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奇遇记 务“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半岛都市报 2021-04-17 03:39 大字

中欧班列是一段长途“接力跑”

“这个职业虽然辛苦,但开着火车奔向远方的感觉真的很酷,很拉风。”1993年出生的马凯伦是河南安阳人,打小就喜欢火车。

2015年,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毕业后的马凯伦成为了青岛机务段运二车间一名电力机车司机,圆了儿时想成为火车司机的梦想。

马凯伦说,与大家想象中不同,目前在一线的火车司机以年轻人居多,有不少都是像他一样的90后。虽然年轻,但该有的驾驶经验一点都不少。在入职两年多的时间里,从实习、副司机再到司机,马凯伦经过了层层考验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

记者了解到,中欧班列对司机的选拔比较严格,只有最优秀的司机才有资格驾驶。在整个青岛机务段,共有2000余名火车司机,仅马凯伦所在的运二车间也有500多人,其中只有100人有资格驾驶中欧班列。2019年初,马凯伦从众多的司机中脱颖而出,正式开始驾驶中欧班列。

马凯伦告诉记者,准确地来说,中欧班列指的并不是某一辆车,而是一段接一段的长途“接力跑”。中欧班列的线路很长,从青岛到欧洲历时半个多月,这段超长旅程并不是由一个司机、一个火车头一气走完的,而是需要依靠途经省份各个机务段的许多个司机来共同接力完成,每个机务段各自负责一片区域,司机只在各自区域内作业。其中,青岛机务段负责的区域,南到江苏、北至烟台,西到兖州,马凯伦负责的区域,最远只到兖州。而在兖州段等候的司机,将换上新的车头,继续驶向下一站,如此反复,直至抵达终点。

“开其他货运列车时,我们接管的货票通常就是一张纸,而中欧班列的货票却是厚厚的一大摞。”马凯伦用手比画着,“沉甸甸的,像一本书,甚至比书还厚。”而这些货票就是中欧班列运载货物的记录单据,全部密封处理,由驾驶列车的司机负责保管和交接。

尽管不能亲自走完全程,领略一下沿线中亚、欧洲国家的风情,但作为组成“史诗”的一分子,马凯伦仍然觉得,能够驾驶中欧班列,本身就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认可,而且,能够为“一带一路”做一些贡献,也让他倍感自豪。

堵船后中欧班列迎“高光时刻”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变得越来越忙碌,从最初的每周一列,到现在每周三列,中欧班列的运量不断增加。尤其是经历了苏伊士运河“世纪大堵船”之后,中欧班列进入了一个异常繁忙的状态,其通道作用进一步被强化,凭借时效快、全天候、分段运输的优势,中欧班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认可。

青岛鸿亚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靖轶告诉记者,以前的中欧班列仓位较为充足,预订仓位相对轻松,基本不用排队,但从去年11月份开始,仓位变得越来越紧俏,尤其是经历了堵船事件之后,中欧班列的仓位甚至出现了“一仓难求”的情况。

相较于海运运输,中欧班列国际陆路多式联运时效快,线路经过国家多,受天气等其他因素影响较小。2020年,中欧班列为稳外贸、抗疫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力地维护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畅通。

中欧班列的货运量也远远大于普通货运列车。记者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青岛机务段了解到,普通的列车通常只有十几节、二十几节车厢,而中欧班列的车厢有六十节,整车长度更是达到了近千米,货运载重5800多吨。

此前,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发运的欧亚班列中,80%以上都是过境货物。而疫情发生以来,部分海运物流受阻,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认识到欧亚班列的稳定和可预期的运输效能,转而选择通过铁路运输外贸货物,发运的货物种类也由此前的以过境货物为主,发展到外贸出口货物占比越来越高。其中,“齐鲁号”欧亚班列重点服务省内大型进出口企业,稳定开行供应链班列,今年已累计为海尔、海信等企业开行定制化班列21列,同比增长90.9%。

今年2月,“齐鲁号”欧亚班列山东电建乌兹别克斯坦光伏项目设备专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顺利发出。班列搭载了光伏组件、逆变器等设备,共110标准箱,总货值400余万美元,将用于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100MW光伏电站项目。这是“齐鲁号”欧亚班列继承运匈塞铁路建设物资后,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新举措。

4月,“齐鲁号”欧亚班列首班芬兰回程班列抵达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标志着“齐鲁号”欧亚班列的服务范围由上合组织国家进一步拓展到北欧地区,实现了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的“溢出效应”。

“陆海双枢纽”带动跨境贸易发展

青岛的胶州湾畔,曾是古海上丝绸之路东线起航点,如今又迎来了新的场景与使命:海铁联运班列从这里出发,奔驰往返在古老的亚欧大陆上,凭借着这条路上贸易“生命线”,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无缝衔接”。

2020年末,我国海铁联运继续高速发展,历史性地出现了3家海铁联运量超百万标箱的港口,其中就有青岛港。而一列列海铁联运的中亚、中欧班列让青岛成为了“一带一路”上当之无愧的海陆双枢纽、双节点城市,也让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品通过这一国际物流大通道,实现了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得益于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的打通,青岛实现了北达俄蒙、西至欧洲、南通东盟、东接日韩的交通格局。

日韩、东南亚等经由海运入境青岛的货物,在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集散,一站式办理海关、检疫等手续,并搭乘中欧班列,最终抵达中亚以及欧洲国家。港口与胶州周边地区的进出口货物快速疏港与集港,有效降低了客户成本。

日韩的电子产品、电器、汽车配件,搭乘中亚班列,为中亚国家带去了先进的电子产品和性价比较高的日用品,而返程的班列,则为国内带来了板材、铝锭等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和来自欧洲的优质商品。

依托于国际货运班列,中国与上合国家间的双向贸易、投资日益频繁,带动了青岛跨境贸易、木材加工、航运、物流等行业的发展。

多式联运正在推动中国的交通运输行业进入“大交通”时代,随着中欧班列推动的铁路换装、冷链物流技术的成熟,以及跨境多边陆路运输体系的建立,海运与陆运正在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下,青岛必将在“双循环”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新闻推荐

提前完成桥箱梁混凝土施工 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桥梁工程已完成90%

本报4月13日讯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目前太原路东延段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近日最后一联桥箱梁混凝土浇筑完成,比计划...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