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调查昨日正式启动
[摘要]40天摸清胶洲湾底古董
海底探秘·现场
胶州湾,青岛的母亲湾,素有“屯船第一善埠”“历史的地理枢纽”之誉。这片波澜不惊的青岛海域究竟潜藏着多少历史的机密?8月11日,一次国家级海洋文化遗产探寻——2020年青岛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青岛海事局前海码头正式启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青岛市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方合力,进行为期40天的水下考古,或将发现众多战船和古代商贸沉船遗址,揭开众多海底历史之谜。
青岛海底文化宝藏知多少
“青岛是中华民族迈向海洋文明的一个跳板,也是古老中国迎接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与陆上的文化遗产可以相媲美的是,胶州湾海域有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资源。 ”关于青岛海洋历史文化在全国的鲜明地位,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表示,正是这一独特的历史地位,推动胶州湾外围海域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希望这次考古调查工作能够开启青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新的篇章。 ”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城市之一,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文化特色是青岛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而古称少海的胶州湾,清代即有“屯船第一善埠”的声誉,可见此片海域的历史重要性。
作为一战在亚洲唯一的战场,发生在胶州湾海域的日德海战,对世界历史格局、尤其是东亚和中国近代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沉睡于胶州湾海域的一战沉船等军事文化遗产,则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和载体,它们也成为传承青岛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方基地的臧力龙透露,2012年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中心就曾组织开展胶州湾水下考古调查,并发现了三处沉船疑点。其中包括一战时期奥匈帝国战舰“伊丽莎白皇后号”的沉船位置和船体形质,初步调查成果获得国家文物局当年度的重要考古发现。这次考古调查就将是在此基础上对该海域沉船遗迹的进一步深入勘查和确认。
胶州湾探秘 他们有备而来
水下考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姜波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之前,专业人员已经做了大量水下沉船的线索征集工作,对海内外的青岛胶州湾沉船的文献档案进行了专题梳理研究,甚至还专门聘请了一位德意志考古研究院的专家,收集在德国和日本流传的青岛胶州湾沉船的档案线索。
这些前期预备事项都为考古勘探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应该说这次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是有备而来、有的放矢。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果。 ”但姜波同时表示,“水下考古是一项技术复合程度很高,也极具风险因素的工作,严守水下考古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装备安全,同时做好特殊环境下的疫情防控,也是顺利完成考古计划的前提。 ”
那么,这次“水下考古作业”具体要做些什么?作为此次水下考古团队的20位专业成员之一,臧力龙现场展示了两款“秘密武器”。多波束旁侧声呐系统,它将用来进行海底扫描,实现三维呈像;磁力仪,别小瞧这个外形有如一节铁棒的器物,它将专门用来识别海底的铁质物品,更加有的放矢地找到沉船残骸的确切位置……“总而言之,此次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将采用物理探测和潜水探摸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进行。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进行更大范围的区域勘探,能够发现一些沉船遗迹的目标,来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而这些沉船有可能是一战期间的战船遗存,也有可能是古代宋元时期的海战遗留,在臧力龙看来,任何有价值的进一步发现,都是有可能的。但他同时表示,由于胶州湾的海域面积大,加之天气、洋流等不确定因素,这次水下考古勘查大体会集中于八月和九月。
定远舰考古调查也已启动
就在2020年青岛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正式启动的前一天,8月10日,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的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也正式启动,两项考古调查工作的接踵来袭,也为2020年胶东经济圈文化和旅游一体化水下文物保护工作拉开了大幕。
山东省海岸线长3345公里,而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胶东五市的海岸线总长达到2637公里,占到全省的80%,针对胶东地区水域的水下文物调查勘探工作由此不断开展,如:威海沿海近现代沉船调查、庙岛群岛水下文化遗产陆地调查、日照海域水下文物资源调查等陆地调查项目,沿1300余公里的海岸线展开,获取水下疑点线索3000余处,其中就包括青岛胶州湾水域的文物资源调查,初步发现的疑似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和一战时期沉船,为今年开展胶州湾海域水下考古勘探奠定了基础。
新闻推荐
共建上合 智荟未来中国·山东(青岛)海归创新创业峰会胶州平行论坛举行
本报讯8月7日,由市海外联谊会承办,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市高级专家协会、市青年联合会共同协办,以“共建上合,智荟未来”为...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