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宣传科民警刘海鹏: 以笔为枪,讲好警营故事

半岛都市报 2021-01-08 02:20 大字

胶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宣传科民警刘海鹏。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鑫鲍福玉孙桂东

忍得了酷暑、耐得住严寒、进得了火场、抓得住歹徒……他用笔记录坚守一线民警们的时代风采,用相机定格广大干警忠诚履职的难忘瞬间,1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胶州1324平方公里的城乡大地,传播公安好声音,传递警察正能量,挖掘了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动人警察故事,他把辛苦留给自己,把光鲜留给战友,身处幕后,他演绎了同样的精彩,他就是33岁的胶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宣传科民警刘海鹏。

能文能武宣传尖兵

冲锋在前勇于担当

2008年从警的刘海鹏起初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因为警校学的是治安管理,所以从来也没想到会从事宣传工作。”提起现在的工作,刘海鹏说,一次特殊的经历让他从一名治安警变成了宣传警。“公安的工作很特殊,经常会有战友因公牺牲。”2010年的一个寒夜,他的一位师兄在外出执行任务时牺牲了,触景生情,他写了一篇悼念文章发在网上,没想到不仅引起了战友们的关注,更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悼念。

这篇文章也引起了局领导的注意,刘海鹏被调整到宣传岗位工作。在一线工作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一些群众对公安政策不熟悉,对公安民警有误解,所以执行任务时,有不少的阻力。“如果能通过自己的笔,让老百姓消除误解,对战友们多些理解,我们公安工作肯定也能顺利不少!”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刘海鹏开启了自己的宣传生涯。

写篇文章很容易,但要想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就必须深入一线!为了体会最真切的感受,获取最鲜活的素材,他常常和战友身犯险境、一线冲杀,甚至两次负伤。2014年9月,胶州市胶西镇发生一起重大案件,当时已经连续发烧三天的他,顾不得病痛,拿起相机奔赴现场。此时,嫌疑人被锁定在了一片玉米地。现场面积很大警力有限,但不能让这个危险分子再流窜到别处,刘海鹏主动请缨,加入到围捕行动中,一边记录一边搜捕。“我们都很佩服他的勇气,当时嫌疑人手里有刀,海鹏却拿着相机,万一冲出来,危险可想而知!”一同参与抓捕的民警告诉记者。

10年来,他先后随警作战150余次,在获取最珍贵的素材外,更被战友们一心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宣传工作干得时间越长,就越能体会身上的这份责任,尤其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转发民警故事,点赞战友的时候,就更觉得这项工作意义非凡!”刘海鹏说,看着战友们的奉献换来了群众的认可,那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十年来他先后发表中央级稿件60余篇,省级稿件170余篇,青岛市级稿件700余篇,其中不乏《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内参)《大众日报》《半岛都市报》等媒体稿件。

执笔战疫同样逆行

身处幕后甘当绿叶

庚子大疫,举国动员。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公安民警是永不掉线的逆行者。红花需要绿叶衬,刘海鹏既是逆行者,也是记录抗疫画面的幕后英雄。在疫情防控一线,他认真完成组织交办的堵控盘查任务和巡控任务,同时有民警身影的地方,也都是他的主战场,将战友们战“疫”的点点滴滴汇聚成文字编辑发表,弘扬抗击疫情的正能量也是他的重要任务。

疫情以来,他坚持每天到一线开展深度采访报道工作,采编全局重点、亮点工作16篇次,采访先进典型团队、人物30余个,刊发各级各类稿件130余篇次,抗“疫”战场上涌现出的双警家庭、硬核警花、女警突击队、142名胶州老公安缴纳5万余元“特殊党费”等感人事迹,经过编写刊发后,获得了广大读者的点赞和肯定,感动了无数的网友。

“警营是一座新闻的富矿,讲好警察故事一样很有战斗力!”刘海鹏说,宣传的路上他还是一名新人,他要用自己的真心,讲好每一个警察故事。

新闻推荐

刘建军赴上海杭州走访企业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姜方梅本报讯1月4日至5日,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上合示范区党工...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