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青岛 从“心”启航

青岛早报 2021-03-12 06:28 大字

2019年以来,青岛市以“平安青岛、健康青岛、美丽青岛”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启动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社会心理服务“青岛模式”成效明显。

从“心”开始探索“青岛模式”

2019年11月,青岛市印发了《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各区市、各部门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提前完成各项试点工作任务。青岛市召开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承办了“中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和“首届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青岛声明》,自此,国家级心理行业会议永久落户青岛,青岛成为首个全国心理健康品牌城市。

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打造了胶州“敞亮工程”、“阳光城阳”、“心安西海岸”等社会心理服务品牌,受到国家项目办的高度评价。 2019年12月,岛城经验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上交流发言,“顶格推进,清单引领”的试点工作运行机制受到一致好评。

基层行业专业主阵地建成

据统计,目前岛城区市、街镇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开设率达到了100%;全市高校均已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率达100%、心理辅导室建成率均达到100%,建成了9所省级心理健康特色教育学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建立了40余个心理咨询室和100余个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站点,组建了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专家库,全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率达到80%以上;全市公安监管场所、监狱、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等重点场所心理服务场所建成率达到了90%;所有精神专科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开设了心理门诊(精神科),所有妇幼保健机构和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已全部开展心理健康服务,80%以上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全市社会心理服务的主阵地已初具规模。

三项机制全链条服务完善

通过打造线上 “互联网+心理健康”云平台,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咨询热线、“慧医”APP、“阳光心理”、“暖青心语”小程序、“瑞阳心语”心理健康测评APP等开展科普宣传,引导居民自助进行心理测评,线上问诊及寻求心理援助。

2020年,全市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推送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知识2492次,开展手机APP网络视频在线和线下心理健康知识讲座459次。为方便市民求助,已将市级心理援助热线接入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截至目前,年累计接听心理援助热线12959人次。

市、区市两级组建了35个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构建起区、街道、社区三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已开展心理危机干预1552人次,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响应及时率达到100%。

推动社会心理服务规范化发展

在西海岸新区试点探索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注册登记的上级主管部门职责,规范机构注册登记所需提交的人员资质、设施和场所,履行监管责任;在城阳区开展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心理咨询室标准化建设;在胶州市将“心理敞亮工程”纳入政府实事,建立起市、镇、村(居)三级“树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实现了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无死角、零距离”。为了缓解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人员缺乏的现状,制定了心理健康指导师三年培养计划,目前已培训心理健康指导师506人。

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服务机制

2020年9月16日,青岛市印发了《青岛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对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实施定点专科医疗机构免费救治,患者住院和大病门诊产生的诊疗费用除医保报销之外全部由区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兜底补助。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通讯员 沈阳 程梦菲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全省首家志愿服务组织联合党委成立

□记者白晓通讯员王雪妍报道本报胶州讯3月5日,中共胶州市志愿服务组织联合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合党委”)正式成立,这是山...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