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设“三大体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

大众日报 2020-08-05 09:42 大字

□晓婉 张达

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意见,加强差异化考核,开展预评考核,重视过程管理,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先后出台《青岛市粮食安全风险防控应急预案》《青岛市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15—2020年)》等文件,将“粮食生产稳定度”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强化对市、区责任机构的督导和工作调度,扎实进行预评考核和问题整改,对落实粮食安全责任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通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粮食安全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粮食储备体系、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粮食应急供应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了《青岛市市级储备粮油储存轮换管理办法(试行)》《青岛市粮食局粮食质量监管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制度53项,推进“互联网+监管”,有力保证了全市粮食流通安全。

粮食储备方面,青岛推动建立常态化轮换机制,将地方成品粮储备规模扩大至2.68万吨,市区达到了15天的供应量,其他区市达到了当地需保障人口10天以上的市场供应量。全市建设应急配送中心10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356家,完善了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供应体系。投资220万元,为全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配备检测设备,提升企业现场快速检测能力,建成了以青岛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为区域中心、以区市粮油检验机构为支撑、以粮食收购存储企业为补充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强化了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针对前几年粮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青岛坚持项目拉动,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充实完善了10个粮食产业经济储备库建设项目;建立粮食产业加工集群,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进行有效对接,打造青岛利群集团胶州粮食物流产业园等一批粮食产业加工集群;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目标,投资32041万元,实施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示范企业建设;完善绿色优质粮油产业体系,推广优质小麦订单种植63.18万亩,收购优质小麦36.27万吨,带动农民增收7413万元;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和突破平度莱西攻势,投资2亿元,统筹谋划“优质粮食工程”第二轮实施方案;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实现粮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化、服务多样化,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推进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目标引导、制度保障和项目拉动,青岛市构建了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青岛模式”,极大推进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全市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340亿元达到2019年的472亿元。

新闻推荐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

杨硌堂王鹏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中国人的最大文化软实力,也是一个城市的有机发展提升之无尽精神动力与...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