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的前世今生 访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王磊
板桥镇范围□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范忠亮
北宋时期的板桥镇,经济发展迅速,港口经济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其在中国货物流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借鉴意义。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王磊,探寻那些曾经沧海的历史故事,从昔日板桥镇的繁荣与辉煌,加快追寻现代文明的脚步。
记者:请问板桥镇建置于什么年代?
王磊:板桥镇遗址位于山东半岛胶莱平原南部,胶州湾的西北岸,遗址现被胶州市老城区占压。宋代,板桥镇属京东路密州(治诸城)。云溪河环绕镇治南部,东流入唐家湾,唐家湾即为板桥镇码头所在地,以东为胶州湾海域。由于密州板桥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成为北宋时期我国五大通商口岸之一,也是北方唯一的海关重镇。
板桥镇建置于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属密州(治诸城)。《新唐书·地理志注》卷三十八载:“高密,上武德三年置,六年,省胶西县,入焉”。《齐乘》卷三:“唐武德六年,省胶西入高密,以其地为板桥镇”。板桥镇的设置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唐代密州板桥镇的海运和海外贸易已初具规模,高丽和日本的商贾、使臣、僧侣由此到中国,或贸易、或国事往来、或宗教交流等。自此,板桥镇的经济、政治地位逐步提高。公元836年(唐开成元年)日本著名僧人圆仁法师回国时,曾在板桥镇海域(密州大珠山)乘船至荣成赤山法华寺。圆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还记录了一批船人自称“从密州(今山东诸城板桥镇)来,船里载炭向楚州去,本是新罗人,人数十有余”。圆仁描述了晚唐时期楚州——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密州——登州一线繁忙的海上交通线,自晚唐以来就是一条传统的航海线,(《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密州板桥镇是这条海上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港口。匡超总纂民国《增修胶志》卷二载:“板桥久为海舶孔道,朝臣与高丽往来由此。”唐代的板桥镇正在悄悄的兴起,但在北方海港中的地位尚不及登州和莱州。
记者:宋代板桥镇在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
王磊:宋代,板桥镇港在全国海港中的地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因宋辽对峙,北宋政府明令,禁止海船入登州、莱州。登、莱闭港,密州板桥镇自然占据了北方最大海港的优势。公元1082年(北宋元丰五年),密州知州范锷首次上书要求在板桥镇设立市舶司。他在奏疏中说:“板桥濒海,东则二广、福建、淮浙,西则京东、河北、河东三路,商贾所聚、海舶之利颛于富家大姓。宜即本州置市舶司。”(《宋史·食货志》)范锷提出的理由是:“如在板桥镇设立市舶司,笼商人专利中央,其利有六:使商贾入粟塞下,以佐边费,于本州请香药杂物与免路税,必有奔走应募者,一也;凡抽贾犀角、象牙、乳香及诸宝货,每岁上供者,既无道途劳费不便,又无舟行侵资倾覆之弊,二也;抽解香药杂物,每遇大礼,内可以助京师,外可以助京东、河北数路赏给之费,三也;有余则以时变易,不数月有倍称之息,四也:旁旅乐于负贩,往来不绝,则京东、河北数路郡县税额倍增,五也;海道既通,则诸蕃宝货源源而来,上供必数倍于明(州)、广(州),六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四十一)宋廷没有采纳范锷的建议,但是,也应引起了足够重视。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三月,北宋政府还是在板桥镇设置了管理舶商贸易的榷易务,级别比市舶司低。公元1088年,范锷以金部员外郎的身份,会同京东转运司再次上书,重申旧议,他说:“若板桥市舶法行,则海外诸物积于府库者,必倍于杭、明二州。”(《宋史·食货志》)这次,宋廷采纳了范锷的建议,在密州板桥镇设置了市舶司,来管理港航、征收税钞、鼓励贸易往来和保护外商外侨等。“以板桥镇为胶西县,兼临海军使”。(《宋史·地理志》)复置胶西县,治所设在板桥镇,并在这里设立提举市舶司,为当时全国五处市舶司之一,兼临海军使。板桥市舶司的设置是板桥镇发展的必然,从范锷的奏疏中可以看出密州板桥镇自然地理的优势和财政经济地位的重要。自唐至宋代,政府在主要的通商海港设置市舶司、市舶务或市舶场等机构。板桥镇市舶司的设置,是当时继广州、杭州、明州、泉州之后全国第五大市舶司。板桥市舶司设立后,没有时罢时复的现象,地位是稳固的,这是和其他市舶司不同的。
记者:胶西榷场的设置对板桥镇起到什么作用?
王磊:南宋时期,山东半岛在金朝的统治下,胶西县(治板桥镇)仍属京东东路密州,金政府在这里设立了板桥榷场,后改为胶西榷场,与南宋互市。板桥镇成为宋金海运贸易的主要港口和双方互市的重要场所。公元1142年(宋高宗绍兴十二年,金熙宗皇统二年),宋、金双方进行边境贸易谈判,金政府在胶西板桥镇设立板桥榷场与宋互市。金方以马匹、毛皮、人参等换取南宋的茶叶、香料、丝织品、药材、象牙、木棉等。金政府在胶西榷场设置令丞,“掌巡逻盗窃及火禁之事,并征榷酤(酒类的税)”,双方贸易一度较为兴隆。在金代统治的百余年间,由于战争,板桥镇港口一度成为军港,板桥榷场也随着时局的动荡时兴时废,断断续续经营了五六十年。但是,板桥镇港口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考证,胶西榷场的位置应在今胶州市郑州路与惠州路交汇处,东南距板桥镇码头约800米,当时板桥镇城池的西南侧。
总之,唐初在此设置板桥镇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天然良港的优势在南北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宋代,在宋辽对峙的局势下,板桥镇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随即,宋廷在板桥镇设立市舶司,同时升县设海军使,从当时的形势来分析,建市舶司的同时升县设军,是着眼于保护贸易、发展经济,估计也是为应对北方辽、金侵扰的一项防范措施。板桥镇设军,成为一个军事重镇。这样就奠定了板桥镇的重要地位,为板桥镇进入极盛时期创造了条件。北宋一朝,由于登州、莱州闭港,外界和登、莱的联系转向了胶州湾的密州板桥镇港。板桥镇港跃居登、莱港之上,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港口。港口地位的确定,促进了板桥镇经济的发展。“板桥控东南海道,风飘信宿可至吴楚。”(《齐乘》卷三)又据《续资治通鉴》记载:“胶西当登、宁海之冲,百货辐辏……时互市始通,北人尤重南货,价增十倍。全诱商人至山阳,以舟浮其货而中分之,自淮转海,达于胶西。”(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二)《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谈到,“来自广南、福建、淮浙商旅,乘海船贩到香药诸杂税物,乃至京东、河北、河东等路商客船运见钱、丝、绵、绫、绢,往来交易,买卖极为繁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零九卷)板桥镇成为南北货物贸易的中转站,这里各地客商过往日众,是当时两广、福建、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商品的集散地,海运胜过杭州和宁波,其贸易额与济南持平。板桥镇作为中转港口,其吞吐货物的品种、数量都是相当可观的。
记者:板桥镇具有哪些借鉴意义?
王磊:门类较多的历史遗物反映了板桥镇港口贸易的繁荣。板桥镇遗址规模巨大,文化堆积深厚,蕴含丰富,出土的历史遗物数量之大,门类之多,令人震撼。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多是贸易品,通过远洋和内陆运输而来的数以万计的瓷片几乎涵盖了北宋时期所有著名窑系的产品,有利证明了在宋代北方地区物质流动中的枢纽地位和港口贸易的繁荣。长期以来,人们对密州板桥镇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史料记载,通过对板桥镇遗址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使我们对这座沉睡地下近千年的古镇有了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大型公共建筑群市舶司衙署和仓储的发现和大量铁钱、各类窑口瓷片的出土,充分印证了宋代密州板桥镇在中国北方港口中的地位。这对于胶州和青岛港的历史沿革、板桥镇港口的海运贸易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尽管现代化的巨轮取代了早先的蒙艟帆樯,青岛港取代了早已落寞的板桥港,但是,无论基于何种判断,板桥镇作为古代海上金融、商贸以及文化交流的枢纽地位昭然若揭,作为历史古港的板桥镇,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它的存在与发现,使得胶州文化发展脉络愈加清晰。
新闻推荐
各镇、街道、各功能区,各市直部门、单位: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更好回应群众关切,落实好市领导在各类调研、走访、调...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