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钢团队”创造港航业中国奇迹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打造亚洲首个真正意义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青岛晚报 2020-08-31 07:27 大字

在一辆实验用无人驾驶公交车亮相街头都能引起无数人围观的当下,胶州湾畔,碧海蓝天之间,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偌大的码头和堆场不见人影,生产作业却依然行云流水。16台蓝色自动化桥吊矗立码头,如变形金刚一样,从来自全球各地的巨轮上有序地装卸着集装箱,76台高速轨道吊在堆场上往来穿梭,83台自动导引车流转有序,重达数十吨的集装箱被轻巧抓起、精准堆码,然后由集装箱货车运往全国各地。

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概念方兴未艾,早在2017年5月1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便打造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球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先河,创造了超越全球同类码头单机平均效率50%、并且在商业运营条件下不断刷新的世界纪录,让“中国智造”的旗帜在全球自动化码头的高峰上高高飘扬。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付出,他们把建设自动化码头当作一生追逐的梦想。

寻梦向智慧港口转型的革命

20世纪最后十年,自动化码头逐渐崛起,成为世界强港竞相追逐的“重器”。自1993年荷兰鹿特丹港ECT码头投产以来,作为全球港口大国,中国在世界前10名集装箱大港中占据7席,但在象征全球港口最强科技的自动化码头榜单上却寂寂无名。

“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码头,干出了世界最高的效率,但这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建成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成为科技强港,这将是传统码头装卸模式向智慧港口转型的一场革命!”山东港口青岛港悄然启动了建设中国全自动化码头的引擎,开始了迈向科技强港的升级蝶变。

1983年,张连钢从武汉水运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分配到了当时的青岛港安技处。进港不到十个月,这个23岁的年轻人主动放弃了人人羡慕的机关岗位,报名参加了青岛港第一个集装箱泊位——52泊位的建设,从此便与码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10月,青岛港经过反复遴选,任命既有三十多年机械、电气、控制等专业技术功底,又有十几年集装箱码头业务、信息和管理经验的张连钢,担当“自动化码头项目组组长。紧接着,从青岛港各基层单位抽调的8名IT、流程、设备、土建等方面的专家集聚在一起,开始了历时数年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的艰难跋涉。

筑梦核心技术要靠自己

国外考察的结果让项目组清醒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还是要靠自己”。筹建之初,股东方想把西方成熟的自动化码头模式搬到青岛港,但方案被项目组认真研究后全部否决了。一方面是建设成本太高、周期太长,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对方的核心技术不向青岛港开放,码头投产后青岛港无法根据自身生产实际优化系统。

“每个港口特点不同,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也没有东西可抄。我们只有根据青岛的口岸实际、货源结构、码头流程、操作习惯,设计出自己的工艺流程、总平面布局和技术指标体系及规格参数,才能构建起一整套合理的集成方案和实施策略。”张连钢说。从方案开始设计的那天起,项目组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十点前熄灭过,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靠“土专家”团队协作,靠“啃硬骨头”的精神,连钢创新团队硬生生把国外三年的设计工作在15个月内完成。

三年奋斗,他们推出了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全球首次研制成功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全球首次研制成功了轨道吊防风“一键锚定”装置;全球首创了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全球首创非等长后伸距双小车桥吊;首创高速轨道吊无轮缘车轮设计,避免车轮啃轨;实现岸边全自动无人理货、全自动喷淋熏蒸消毒、全自动空箱查验、冷箱温度自动监控……

三年并行协同式推进,他们创造了令人咋舌的“奇迹”:自主设计了全套业务流程;规划了符合实际、先进合理的码头总平面布局;建立了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技术规格参数;形成了自动化码头建设总集成方案及实施策略,高质量、短周期主导着数十家参与方实施了码头系统总集成,攻克了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用3年走完了国外常规8至10年的路;节省建设资金数亿元,成本远远低于国外同类码头。

逐梦舍家撇业最亏欠家人

在“连钢创新团队”里,每个人都怀揣着一颗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滚烫“中国心”。他们是海港科技精英,也是家中的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儿子和女儿。在长达数年的冲锋路上,他们没日没夜,埋头苦干,用奋斗凝聚了力量;他们舍家撇业,牺牲奉献。他们说:“能建设中国自己的一流全自动化码头,此生不算虚度!”

对他们来说,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最亏欠的是家人。

2017年3月15日,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首船测试成功。望着全程仅用13分钟就完成了集港作业的集卡车辆,管廷敬和闸口项目团队的伙伴们流下了激动泪水。因为工作原因,那段日子管廷敬每天晚上都忙到很晚,很少有时间去探望母亲。每次去看望母亲,说不了几句话就会被各种工作电话“叫走”,待不上半个小时。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个人生活,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管廷敬心里盘算着,等项目结束后一定带母亲出去好好走走。然而,就在首船测试前不久,母亲在家中意外去世。而那时的管廷敬,还在深夜加班后回家的路上,遗憾地没能见上老人最后一面。

徐永宁担负着整个自动化码头数据中心的建设、调试工作。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的消息像晴天霹雳打在他头上。徐永宁每天天不亮送妻子去医院治疗,然后赶到单位扎进调试工作中,有时晚上还要陪床。领导和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先腾出时间好好照顾妻子,但徐永宁依旧默默地在医院和码头之间拼命坚持。一年多时间,这个一米八的汉子累瘦了十几斤,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心爱的妻子还是离开了他。这个沉默的汉子擦干了眼泪,更加玩命地投入了工作。最终,他和同事们一起建成了国内首个基于云技术的自动化码头双活数据中心和神经网络系统。项目成功的那一刻,徐永宁一个人遥望着远处的码头,任泪水流淌。

圆梦向港航业奉献“中国方案”

3年,走完国际上30年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历程;1台桥吊,在相同时间内干出国外自动化码头2台的作业量;9个远程操控员,替代传统码头前沿60个人的工作,“连钢创新团队”“智”造出独一无二的自动化码头。从不掌握核心技术,到下定决心自主创新;从被外国专家质疑中国人能否自己建成全自动化码头,到全球领先、亚洲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横空出世,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港口迅疾跨入集装箱作业的全新时代。

自动化码头一期建成投产后,“连钢创新团队”没有止步,2017年12月3日,“以星芝加哥”轮靠泊自动化码头,零点20分开始作业。负责生产的操作部副经理王崇山一直盯着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数字,38.9、39.1、39.2……9时25分,屏幕上的数字定格在“39.6”。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自动化码头单机平均作业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首次全面超越人工码头作业效率。

如今,在自动化码头上,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只有数字在跳动。因为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受制于人。经过一次次优化升级,自动化码头流程管控系统已经成为一个有灵魂、会思考,可智能决策、系统管理的“最强港口大脑”。

如今,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却成为世界各大集装箱船公司争相靠泊“打卡”的圣地!成为集装箱国际航线保班、纠班的首选!成为“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在世界港航界的代名词!

2019年11月28日,短短18个月,自动化码头二期建成投产运营,推出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再次以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全自动化码头科技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方案”,将世界高科技码头的王冠揽入怀中。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徐美中

新闻推荐

胶州市公安局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强调冲刺三季度决战下半年

7月30日,市公安局召开贯彻落实青岛市公安机关现场观摩会精神暨下半年重点工作部署会。就贯彻省公安厅有关部署要求和...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