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独滴钟答声流淌60年 胶州修表匠张金辉讲述时光里的老手艺
“铛……铛……”老旧的钟表蕴藏着别致的怀旧情怀,仔细聆听钟表的滴答之声,仿佛带走了往昔的年华,时光逝去不复返,曾经“风光一时”的修表匠,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胶州九龙街道,74岁的张金辉情有独“钟”,不爱花草爱钟表。60年间,他的手接触过的各种机械表不甚枚举,见证了修表业的兴衰和变迁。
“从清朝开始,我爷爷就修钟表。上世纪40年代,爷爷带父亲从浙江舟山来山东继续从事这门手艺,1947年我在青岛出生了……”73岁的张金辉在百年老钟的“滴滴答答”声中诉说起他的故事。
1960年,13岁的张金辉在原胶南王台开始跟着父亲学修表,此后他辗转上海、青岛等地,一边从事修表生意,一边收藏着各式钟表。或许是特殊的缘分,1965年张金辉回到胶州,4年后和薛桂秀喜结良缘。从此一个人的漂泊,变成两个人的扶持。1978年,夫妻俩在铺集镇开了一个表店——宏顺表店,这一开就是20年。
上世纪末,钟表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似乎越来越低。张金辉的5个徒弟也都纷纷改行。1999年,为补贴家用,张金辉和妻子卖掉一些收藏的钟表,带着几件不舍得扔掉的老物件和一个修表台从铺集搬到胶州九龙街道办的营房村,一直定居到现在。
20年来,老人依旧爱好收藏各式钟表。目前,张金辉已经收藏了几百件来自不同国家的钟表。这些钟表有的是当年社会发展的见证,有的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洗礼。除了收藏钟表,修理和研发钟表的技术也日渐精湛。在屋内有很多都是经过张师傅再“加工”后研发出来的钟表。配件也是他通过一些古董市场或者废品市场回收回来,别人认为是废品的东西,在他眼里就是“宝”。旧货市场买回的德国赫姆勒机芯和机壳,自己组装起来的重锤落地钟。精密的机芯、晶蓝的月象图,红木色的木刻,金色的重锤,每刻报时的八音盒乐声,40多年过去了,仍旧是张金辉最喜爱的一件藏品。
采访中,薛桂秀也一直帮着忙前忙后,摆放和整理家中的藏表和一些其他藏品。“换作任何一个女人都受不了他这样的,早些年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他还想着去破烂市场买旧钟表回来。结婚后的50多年里,他就天天摆弄这些东西,你们看看,都多大的人了,还堆得屋里到处都是。”薛桂秀说。
夫妻俩携手走过50年的风雨兼程,钟表成为了他们一路走来的见证,或许彼此心中都懂,吃苦的岁月,苦的是身体,只要心里不苦,终将变成一生中最甜的回忆。
或许是受丈夫的感染,薛桂秀对老旧的物件也格外珍惜。他们结婚时的小凳子、长椅还有丈夫亲手做的台灯,都不曾丢弃。“这些‘老东西’用习惯了,就不想换新的了。现在人用坏了东西是换,我们家的东西用坏了是修,修一修还是能接着用的。”薛桂秀说。“修表、收藏表,这辈子,60来年了,就这么一门手艺,一个爱好,感谢老伴的支持。”张金辉说。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马丙政通讯员傅鸿宇臧飞刘静静
新闻推荐
青年一代是“一带一路”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与建设者。为推动青岛同“一带一路”沿线及上合组织国家的深度交流合作,加...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