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明初移民浅议(二)

金胶州 2020-07-22 09:39 大字
高祀祖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纳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将农民从人多田少的地方移至人少地多的地方。

明代从洪武二年(1369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近五十年间,有计划有组织地从山西洪洞等五十一县多批向冀、鲁、豫、陕蒙等省区移民。洪洞县地处交通要道,明朝政府在洪洞城北二里的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移民。广济寺前汉代植的老槐树下成了移民集会、开跋外迁的集中地,因此,至今有些人说他的祖宗住在大槐树底。

明明是山西洪洞大槐树底移民,为什么偏偏要说成“小云南”大槐树底移民?

秦汉时期山西大部,河北和内蒙古部分区域就称为云州。当地居民为生活和出行方便,根据区域分野分别称之为云北、云中、云南、云冈、云泉等带云字的地名。当时大同以南,包括太原、洪洞等区域称为云南。移民们为区别已设布政司的云南行省,就在“云南”前加了个“小”字。胶州凡传说来自小云南的移民村,毫无疑问是从山西移民来的。

胶州还有那么多移民村是从云南移民来的,这是怎么回事?

明政府没有直接从云南省移民来胶州。有些从云南来的移民多是“军屯”或通过其它途径转迁来的。人们传说的自己祖先是从云南移民来的,多是误传,其理由四:

一、云南省至今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二、云南省明代搞没搞过移民?现存的《云南志》和《云南通志》,未见片言只字提及洪武、永乐年间云南移民山东之事。对这一问题,莱阳市清代中叶修纂的《莱阳志.云南移民考释》也论述得很清楚。书云:“居民传说其先世率于明洪武二年迁自云南。……传闻失实,遂胥附于‘云南’之说矣。”

三、“大槐树”是移民来自山西洪洞的重要证据。山西洪洞县城北广济寺的大槐树底,已成为闻名全国的明代移民遗址。明代广济寺的老槐树,政府拨专款进行维护,作为明代移民的见证。

四、有人说胶州与云南语言风俗相通,说明云南移民来胶州是完全可能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相通、相近不是有没有移民来胶州的证据。“官话”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各民族的大迁徙、大交流、大融合,互相学习逐步形成的,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不是哪一次移民所能完成的。

综上所述,胶州地区的移民大体有如下五种情况:

一、凡传说洪武和永乐年间,从“小云南”大槐树底、山西洪洞、云南大槐树底,或明朝初期移民的等,应大多是从山西移民来的。

二、洪武二年从山西洪洞来胶州的较少,大部分来自河北的枣强等县。永乐年间山西洪洞移民来胶州的较多。

三、随“军屯”,部分外地人在胶州定居下来,即现在的九龙街道的营房村。魏家屯就是当年云南人“军屯”来胶州立村的。《胶州地名志》是这样记叙的:“相传明宣德三年(1428年)周魏二姓由云南从戎至灵山卫,后屯兵沽河东岸立村,取名周魏屯。至清代周姓断嗣,遂改为魏家屯。”

四、自由迁徙来胶州定居。明初随移民大潮,由生活艰难地区涌入胶州的移民很多,人们称这些自由来的移民叫“漏刀户”。

五、元朝遗民。今胶北、马店等的梅、黑、白等姓是元朝遗民。据传,梅白黑等姓的先祖是元朝政府派驻当地村庄的蒙古人。另外,明代对移民组织的管理粗放,许多移民到一地后,住几年因谋生艰难,又迁往他地。如张应镇的西安家沟村,《胶州地名志》的表述是“洪武二年安永春从小云南迁至日照、高密,辗转至此,因地处丘陵沟坡,以姓氏加地形命村名,后发展为东西二村,此为西村。”明清年间,是我国人口迁徙较频繁的时期,许多外地人,或逃荒,或经商,或投亲靠友纷纷来胶州定居,所以明清年间胶州新立的村庄特别多。

(全文完)

新闻推荐

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清代胶州征收“庚子赔款”执照见证西方列强侵华历史

清代胶州直隶州(光绪三十年1904年胶州升为直隶州,辖高密县即墨县)征收地丁银,同时“奉札赔款加征盐课票”。廉福银据...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