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末端变枢纽率先县县通高铁

半岛都市报 2020-12-18 04:45 大字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于明年实施转场。(资料图片)岛城海陆空铁交通建设齐头并进,市内大交通网络进一步“织密”

半岛全媒体记者马正拓

11月26日上午,随着潍莱高铁正式开通,青岛市域铁路里程达到666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十三五”期间,青岛市交通运输行业统筹全域发展,从海港到空港,从轨道到跑道,“海陆空铁”同频共振,在空地一体、陆海联运、通达全球的立体运输网络下,青岛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外联系辐射通道深度拓展,与周边城市乃至东北亚地区,实现了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畅通。

市域里程达666公里

铁路末端变身沿海枢纽

12月14日下午1点多,平度市民李晓明突然接到一通电话,要他尽快前往济南处理一件棘手事。如果是往常,他只能自驾车前往,或者到潍坊去乘坐高铁。然而,自从今年11月26日潍莱高铁正式开通以来,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平度市已经告别不通高铁的历史,不仅真正成为了青烟潍城市群的“会客厅”,到济南的铁路旅行时间也只需1小时20分左右。

潍莱高铁开通后给沿线市民带来的出行便利,仅仅是“十三五”期间青岛市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截至2019年底,青岛市域共有胶济铁路、胶济客专、海青铁路、青荣城际铁路等铁路11条,总里程576公里,较2015年增长277公里。随着潍莱高铁建成通车,青岛市域铁路里程达到666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

近五年间,借助国家大力推动高铁建设的有利时机,青岛的铁路建设取得大踏步的发展,铁路建设新增投资363亿元,较“十二五”增长71%。2018年底,济青高铁和青盐铁路开通运营后,青岛向西新增一条高效便捷的快速铁路通道,也打开了与长三角地区的沿海铁路通道。

今年12月11日,连镇铁路全线开通,青岛沿海南下的铁路网络进一步扩充,真正实现“济青1小时通达、省内2小时交通圈,2小时到达连云港,4小时直达长三角”的高速铁路交通网络,从原来的铁路末端变身为沿海铁路枢纽。

新机场明年实施转场

拓宽对外连通的通道

临近岁末,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计划2021年实施转场的消息,给期待许久的青岛市民打了一剂强心针。自开工建设以来,新机场的进展情况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而青岛充分放大海、陆、空、铁的乘数效应,加快构建内外连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机场是当仁不让的运输担当。2016年是青岛机场洲际航线的开发元年。当年,青岛至法兰克福、旧金山、墨尔本、温哥华等四条洲际航线相继开通,国际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万人次,青岛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首次跻身国内2000万人次航空城市俱乐部。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研究建设的四个大型机场之一,定位为面向日韩地区的门户机场以及区域性的枢纽机场,转场后将进一步扩大国际通航城市数量和航线密度。截至2019年底,青岛机场共开通航线203条,通航城市126座。其中,国内航线166条、国际及地区航线37条,航线连通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口岸出入境客流量突破400万人次。

2021年,新机场将实现“一夜转场”,届时,一座现代国际化的“4F级”机场将面世,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定位”的青岛,乘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春风再次腾飞。

货物吞吐量跨越6亿吨

稳坐北方第一港口

海陆相间,数十台高速轨道吊在岸线上一字排开,巨大的集装箱被抓起又放下,自动导引车来回穿梭,码头上空无一人,这些设备统统是无人操作……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无人码头,让人感受顶尖“黑科技”的奇妙。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前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功投产,成为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作为我国9个国际枢纽港之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十三五期间,青岛港加速构建“一湾两翼”港口布局:老港区向国际邮轮母港转型;前湾港区成为国内最大集装箱码头群,建成投产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开创了全自动化集装箱作业的新纪元;董家口港区建成原油码头二期,形成亿吨通过能力。

2019年以来,青岛港深度融入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不断强化陆海统筹,加快由大港向强港迈进,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攀升到历史新高。2019年12月28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年货物吞吐量首次跨越6亿吨,成为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唐山港、新加坡港、广州港之后全球“6亿吨俱乐部”的新成员。

目前,青岛港开通176条集装箱航线、54条海铁集装箱班列和19个内陆港,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第一,航运物流网与陆域物流网实现了有效衔接。依托青岛港的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在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服务于青岛制造业的物流集成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供应链平台、实现物流业与港口转型升级的先导区。

■相关链接地铁、隧道、公交地上地下“任我行”

12月15日起,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正式开启了为期9天的试乘活动。至此,青岛建成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达到了6条,包括青岛火车站至青岛北站的3号线,由泰山路至李村公园的2号线一期,从苗岭路至蓝色硅谷的11号线,贯穿西海岸新区的13号线,从胶州北站到铁路青岛北站的8号线北段,从铁路青岛北到城阳东郭庄站的1号线北段。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加速,由线到网,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不断攀升,在公共交通出行的占比不断扩充,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岛城全面迈入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时代。

随着胶州湾隧道日均通车量的增多,今年10月29日,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正式开工,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海底公路隧道,西起青岛西海岸新区淮河东路,向东沿刘公岛路下方敷设,穿越胶州湾,至青岛港附近登陆,在海泊河口衔接青岛东岸城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海底隧道工程。

近五年间,青岛市的公路网络体系也不断完善,先后建成了S19龙青高速二期工程、G20青银高速青岛段拓宽扩容、青岛新机场高速等项目,高速公路网络“三纵四横五连”格局基本形成;实施G204(胶州城阳界至省道219段)拓宽、G228蓝色硅谷核心区段拓宽等8个重点建设项目,普通国省道的通行能力有效加强;完成沈海高速、前湾港区二号疏港高速、G204城阳即墨界至国学公园段、S310躬崔路莱西莱阳界至国道204段等13个重点大中修工程……截至2019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4696.3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59.8公里;国省干线初步形成“三环十射九横十纵”公路网,普通国道达到8条677.8公里,普通省道21条1549.5公里,普通国省道里程位居全省第一位、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深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先后组织实施了公交线网优化、公交场站建设、公交运力投入、政策规划引导、智能公交完善、公交特色强化、行业素质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等公共交通发展面貌明显改善,市民出行日益便捷。2019年,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约11.6亿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为58.8%。截至2020年6月,青岛市常规公交线路881条,线网总长度8331公里,配车10877辆,日均客流318万人次;已开通轨道交通线路4条,运营里程约176公里,日均客流52万人次;现代有轨电车1条,位于城阳区,全长8.77公里,日均客流3000人次。今年,青岛被正式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新闻推荐

李哥庄镇新建12处污水处理小公园

四甲村污水处理小公园□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臧飞在李哥庄镇四甲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西南端,一...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