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埠板桥镇 板桥镇旧址曾出土不少铜钱等文物

半岛都市报 2019-12-13 01:06 大字

半岛记者刘静

板桥镇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北航港之起航地,胶州湾的板桥镇是整个胶东半岛十分繁忙的古港口,千余年间,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等珍贵货物的船队从这里出发,驶向世界。然而,随着上千年的历史变迁,其地表建筑早已了无踪迹,普通人对它的过去知之甚少,想要了解只能从史料中、遗留下来的老照片中一探究竟。

据有关史料记载,板桥镇建置于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板桥镇在唐代的海运和海外贸易已初具规模,北宋时期成为我国五大通商口岸之一,也是北方唯一的海关重镇。公元1088年(宋哲宗元祐三年),板桥镇设置了市舶司,同时升县设海军使,来管理港航、征收税钞、鼓励贸易往来和保护外商外侨等。之后,板桥镇设军,成为一个军事重镇,这也为板桥镇进入极盛时期创造了历史条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胶州文物工作者通过多次考证,最终确定东至湖州路,西至苏州路,南至云溪河北约50米以北,北至郑州东路的范围都是板桥镇遗址,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

2009年前后,板桥镇遗址很多地方被深挖重建高层大楼,土层里留存的大量残瓷碎片,得以重见天日。为了获得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一手资料,以便对千年板桥镇的历史和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不少文物爱好者多次走访工地。通过在杂土中拾瓷片以及古人遗留的其他碎片,进一步了解板桥镇历史和文化。

在板桥镇市舶司旧址南端偏西,云溪河的南岸,有一条老街名叫“钱市街”,由街名便可知道,在古代,这条街两侧坐落着很多钱庄。钱庄的功能就是为板桥镇的贸易服务的。由此可见当时板桥镇贸易的繁荣程度。

提到板桥镇流通的宋代钱币,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宋代铁钱。在板桥镇市舶司一带古人活动的杂土中,见到大量宋代铁钱。

“大量铁钱的出现说明铁钱在板桥镇一带曾经流通过。而发现铁钱的区域仅仅局限于板桥镇市舶司一带,成块的铁钱有明显的人为熔化处理痕迹,说明这些铁钱存放在这里是进行集中销毁的,销毁铁钱很可能是政府行为。因为,在该地域出现的宋代铜钱就没有发生被熔化的现象。”古钱币爱好者高先生告诉半岛记者,有学者根据文献资料和冶金学分析数据,得出这些铁钱就是文献中所说的徽宗时期、蔡京铸行的“夹锡钱”。“夹锡钱”创于崇宁二年,在铁钱中加入锡,使其变脆,主要目的是防止辽、金拿去制作兵器,同时也成为统治者用来弥补国库空虚、聚敛财富的一种手段。由于夹锡铁钱在流通中出现了很多弊端,徽宗于大观三年便下令停铸。由于铁钱难以保存,极易生锈,零散的铁钱都变成了一个个铁锈疙瘩,大都难以辨认字迹。个别铁钱依稀可见“圣宋元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等字样。由此可以断定这些铁钱为北宋钱币。铁钱的直径约为3.4厘米,厚约0.25厘米。“如今,钱币爱好者捡到零散的铁钱也舍不得丢弃,他们用粘合剂把铁钱粘合起来做钱山,以图吉利求发财。”高先生说。

提到板桥镇流通的宋代钱币,不能不提宋代铜钱。由于宋代铜钱铸造数量巨大,造成铜钱泛滥,至今仍无多大的经济价值。胶州工地多次发现宋铜钱的报道。在板桥镇市舶司一带拉出去的杂土里,人们偶尔也会发现宋代铜钱。这些铜钱皆属普通版别,多为小平钱。

“通过走访工地及观察拉出去的杂土,可以断定板桥镇宋代铜币主要有如下几种存在形式:一是被直接压埋。从杂土的颜色看,这里发生过大火,可以推测当年这里发生过惨烈的战争。慌乱中人们携带贵重的物品出逃,成串的铜钱由于分量重不便携带便被遗弃。大火导致房倒屋塌,铜钱被直接压埋于土中。二是存在于灰坑。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慎把铜钱丢弃到垃圾中,铜钱随着垃圾留在了灰坑。三是在集市交易处。当时的市场靠近河岸,交易量大,场地、道路都很泥泞,交易时掉到地上的铜钱随即被泥沙包裹而保存下来。这种情况在板桥镇市舶司一带尤为明显。四是在板桥镇主要桥头处。在古代人们遇到红白事有向桥下扔铜币的习俗,这样就有铜币混在了桥下的泥土中留存下来。”高先生介绍说。宋代铜钱虽然经济价值不大,但却透露出了很多文化信息,可以让我们很好地了解宋代的钱币文化。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大繁荣时期,书法、诗词、雕刻、印刷术等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宋代钱币也不例外。

板桥镇旧址已盖起高楼。

新闻推荐

好口福 青岛迎来墨鱼汛

早报12月11日讯进入冬季,大批墨鱼洄游至黄海海域,西海岸新区灵山岛海域迎来墨鱼汛,渔民纷纷出海捕捞,一条百马力的渔船出海一...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