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探源都找到一块“拼图”

青岛早报 2020-08-20 05:40 大字

青岛考古天团

特别报道

站在琅琊台上,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对这片神秘的土地充满了无限遐想,因为这里埋藏着太多的历史谜团,需要通过考古解读。看着一群年轻的考古队员在一个个探方内,不畏艰辛地寻找历史真相,他心里暗自高兴,有了这支年轻的团队,诸多历史谜团总有一天会被一一揭开,青岛的历史也会越来越厚重。 8月初,青岛的雨季还没过去,林玉海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带领考古队员对琅琊台遗址展开了又一次探秘。这名有着35年考古阅历的“老兵”,向早报记者讲述了青岛从“无历史”到历史厚重的发展过程。

将青岛历史推至5万年前

1986年,林玉海从山东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后,来到青岛从事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当时青岛的考古工作刚刚起步,很多人说青岛没有历史,甚至有些专家称青岛是“文化沙漠”。林玉海不服气,他坚信青岛不是没有历史,而是需要通过考古去发现。在林玉海的带领下,一场“探源青岛”的行动开始了。

考古团队奔波在青岛的各个区县,在田间山林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3年大珠山遗址考古发掘中,有了十分重要的发现,将青岛的历史向前推进到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所有对青岛历史文化的质疑不攻自破。

“当时邀请了国内顶尖的旧石器专家,经过鉴定,筛选出104件旧石器。我说青岛历史可以推到万年以前了,专家一致发声,认为不是1万年,应该至少是两三万年。 ”回忆起8年前那场旧石器遗址的发掘,林玉海仍然兴奋不已。

此后,林玉海继续带队在大珠山展开发掘,出土了1400多件标本。经过相关机构测定,测定年代不晚于距今5万年。

在胶州找到千年古镇

今年已经是林玉海参与考古工作的第35个年头。期间,林玉海参与主持过上百项考古发掘工作,见证了青岛考古工作的发展。让林玉海印象最深的是板桥镇考古发掘。林玉海说,谁也没想到板桥镇遗址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竟然是源于房地产开发。而为了这一刻,林玉海已经准备了4年之久。

“刚接触文物考古工作时,我骑着自行车去胶州普查,从那时起开始接触板桥镇。 ”林玉海说,2005年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正式成立之初,他担任所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板桥镇考古。 2006年,“板桥镇寻踪”计划启动,开始寻找这座千年古镇的踪迹。

2009年,胶州一家房地产在开发建造小区时,挖掘出大量铁钱。板桥镇考古发掘正式开始。发掘中,林玉海和队员们清理到宋代的文化层时,发现了两座大型公共建筑群。一个大的建筑群具备储存的功能,推测和市舶司有关联。板桥镇的市舶司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是北宋在北方设立的唯一一处市舶司,存在了26年。大家都很兴奋,国家文物局和省里专家也赶到现场,对青岛的考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那次考古发掘的是板桥镇的核心区,应该离板桥镇市舶司的衙署不远了,揭开它的面纱,还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我作为青岛老一代考古人,希望给年轻一代营造更好的考古环境,让板桥镇的历史重见天日。 ”林玉海带着深深的期许说。

小探方里藏着一部历史

林玉海说,考古工作基本上就是三步曲: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考古发掘结束后,要迅速整理出报告。考古发掘时,每名队员负责一个探方,蹲在小小的探方里寻找历史的秘密。有时候在小探方内一蹲就是一上午不挪地,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太阳火辣的夏天,被汗水浸湿的衣服上沾满尘土,一天工作结束后每个人都灰头土脸的。虽然很累很枯燥,但考古带来的惊喜,能让队员们忘记身体上的疲惫。

2019年,琅琊台进行首次考古发掘。为期两个月的发掘工作,让林玉海和队员们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在其中一个发掘点,两个台阶地的三排式排水管十分罕见,加上周边出土的砖瓦片,包括那些铺地砖,让林玉海做出推测,这里应该是秦汉时期有相当社会地位的要人居住的建筑,也就是说和秦始皇三登琅琊有关。

“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时期,琅琊郡是最繁盛最发达的时期,它是青岛历史上很重要的一环。 2014年、2015年,两年时间进行的海上丝绸之路系列考古活动,就是从琅琊台开始的。 ”林玉海说,第一次对琅琊台遗址进行发掘,就取得了很重要的成果。今年对琅琊台的考古发掘已经展开,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期待会有更多新发现浮出水面。

提交“考古前置”议案

考古工作中,经常会用到一个词:“抢救性考古”。这对考古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什么好词,意味着文物遭遇了破坏,需要赶紧去抢救。在发掘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被盗过,更会让考古工作者感到十分遗憾。

在今年青岛“两会”上,作为政协委员的林玉海针对考古前置提交了一份议案,引起了关注。林玉海解释说,青岛要搞考古前置,就是在拍卖国有土地之前,要先把考古这件事情做了,净地出让。不要等到土地拍卖给了别人,在开发中发现文物,再停工考古。这样既加大了企业的风险,也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如果有了考古前置相关制度制约,很多被动性的工作会变成主动性的工作,考古工作可以更加从容一点,考古的环境也就越来越好,也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考古工作。

考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的努力。经过10多年的努力奋斗,林玉海和他的团队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这些成果背后是这代考古人付出的汗水。 34年的考古生涯,林玉海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通过一次次考古探索,不断拼凑出青岛的历史拼图。如果没有林玉海和他的团队的坚持,几万年前的青岛历史谁人知晓?历史和现代总会在某一时刻相交,而站在交点上的就是考古学家。今年,林玉海和他的团队又开始投入到新的考古项目,这次他们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琅琊台这个神秘的历史土台上。

新闻链接

见证青岛考古发展

从事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35年,林玉海参加了青岛地区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参与了青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及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为青岛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作出了贡献。林玉海担任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以来,先后主持了近百项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策划实施“探源青岛”考古工程,填补了青岛地区文化发展史的缺环,完善了青岛地区历史发展史序列;以黄岛大珠山旧石器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发掘成果,将青岛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距今5万多年前;先后对即墨北阡遗址开展了4次考古发掘,将青岛人类文化史完善为旧(细)石器时代-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弥补了长期认知中的青岛文化发展史序列缺环。

林玉海主持发掘的土山屯墓群考古发掘项目,先后荣获“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奖”“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奖”“201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和 “2017年度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奖”。主持发掘的平度八里庄汉墓群考古项目,荣获山东省2018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奖。他带领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团体考古发掘资质,多项考古成果已在国内外业界引起重要反响和关注。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新闻推荐

丰富暑假 多彩生活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刘静静开栏语给孩子们一个精彩且有意义的暑假,一直是教育专家和家长们...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