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革命”改变青岛乡村旧面貌

大众日报 2020-12-06 09:52 大字

□ 本报记者 李 媛

本报通讯员 傅景敏

进入12月的青岛,清晨气温已接近零度,之前都在城里孩子家住着的杨本武,今年却早早地回到老家胶州李哥庄镇四甲村,打扫好老家的房子住了进去。

“前几年不行,我们农村都是土茅房、旱厕连着茅圈,门前垃圾成堆、一到夏天臭味熏天,蚊子苍蝇到处飞。虽然根在这里,可一年到头我也不想回来。”杨本武说,现在的生活过得自在又舒服,早上不用再披着大棉袄上厕所,中午头太阳好的时候出门溜达一圈到处干净整洁,光是看着都让他心情舒畅。

厕所虽小却连着大民生。为了让改厕后老百姓用好、用得放心,除了大力推进无害化改造卫生改造,青岛市所有区市还都建立了厕污智能管理系统,对村级改厕信息全部公示,包括户主姓名、门牌号、改造时间、监督电话等信息。一旦厕所有问题,百姓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服务维修。

而改厕,不仅方便了村民生活,还能帮助村民增收。平度市仁兆镇前高戈庄村的老史家家庭农场,就采用“农场+改厕”运营模式对改造后的厕所产生的废弃物实施分类处理,全镇91个村庄2万户旱厕的产物在这里变废为宝,沼液还田后成为葡萄肥料,一年下来农场就实现增收50余万元。

青岛三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中,改厕完成后第二步是农村垃圾分类。早在2015年,青岛就首批通过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建立了区市统筹、镇街监管、村级收集、市场化服务的“3+X”城乡环卫一体化运作模式,彻底改变了“垃圾靠风刮”的历史。

今年,青岛市又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列入市政府市办实事,采用上门回收、集中投入,撤桶并点、定时投放;引进设备、就地处理等多种方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创建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庄(社区)145个。

污水乱排乱倒造成环境污染,是农村久治不下的大问题。近年来,青岛市采取城边接管、就近联建、鼓励独建、因地分散处理等模式,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即墨区蓝村镇稻香村,一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每天可处理污水80立方米,困扰多年的污水横流问题得到彻底根治,更有效避免了村庄污水对青岛市主要水源地的污染。

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青岛市通过连续三年推进卫生厕所、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三大革命”,使得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落地。一场硬仗接着一场打下来,一幅幅干净整洁、村美人和的新画卷已然铺就在美丽青岛的乡间大地。

新闻推荐

男子怀抱菜刀闯进学校?原是一场防暴演练

学校进行防暴演练。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静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提高应对暴恐袭...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