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菲博士吕佩林在胶州集中隔离,感受到周到服务,专门给市防控指挥部第一突击队写感谢信温暖的港湾 “六星”级服务

金胶州 2020-08-31 08:25 大字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代珍武

“胶州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隔离点更是一个温暖的港湾,14天里的336个小时只是一个数字,但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份持久不断的温暖时长,一份份餐食配送、一次次体温监测、一次次电话询问……,这是真正的‘胶’您满意,‘州’到服务!令人感动的一幕实在太多太多……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6月22日,即将解除14天隔离观察的留菲博士吕佩林先生,用工整的字迹写下了一封近1500字的感谢信。

“吕博士,想吸烟的时候您就嚼点口香糖,吃点水果,还有其他需要就跟我说!”6月17日,吕佩林看着突击队员送来的口香糖、瓜子和水果,心中的焦躁渐渐没了。

吕佩林平日有吸烟的习惯,而在隔离期间禁止吸烟,所以他情绪焦虑。“胶州先锋”春晖志愿第一突击队队长姜秀华了解到情况后,立刻安排人员购买胶州当地特色水果、瓜子和口香糖转移其注意力,从生活、工作谈到归国的感受和心情,通过电话与吕博士进行交流谈心,吕佩林烟瘾渐渐小了,心中还逐渐产生了戒烟的念头。

“我经历过两次隔离,在胶州我感受到了温情,隔离不再是生硬的流程,队员们总想办法帮我们解决问题,住的好、吃的也好,让我们的隔离过程更加舒服、更加温暖。”吕佩林说道。

温情、规范、高效、安全,“胶州先锋”春晖志愿第一突击队在队长姜秀华的带领下按照这八字理念,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做到管理有序,服务无限,全面做好“宾至如归”的集中隔离点服务保障工作。

隔离人员袁丽娟、刘恩湘、隔离人员梁福蓉家属送上手写感谢信,隔离人员王洪彬、巷尚健身俱乐部等社会人士送上锦旗……正如吕佩林在感谢信中写到:在这里没有五星级酒店,却有六星级服务。

安保组、消杀组、医护组、信息组,25名突击队员各司其职,每天不定时进行摸排、改造完善酒店防控薄弱环节、全天候360度无死角监控、检查房间电器安全……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突击队员不时做“心理医生”,从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点对点”温情服务进行心理辅导。隔离人员包干到人,每天至少两次电话沟通,了解隔离人员需求,观察隔离人员心理变化,更好地做好“服务”。

隔离期间,姜秀华通过微信朋友圈察觉到隔离人员王博情绪存在较大起伏,且经常处在情绪崩溃边缘。姜秀华随即立刻拨通电话了解情况。原来,该名隔离人员家中突发变故,父亲意外去世,回国后要立即进行隔离观察,无法回家奔丧,一度拒绝用餐,整夜失眠。

“遇到这种情况也没办法,现在隔离政策必须要遵守,你不孤单,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安心好好隔离,隔离期过后再回家好好送送父亲。”姜秀华在了解到情况后,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沟通交流,面对孤身在外的王博,突击队员们安抚好王博的情绪,经过几天的过渡期,王博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

精神关爱到位、情况监测到位、后勤保障到位,第一突击队全力“服务”好隔离人员。14天,突击队员们帮助隔离人员化解了抵触心理,赢得了信任。凝心聚力,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让他们在最短时间里适应短暂而又温情的生活环境。隔离不隔情,防疫不防心,只要我们一条心、共抗疫,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新闻推荐

历经一个多月的大凉山抓捕,患急性肠炎,遇山洪、泥石流等险情,3人追逃小组成员、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王超:“大凉山之行,让我终生难忘”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刘海鹏7月29日中午,王超与3人追逃小组的另外两名成员,押解犯罪嫌疑人黑某...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