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法仓库”酿出百味人生

青岛早报 2020-06-02 05:21 大字

新闻看点

“戏法”是我国古代颇为盛行的一种民间艺术,也称古彩戏法,表演内容贴近中国民俗,含有喜庆吉祥之意。为颂扬贤孝行为,戏法艺人创立了24套戏法节目——二十四孝,其中包括旱地拔杯、仙人摘豆、空碗变酒、一粒入地、万粒归仓、空碗变鱼等。 4月21日,青岛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在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中,李沧区文化馆推选的“古彩戏法——二十四孝”的第五代传人牟衍铭成功入选。至此,青岛市的非遗项目中再添一朵艺苑奇葩。

从艺65年来,牟衍铭养成了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拎个小包,里面装几件戏法道具,得空就给大家演一段。 “看好了啊,我只要用筷子一点这手脖子,手里的小球立马就没,这叫‘瞪眼没’……”在朋友和徒弟为他举办的庆祝宴上,牟衍铭露了手“三仙归洞”,赢得满堂喝彩。别看已经年近八旬,可他耳不聋、眼不花,身形矫健、四肢灵活,一头染得油黑的头发和粉色的条纹衬衣,透露着他年轻时尚的心态。谁能想到,这样一位精神矍烁的老人,却有着跌宕起伏的百味人生。

苦 为谋生计少年入行

牟衍铭祖籍烟台,7岁时随父母迁至青岛。“我上有一个姐姐,下有4个弟弟妹妹,一家八口人住在一间半房子里。我是长子,为了糊口就得找活干。”牟衍铭说,最初,他想做点小买卖,但家里根本拿不出本钱。后来他去拉板车,可身材矮小,干不了重体力活。一次,他见到街边有人摆摊变戏法,心想要是能学会这行,既好玩又能赚钱。虽然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认为“不入流”,他却下定决心寻找名师学艺。

说起师承,牟衍铭颇为自豪。他说自己的师爷是融合中西方魔术技巧创立“穆派戏法”的穆文庆,艺名“大天一”,而师父徐剑秋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艺名“小天一”。1954年,13岁的牟衍铭找到了当时正在青岛游演的小天一,恳求拜师。 “小天一”见他矮小瘦弱,断然拒绝。骨子里有股韧劲的牟衍铭找人求助说情,“小天一”才勉强同意留下他打杂。

“要想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牟衍铭牢牢记住了师父的这句话。为了练习戏法,他经常半夜两三点钟起床,对着空气比比划划,吓得家人一度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 3年里,他跟着多才多艺的“小天一”不但学会了多种魔术、古彩戏法,包括“二十四孝”,还学会了武术表演、评书、戏曲等。“小天一”见他有恒心、有毅力,这才正式收他为徒,成为古彩戏法第五代、“穆派戏法”第三代传人。

辣 踏入“江湖”磨练技艺

戏法学会了,可能不能以此为生,还要看个人努力。回想起自己初入江湖的经历,牟衍铭感慨万千。“在哪摆台,如何开场,用哪段口彩,怎么叫好,怎样抖绝活儿,啥时候收钱等,这些东西师父根本不教,只能靠自己悟。 ”他说,最初,他对“撂地”卖艺没经验,总是早早将绝活亮出来,大家看完热闹便一哄而散,经常颗粒无收。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牟衍铭终于琢磨出了门道儿,“要表演好戏法,好道具、好技术、好口才这三者缺一不可。边说边演才能把观众牢牢地吸引住,心甘情愿地掏钱捧场。 ”

有一次,师父让他去胶州卖艺,而且只给了他一张车票。牟衍铭刚到胶州,就下起了鹅毛大雪。 “大雪封门,街上没人,你上哪卖艺去?当时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连家都回不去。这就是逼着你去想办法。 ”牟衍铭把心一横,走进一家旅店,赊账订了一个铺位,给留宿的客人变戏法。顾客正闲得无聊,有戏法看自然欢喜,他也不多收钱,每个人只需3毛钱。几段戏法给大家带来了乐趣,也给他带来不少收入。这次经历让牟衍铭信心大增,“马得骑,人得逼”——师父的话真是金玉良言啊!

酸 一身绝活无处施展

1957年,“小天一”离开了青岛,而牟衍铭也学成出师。他像师父一样走南闯北,到各个城市表演古彩戏法。虽然这种生活很苦很累,可他苦中作乐,乐在其中。他补贴给家里的钱越来越多,看到弟弟妹妹们有饭吃、有衣穿,看到自己的表演给观众带来欢笑,牟衍铭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通过多年积累,他掌握了传统戏法中高技术、高难度的绝活,“戏法仓库”这个美称在江湖上不胫而走。

然而,上个世纪60年代,牟衍铭的一身绝活却没有了表演的舞台。那时候,戏法和很多文艺形式被禁演,艺人们纷纷转行。可是牟衍铭对戏法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除了这行,我啥事都做不来”。牟衍铭回忆:“那时候不敢在公园里、马路上摆摊,只能偷偷在胡同里表演些小节目,每次表演的时间也不敢太长,一听说有检查的人来了,吓得拎起包袱就跑。 ”

甜 传承手艺后继有人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文化艺术事业高度重视,戏法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牟衍铭也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初,牟衍铭成立了青岛市市南区艺联魔术团,经常在天后宫附近的一家茶楼表演古彩戏法。从过去的“撂地”卖艺到有组织的演出,牟衍铭觉得浑身都是劲,就想把最好看的戏法献给观众。为了增加节目的口彩,牟衍铭还学会了相声、太平歌词、山东快书等。他常说:“我得对得起老天爷赐给我的这碗饭,我早就给自己找好定位了,这辈子就踏踏实实做一个艺人。 ”

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多,牟衍铭越来越有名气,演出的邀约也越来越多,最初是在青岛,后来发展到全国各地。虽然演出很多,但他从未迟到或爽约,他常对演员们说:“我们艺人要记住‘定穴如钉钉’,定好了的事就得去,别说刮风下雨,就是下刀子也得去! ”1990年,牟衍铭受邀到北京演出,因为当时请他的人很多,于是年近五十的他干脆暂住北京,“北漂”了一年多。

对于喜欢戏法、拜师学艺的人,牟衍铭从来都是热情欢迎、不吝赐教。如今,他的弟子有近20人,其中田学明已经是北京市区级非遗传承人,隋化志也有了自己的魔术团队。如今,79岁的牟衍铭是青岛市杂技家协会顾问,他仍然坚持每天练功,而且经常随团演出、接受采访、带徒弟、进校园,忙得不亦乐乎。经历了近80年的人生风雨和艺海沉浮,牟衍铭总结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艺,“虽然我表演的戏法都是假的,但我带给观众的欢乐 却 是 真的。 ”

本版撰稿记者 李慧

新闻推荐

十七届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召开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李燕本报讯5月2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毕维准在市级机关办公大楼,主持召开十...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