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忠诚卫士” 筑“铜墙铁壁” 记高速服务区和出口检测点志愿突击队员
在防疫防控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分昼夜冒着寒雨风雪站在马路旁,工作量超大,面对人员身份也比较复杂,他们就是高速服务区和出口检测点志愿突击队员。他们有的从大年初二(1月26日)就开始值守,距今一个月了,车必查人必测,他们打造了一道防疫的铜墙铁壁,成为这座城市的忠诚卫士。
一个服务区:检查11100余车23300余人
青兰高速里岔服务区是青兰线的一类服务区,车流、人流量大。这里的检测点防控期间累计检查车辆11100余辆,检查23300余人。
“1月29日晚,青兰高速里岔服务区突击分队成立,并设立临时党支部,由我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元文同志担任副书记、分队长。”2月23日“胶州先锋”青兰高速里岔服务区突击分队临时党支部书记赵仕玉说,临时党支部不等不靠,迅速将突击分队建制到位,分队共有队员50名,下设六个突击队,分布在检测点南区北区各三个突击队,每个突击队构成为“3+4+1”模式:“3”即“交通、卫健、公安”部门各一名同志;“4”从不同部门各出一名同志;“1”服务区一名同志。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一支来自不同部门的队伍组建完毕。
“进入阵地快,1月30日早7:30分,突击队50名队员全部准时到达服务区。”刘元文说,没有时间互相熟悉、没有时间客套寒暄,直接进行阵地布防、战位安排,明确各自目标、战斗任务。赵仕玉、刘元文带领全部队员重新理顺了检测点的位置,确立了明确的标识,设立了留观室、隔离室,“当日下午还出台了《青兰高速里岔服务区现场检查工作流程》组织各队长认真学习,统一把握工作标准。”
第一突击队队长陈济辉的妻子同样在防控疫情一线,也是经常不能回家,上有老下有小,陈济辉却坚守工作岗位,没有一次因为家庭原因而请假。第四突击队队长姜子远则在元宵节当天,为了让队员能回家过节,连续执勤了24小时。第五突击队队长王大军则兼当起了司机,起早贪黑接送突击队员,驱车50余公里来回于胶州和执勤点。突击队员王伟面对成千上百的车辆、人员,不厌其烦认真登记,(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高标准向上级提供了大量可靠、真实、有用的人员信息,方便了基层开展防疫排查工作。
一支突击队:坚守岗位
打造有温度的留观站
“每次上岗前都提前研究排查程序,严格规范操作,有时候值夜班,困了就踱步提神。”青兰高速里岔服务区突击队员翟长伟表示。
突击队在工作中实行三班两运转,每个区三个班,每个班值守12个小时。“大家克服单调,每天重复一个动作、一句话上百遍、甚至上千遍。春节后的气温一直很低,有时达到零下七八度,大家都毫不犹豫一直以饱满的热情进行着自己的工作,24小时不间断。大部分队员克服了路途遥远,有的队员离检查点70公里,”刘元文说。
“突击队创新方式开展深情服务,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还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留观站,让大家感受到胶州这座城市的温暖。”刘元文表示,2月5日,一辆悬挂外省车牌的车辆驶入服务区,突击队员询问过程中,得知司机是来里岔购买运输防护物资原材料的,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怎么能既保障安全,又让防护物资原料及时送达呢?他们想到可以通过不见面送货的方式,在突击队的对接下,双方选定了一个地点进行装卸货,全程都没有人员接触。司机接到货后一直和队员们道感谢,对留观站的服务直竖大拇指。
市委组织部、市防控指挥部、市交通局担负起了物资保障任务,他们定期派送物资,必备用品如口罩、手套、消毒用品等从不断档。市一缕阳光志愿队多次寒冬深夜、顶风冒雪为队员们送热气腾腾包子、八宝粥。
检查站点开始运转以后,青兰高速里岔服务区全力担负起日常后勤保障任务。他们积极协调为每一位队员办理车辆通行证,免收通行费;认真安排好队员的吃住问题,还多方争取防控物资全部分发给一线队员。
(本报通讯员)
新闻推荐
早报2月24日讯2月20日上午,胶州铺集镇崔家村村民孔先生带着3岁孙子在菜园忙春种,因菜园里有一口枯井木质井盖已经腐烂,孩子...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