶州小伙王明岗是一名“80后”,他的60多亩家庭农场就叫“勤劳果农场”。

回乡创业前,王明岗是一名军人。2014年退伍后,立志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他,定位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建家庭农场。从2014年到2016年,他先建起了一座占地1300平方米的温室樱桃大棚,又陆续建设了4座共4000平方米的温室草莓大棚,引进了甜宝、京郊小白、白雪公主等品种,吸引数万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眼瞅着形势一片大好,命运却和王明岗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2016年12月的一天下午,大棚顶部破了个洞,王明岗爬上去修补,不慎从5米多高的棚顶摔下来,头部着地,“脖子以下什么知觉都没有了”。医院一检查,王明岗颈部神经受损,导致颈部以下身体瘫痪。医生告诉他的家人:做完手术后就只能在床上躺着度过了,能动弹都算是医学奇迹。

“那时候草莓快熟了,他从手术室里出来第一句话就问我:妈,草莓怎么样了?”提起往事,王明岗的母亲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真的只能躺着度过余生吗?”王明岗经历了常人难以体会的煎熬,一股山东汉子不服输的倔强让他咬着牙做起了康复训练;不能下地,他就通过与父母手机视频,时刻关注着大棚里樱桃和草莓的长势。

经过近5年康复训练,奇迹出现了,如今,王明岗已经能缓慢移动步子走路,但是仍然相当吃力,从坐姿到起身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耗费十几分钟。王明岗自嘲,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成了一个“机器人”。

走进王明岗搭建在大棚旁的活动板房,进门是客厅,右手边并排着卧室和厨房,这是他居住的地方。受伤以后,王明岗已经连续6年没有回家过年过节,除了卧床住院那一年,他一直生活在地头临时搭建的这间活动板房里,“棚居”生活已经成了他的日常。

行动不便,网络成了王明岗的左膀右臂。

今年农场里新种了樱桃西红柿,西红柿苗已抽出藤蔓,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开放采摘了;樱桃棚里养的几十只鹅,既可以除草又可以卖鹅蛋和鹅肉;散养的土鸡在中秋节前刚刚销售一空;新养的4只鸵鸟昂首阔步走在围栏里,农场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王明岗经常把农场的日常拍成视频发在网上,最高播放量达到百万次,很多人通过网络慕名来到他的农场采摘,一下子扩大了他的获客渠道。

在王明岗的经营下,9个温室采摘大棚、总占地60亩的农场每年利润达50万元左右。本村和邻村村民也受他影响,在近几年里又建起了10余座水果大棚,规模效应让大家都尝到了甜头。

新闻推荐

胶州首家按三级甲等标准建设的医院年内开诊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引进顶尖人才、采购先进设备,构造医疗新格局

半岛全媒体记者张超通讯员李佳颖备受青岛市民关注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即将年内开诊!半岛全媒体记者从胶...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