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市供销社、市发改委“三民活动”亮成绩—— 全力“兜底线”,发放低保金5.3亿

半岛都市报 2019-12-05 02:25 大字

半岛记者肖玲玲

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打造“民政事业改革创新试验区”,西海岸供销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经营新格局”经验在全国推广,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5G智能电网实验网,海尔首个“智家云”标准获世界权威认证……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市供销社、市发改委在各自领域持续发力,创造了多个全国率先、省内率先,成绩亮眼。

市民政局丨正组织首批社会组织智库认定

2019年,岛城多项民政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代表山东省迎接民政部困难群众救助绩效考核,获得优秀等次;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与城阳区合作打造“民政事业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

深化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充实基层为民服务力量,规范激励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发展,培育起社工机构166家、持证社工4926人;制定《青岛市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填补了国内农村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的空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力规范社会组织发展、深化志愿服务工作,培育起社会组织9046家、志愿服务团队1.2万余支、志愿者150万人,形成“青岛慈善义工服务队”、“青岛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等服务品牌。

实现与17个部门34项数据联网核查,推进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取消民主评议环节,探索推广“困难群众身边的蓝马甲”、“一户一策”救助机制、第三方评估等经验做法,低保审批时限压缩40%,实现社会救助“一证办理”“最多跑一次”。

鼓励引导社会智库发展,提出建设社会智库22项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目前正在组织首批社会组织智库认定。引入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组织,打造社区康复照护服务、社区多样化助餐服务等示范片区19处,不断提升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市供销社丨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108个

2019年,市供销系统销售总额165亿元、同比增长9%,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4%。本市连续多年在全国总社、山东省社综合考核中获得一等奖。

发挥供销优势,搭建惠农平台,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108个;创建“三位一体”新型农村服务体系,共建村庄132个、“前厅+后院”为农服务中心34处,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发展龙头企业方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参与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批发零售,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全年销售化肥52万吨。联合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连续15年实现零投诉。农产品销售企业销售总额突破6亿元,青岛青鲜美公司开拓北京、上海市场,全年销售农产品4亿元,青岛特色农产品深受当地市民青睐。青岛荟泽农产品公司围绕“新六产”模式,通过建立采购基地、保护价收购,全年销售额2.5亿元,增加了青岛广大菜农收入。

推广青岛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先进发展模式,该社采取“商超+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开拓省内外合作基地30万亩,与北京、天津、杭州等城市几百家商超合作,带动本市各类农产品种植户近万户,实现“买全国卖全国”。推广青岛荟泽果蔬专业合作社先进服务模式,该社采用源头直采的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农贸商一体化,经营加工600多个品类,破解了本市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土地流转与同步返贫的难题。推广西海岸新区供销社的综合改革发展模式,西海岸供销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经营新格局”经验在全国推广。

市发改委丨建成全国最大规模5G智能电网实验网

今年1~10月,全市投资增速达到17.3%,增速创58个月新高,新开工项目2412个,同比增加763个。出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55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2条等文件,围绕降本增效、产业升级等领域,发布一揽子措施,全面提振投资信心。

推进流程再造,当好项目建设“服务员”。牢固树立市场化理念和思维,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清理违规设立许可、隐形门槛、法外条款,做到“非禁即入”。按照“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要求,将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等8个指标纳入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对承担的19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从立项到开工的审批时限压缩至85天。联合银保监部门推介补短板重点项目,为11个项目贷款授信40.6亿元。统筹全市用地指标5000余亩,优先保障200个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优化投资领域,把好动能转换“方向盘”。抢占新兴产业风口,打造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5G智能电网实验网,海尔首个“智家云”标准获世界权威认证,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试验样车下线。加快培育“雁阵形”产业集群,首批申报的轨道交通、智能家电等8个集群通过省初选,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推进“双招双引”,打造经济发展“助推器”。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建平台、用平台,寻找青岛城市发展合伙人。

/典型案例/

青岛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初步形成

岛城连续开展“三民”活动,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谋发展,着力办好市民意见建议,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为激发广大市民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促进政府部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今年意见建议办理效能,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发往年“三民”活动意见建议办理典型案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三民”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及社会心理服务,提出应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开展全民心理健康调查,做好心理健康服务等意见建议。市卫生健康委也将建立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今年,青岛市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随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独具青岛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初步形成。

同时,坚持典型引路。胶州市将“心理敞亮工程”建设纳入政府实事,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建立起市、镇、村(居)三级“树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卫健、政法、公安等各部门单位均在系统内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实现了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无死角、零距离”;青岛“瑞阳心语”EAP(员工援助计划)训练基地初具规模,占地7800平方米,由12个中心、36个功能区组成,对600余家各类单位开展服务17万人次……

此外,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扎实推进精神科、心理科门诊建设,23家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全部设立心理门诊,1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33家乡镇卫生院设置心理(精神)科门诊;全力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4.13‰,规范管理率达86.08%,面访率达95.83%,均达到国家、省有关要求。设置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每年服务5000余人次;打造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接待市民参观8000余人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五进”活动300余场,受益人群6万余人次。

新闻推荐

文化活动提升 市民幸福指数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范忠亮扭秧歌、唱茂腔、吹唢呐、敲大鼓……在胶东街道办事处大半窑村文化...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