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老师到樱桃大王

半岛都市报 2021-10-11 10:55 大字

从“别人家的孩子”到“别人家的笑话”再到“别人家的榜样”,经历了无数次大起大落的车晓松站在大棚的田垄上,摩挲着樱桃树的叶子,很坦然地说:“我就是一个种地的。”

11年前,仅仅是要证明一下自己,车晓松辞掉了北京一所大学的教师工作,先后两次创业,最终扎根农村老家。首次创业赔了30多万,想建大棚身无分文,车晓松顶着巨大的压力,把起初的3亩樱桃大棚做到了山东省规模最大,蹚出了一条青年返乡创业的成功之路。

不安分的人

今年41岁的车晓松出生在平度云山镇铁铃庄村,父辈是土生土长的农民。高考那年,车晓松考入北京现代管理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2009年辞职前,已经是学校电子商务学院的行政副院长。在村里,车晓松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娶了同样留校任教的老师,轻轻松松年入十几万。

然而,别人眼里的轻松成了车晓松眼里的“平庸”。“我就是想出来证明一下自己。”车晓松承认,自己是个不安分的人。

因为妻子家在安徽,2009年车晓松从学校辞职后,包了两辆车做起物流运输,就在青岛与合肥间奔波。“一开始确实挣了点钱,没想到接连出了两次大的车祸,赔了30多万元”,意气风发的车晓松一下子跌入穷困潦倒的谷底,“那时候,我连5块钱一包的哈德门都抽不起了”。

初次创业就撞得鼻青脸肿,车晓松接着就在亲人身边扔了一颗“炸弹”:回家种樱桃。

“我当时气得肺都快炸了!”回想起8年前那一幕,车晓松的父亲又激动起来,“我有半年都没跟他说一句话。”

为了打消儿子的念头,车晓松的母亲找来他的同学、舅舅轮番上阵劝阻。听说他准备承包村里的3亩地,母亲甚至还跟舅舅编了谎话:那3亩地是洼地,不适合种樱桃。“那段时间他消停了几天,不再提种樱桃的事了。”

本以为车晓松会就此罢休,没想到几天后他找村民打听,得知这块地并非像舅舅所言,当即签了承包合同。

车晓松的执着是有依仗的。云山镇素有“胶东大樱桃第一镇”的美誉,上世纪70年代,镇里引种大樱桃,形成了20多万亩的种植规模。“2013年那会儿,村里每户也就种个两三亩,一年就有十几万的收入,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可观了。我认为农业产业是个风口。”车晓松坚持认为这是一条可以蹚出名堂的路子。

决心有了,可一个“钱”字成了他前进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

车晓松要种大棚樱桃,可建大棚就得花钱。赔上了车祸损失的30多万元,他已经身无分文,“向银行贷款5万块钱都办不下来”。

最终,还是父亲向他伸出了援手。这位一辈子没开口求人的老人,破天荒地给四个弟弟挨个打了电话:晓松现在需要钱,有条件就帮帮他吧。就这样,车晓松从亲戚们手里借到了3亩大棚所需的十几万元启动资金。

钱有了,媳妇却没了。

因为不同意车晓松的选择,在北京工作的妻子和他分道扬镳。为了种樱桃,车晓松彻底成了“孤家寡人”。这一次,他把自己的命运赌在了这片熟悉的黄土地上。

打牌“取经”

“之前从来没下过地,又雇不起人,什么活都是自己干。”整地翻地,农村人习以为常的农活,对车晓松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手上经常磨出血泡,长期被汗水浸湿的领口褪色了,树枝把衣服拉出好几道口子,“以前回家都是穿着1000多块钱的高档衬衣,现在衣服都是破的”。

最初建的大棚,通风口的开启控制还得靠人工,天气好的时候,棚里温度升得特别快,如果赶上樱桃树开花,温度一高花就蔫了,需要马上散热降温,这时候就需要拉拽绳子,把大棚顶部的通风口都打开。“有次我专门算了一下,那一天在大棚里来回转,光看温度就走了八里路。”种地的艰辛,车晓松终于体会到了。

“种樱桃的第一年赶上下大雪,下雪前要把棚顶的棉被先卷上去,等到下完雪,把棚顶的雪扫落,再把棉被盖上。”那个寒冷的雪夜里,车晓松走在5米高的大棚顶上,扫雪盖棉被,滑倒爬起来,再滑倒,再爬起来,不知道跌了多少个跟头。

比农活的艰辛更让人不堪忍受的是流言。从北京的高校老师变成了回村种地的农民,车晓松成了村民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好好的工作不干,回来种地,真是瞎胡闹”“脑子进水了,被门夹了”“肯定是犯什么错误了,被学校撵回来了”……一时间,车晓松从“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别人家的笑话”。

“顾不上那些,就是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把樱桃树种好。”等着雪停的晚上,车晓松和乡亲们聚在大棚里打牌消遣,“他们算计着怎么赢牌,我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见缝插针地套他们种植经验。”

“偷来”的知识,都被车晓松记录在了手机的记事本里。慢慢的,车晓松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比如除草剂会损伤樱桃树的根部,他棚里的草就不用除草剂,而是用割草机把地上部分打碎,让它们成为土壤的有机肥;草根则相当于气孔,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含氧量,这样种出来的樱桃口感更好,更有机。

但他的另类种地法也引来不少质疑。“地里长草,让人家看着你得懒成什么样了!”只为除草一件事,车晓松便与父母争执了两年。

直到第三年,樱桃树挂了果,车晓松的大棚迎来了大丰收,果实相比传统种法更加香甜可口。那段时间,他的大棚周围挤满了围观的村民,大家都怀揣一份好奇:大学生种地有啥不一样?尝了尝他种的樱桃,村民们都竖起了拇指:果然不一样!

压抑了3年的车晓松终于可以松口气了,那天朋友们为他摆酒庆祝,他一连吹了10瓶啤酒。

乡村爱情

“刚开始种的三亩地,第一年卖了45000块钱,第二年卖了11万,第三年就卖到十七八万,第四年卖到20多万。”功夫不负有心人,车晓松终于收获了创业的果实。

这时候,一个惠农好政策出台了:超过10亩的种植大棚,每亩可以补助两万元。

车晓松认定这是个好机会,果断承包了14亩地,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连体樱桃大棚。2018年,他再次扩大规模,在白沙河镇发展冬暖大棚樱桃。直到今天,他的种植规模已达300亩,55亩大棚成了山东省单体面积最大的樱桃大棚,年种植收入达400万元。

种植规模越来越大,问题随之而来。2018年那会儿,村民们的交易渠道都局限在村口的一个樱桃交易市场,当天没卖掉的果子,原来能卖50元一斤的,只能以每斤二三十元处理掉。像车晓松这样的樱桃种植大户,一旦没有卖完,每斤至少20元的差价,将让他损失惨重。

碰巧,车晓松在网上看到有主播直播卖货,“这个模式不错,基本上几分钟就一单”,他感觉找到了樱桃售卖的新模式,一连看了半个多小时。

车晓松关注的这位主播名叫杨志慧,在胶州经营着一家网店,通过直播卖毛巾。后来,她成了车晓松的媳妇。

说起这段感情,还有一段波折。

2019年初,杨志慧应邀到车晓松的樱桃园洽谈,结果刚到目的地,立马就想打道回府。

“我从胶州赶了80公里路,导航提示我已经到了。我往左一看全是坟地,路上坑坑洼洼,泥泞得都没法下脚。”那时,车晓松位于白沙河镇的红樱谷刚刚开建,还是一片荒芜。杨志慧甚至想,“今后不会再来了”。

问了问樱桃的售价,杨志慧拒绝了车晓松跟她合作搞直播卖货的想法,“我卖的东西相对便宜,不适合做高端水果樱桃的销售。”但是杨志慧觉得,直播卖樱桃的想法不错,她不能做,别人可以做。经过杨志慧牵线,2019年4月,车晓松的樱桃第一次走进直播间,80元一斤的樱桃,一天就卖了100多斤。

直播卖樱桃的路打通了,两颗心也越走越近。

“周围的朋友都喊他老大,我就感觉他应该是个有担当的人。”杨志慧看着车晓松挺靠谱,车晓松也发现这个热心善良的女孩和他有共同的爱好:喜欢种地。“她经常在大棚外面撒点种子,种各式各样的花。”

2020年,经过一年多交往,车晓松和杨志慧喜结良缘,同年,两人的儿子出生了。“很多朋友开玩笑说,你俩那么喜欢种地,儿子应该起名叫‘车厘子’。”

“车晓松能干好,我也能干好。”今年35岁的尹小宁是一名退伍军人,转业后在潍坊一家大型企业任财务总监,年薪十几万元,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看到车晓松规模种植带来的收益后,2016年,尹小宁拿出准备买房子的100多万元,在家乡云山镇投资建起了30亩樱桃大棚。

一个、两个、三个……车晓松像一块磁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云山。

“现在我们村有20多名年轻人回乡创业,而且我们都是有思想、懂技术、脑子活络的人。”在一个365户的村子里,能有这么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如今已是村支部书记的尹小宁感觉很自豪。

车晓松也俨然成了这批年轻人的“军师”。“逢年过节的,年轻人总爱聚到我的大棚里,我会把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车晓松专门在大棚里设了一个茶室,成了年轻创业者的“取经地”。

此前回乡创业的尹小宁就得到过车晓松很多帮助。

“不要种露天樱桃,看天吃饭,赔得太多。”收获季一旦赶上雨天,樱桃容易裂果,吃过亏的车晓松建议尹小宁全部投资在大棚樱桃上。

经过几年种植,尹小宁的30亩大棚年收入已经达八九十万元。“当时回村里创业的时候,只是当个副业干,没想到干成了主业。”刚回村时,尹小宁是用潍坊公司赚的钱补贴种大棚,现在种大棚的收益远超他在潍坊发展多年的公司。

“云山镇樱桃成熟时,最高峰,大棚一天的产量100万斤,也就是说一天交易收入2000万元,一年交易收入就有7个多亿。”不同于老一辈人安于现状的思想,在樱桃产业上,车晓松和尹小宁有着青年人喜欢开拓的闯劲,他们并不满足于眼前的一产种植,开始探讨更多渠道的增收。今年,尹小宁还尝试做起了樱桃产业的深加工,第一批出炉的樱桃酒被一抢而空。

农村有句老话:养牛的没有杀牛的赚钱,杀牛的没有贩牛的赚钱。“如果只做一个单纯的生产者,我们就是最弱的一个环节,是最底层的一个环节,要考虑怎么能做到产销一体。”

尹小宁对车晓松的这句话非常赞同,“目前来说,电商就是销售拓宽的一个重要渠道,可以减少中间的利润环节,像去年市场上樱桃的收购价格是40元一斤,但是晓松直接供给盒马鲜生的一等果,可以卖到60块钱甚至70块钱一斤。”除了能卖个好价钱,从枝头到舌尖的时间也大大提速,青岛本地当天20分钟就能送达。

“能回来的话就好好干,回报率还是很高的。”在车晓松看来,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处处是机遇,新青年的加入也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前几年农业种植的风口相比,现在的形势又有变化。现在如果光靠种地的话,可能难度会比较大,但是农村的机会特别多。云山镇一年樱桃的产值就是几个亿,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做深加工,再做供应链环节,机会跟市场都是明摆着的。”车晓松认为,年轻人回到农村,应该是走出去,带回来,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来,把产业经营理念带回来。

“梦想……醒来无冗长,身处花鸟香,胸中有乾坤,此处乃仙乡。”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故园一盏灯。在家乡实现梦想的车晓松,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首诗,写下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爱:东渠闻蛙鸣,南田栽红樱,西家不远离,北望云山顶。

诗在远方,也在故乡。

新闻推荐

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展示交易中心开工

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展示交易中心效果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张彤通讯员徐婷9月27日上午,青岛胶州湾...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