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美国兵说:“中国人真厉害,不怕死,我们不打了”李德松:“多次擦肩死神,我从来不后悔”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毛文娟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为纪念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再现我志愿军风采,《金胶州》报纸开辟“致敬最可爱的人——听老兵讲抗美援朝故事”栏目,讲述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英勇事迹,讴歌英雄,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发扬光大。
“参军入伍时,我还是个16岁的孩子。”90岁高龄的李德松精神依然矍铄,含着泪花向记者讲述着他的军旅生涯。1930年7月,李德松出生在洋河镇昭文村,排行老二,幼年就失去了父母的兄弟三人相依为命。战争年代,生活本就动荡不安,十几岁的弟弟突然被特务杀害,兄弟二人当时就下定决心参军,曾先后参加过淮海、渡江、解放上海、抗美援朝等多次战役。
1946年,李德松和大哥李德山如愿参军入伍。70多年过去,皱纹已经爬满了他的脸,他平平淡淡地讲述着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战场上的很多事情,年迈的李德松已经不能完整叙述。可一提起牺牲在战场的战友和大哥,他总会激动落泪。“我大哥李德山在莱阳战争中牺牲的,那个年代为了打敌人,牺牲的人太多了。”
虽然和大哥同年入伍,但并没有分在同一支部队。1950年10月,李德松以231团通讯兵的身份,随部队一起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那一年冬天特别冷,几场大雪下来,冻死冻伤了不少战士。”李德松说,行军道路两旁的沟渠,埋葬了很多同行的战友。“那时候,部队有的人没有棉鞋穿,没有棉帽子戴,行军的过程中,不少受伤的战士说倒下就倒下,最终牺牲了。”
大大小小战斗,反反复复侦察,李德松历练成了经验丰富、敢打敢拼的战士。“当时我是一名通讯兵,在战场上,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管他飞机在头顶上轰炸,枪声在我脑后不停地响,完全顾不上,心里告诉自己要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李德松最难忘的莫过于他第一次与死神擦肩的那一战。一次战斗中由于敌我力量差别较大,他所在的部队只剩下十几个人,他和战友们视死如归坚守阵地直到增援部队的到来。这样的战斗他经历了很多次,每一次他都是冲在最前面,在一次战斗中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胸,擦破他的额头,由于战场医疗条件比较差,子弹没有及时取出来,只是简单的处理了一下,伤势刚刚好转李德松又咬牙参加新的战斗。
无数次惊险的战斗,无论是炮火连天的厮杀战场,还是跋山涉水的艰苦行军,无论是光荣负伤直面生死,还是短吃少穿面对饥寒,百折不挠、奋战到底的精神从未改变。“我们能赢,靠的是中国精神。”李德松说,“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是英勇无畏的,为了战争的胜利,能够慷慨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我们俘获过6名美国兵,他们会说简单的中国话,我永远记得他们说的是‘中国人真厉害,不怕死,我们不打了’。”
在李德松最后一次战斗中,左脚被炮弹炸伤,由于战场环境十分恶劣,部队领导命令他回国治疗,但他本人还想继续上阵杀敌,最后被部队强行送回国治疗,当时战场上的最低气温达零下几十度,又耽误了治疗时间,老人的左脚只保留了一半,留下了终生残疾。
伤疤、病痛,都见证着这位志愿军老战士往昔的峥嵘岁月。吃过苦、受过罪、经历过战争年代动荡的李德松格外珍惜和平。“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时常会想起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们早早的把青春留在了战场上。如今国家富强,我打心底里激动。”说起那场打出了中国人尊严的战争,老人至今记忆犹新。72年党龄的李德松经常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事迹,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要虚度此生。
新闻推荐
投资4.21亿,整修29条农村公路,惠及10镇办100多村庄2020年农村公路大中修全部结束
建设路平整宽畅□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田磊孙鼎钧王文忠10月26日,在洋河镇朱石路施工现场,随着最...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