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胶州才女略考 (节选)

金胶州 2021-01-07 07:43 大字

张炳旭

翻开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从先秦文学到明清文学,能在这五千年的文学记载中留下姓名的女作家屈指可数。明清之际,胶州文运大开,儒学星列。科目鼎盛,贤士辈出,据民国《山东通志、艺文志》,道光《重修胶州志、艺文志》,民国《增修胶志、艺文志》记载,明清时期胶州的文化氛围所启迪的是才德兼备的淑媛才女,明末开始出现女文人,到清代,女性走上写作群体。

她们是伟大的母亲,养育了一代代胶州子女,她们用自己血汗滋润了古老的胶州大地,她们打破世俗偏见,或走出厅堂,组建文学社团;或相夫教子,发扬妇女美德,活跃在当时的学界和文坛,成为清代特别清中后期胶州一个独特文化现象。才女数量到达封建时代的顶峰,在胶州历史的天穹中放射出奇光异彩。

清代有著作可考的胶州女诗人达18人,形成一种女性浓厚尚文的社会风气,列山东各市(县)首位。胶州女性文学创作走向新的里程碑,呈现家族化。

据窦秀艳、潘文竹《青岛历代著述考》,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山东省有著作女诗人不足百人,胶州有著作可考的女诗人18位,有24卷(国家、省、青岛档案馆仅存4部)。

女诗人群体特征明显

明清胶州南北海运繁荣,给了胶州文化积淀的基础,而重视家教,则给了胶州才女浮现于诗坛的机遇。包括张、王、匡、高、赵、宋、冷、柯、法九大姓在内,有20余个文化世家立于明清文坛,巾帼不让须眉,才女们通过深厚的家学和自身的努力,惊艳于诗画文坛,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胶州清朝的女作家主要集中在三大家,高氏家族,柯氏家族,宋氏家族,这三家共12位,占胶州女性作家60%,其余张氏、王氏、杨氏、法氏、姜氏、匡氏、薛氏、李氏等家族,出现了“一家之中,祖孙、母女、婆媳、姊妹,均系诗人、词人、文学家”的现象。

这些家族中才女在家族浓厚的人文环境熏陶下成长,创作了诸多以诗、词为主的文学作品,并逐渐从闺内吟咏走向闺外唱和,出版了诸多女性文学作品集,使家族女性文学作品得到广泛传播。

李长霞夫妇在潍坊期间,为切磋吟诗,唱和不辍,与郭绥之在此结为西园诗社。李长霞夫妇打破性别的界限,夫妇同入诗社,可谓开风气之先,在当时不多见。这不仅因为李长霞自身文学修养的深厚,还与当时女性意识觉醒、女性尤其知识女性追求独立,在才学上与男子平起平坐,获得精神上的尊重有关。李长霞中年后守寡,但没有终日郁郁,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与才学影响和教育了自己的子女。张寂真在家庭极度艰难,操持家庭一切事物,继续主持高氏家族诗会,抚养两个幼小儿子,后带孙媳、重孙女吟诗作赋、互相唱和,以诗为魂,维系大家庭的精气神。宋氏家族连续多代出女诗人,彰显家族文化氛围。

著作类型多样化

清代学风鼎盛,成就辉煌,胶州女性作家数量占据山东四分之一,可见胶州女性作家在北方非常显著。根据志书记载,诗歌类占居较多;其次词类。李长霞和女儿柯劭慧有大量的词类作品,如柯劭慧《楚小词》。李长霞在文集、学术研究方面贡献突出,著《文选详注》八卷,予以校正。给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校正、注释,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而且还要具备经、史、训诂、音韵、校勘等多方面的知识。艺术类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要数书法家姜如璋,留有刻文。胶州女性作家涉及范围十分丰富,总体上诗歌类为主,词赋、艺术、学术研究类著作相对较少,但总体上呈现全方位的发展面貌。

新闻推荐

胶州市蓝天救援队:冰河救人 情暖寒冬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姜琳琳近日,李哥庄镇纪家庄段大沽河附近发生惊险一幕,家住附近一女子因与...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