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由负债累累到年入百万元,胶州市南官庄村 产权改革助贫困村点“地”成金

大众日报 2019-11-29 09:40 大字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本报通讯员 李颖慧

连片的丘陵围着碧波荡漾的山洲水库,初冬时节,不远处的南官庄村更显静谧。村南,半岛田园综合体的大棚里,绿色蔬菜生机盎然。人们或许不会想到,三年前,这个省定贫困村尚有村级债务24.6万元,到今年,不仅打赢了脱贫“翻身仗”,村集体收入竟过百万元。

南官庄村位于胶州市洋河镇西南部,是库区移民村。这一带丘陵多,土层薄,灌溉条件差。今年天旱,农民种玉米不但没有利润,每亩还要倒贴300元。加之交通不便,其所在官庄社区的6个村一直是全镇乃至全市的经济薄弱村。

“村集体没有收入,也就没有凝聚力。跟先进村比,各方面都有差距,我们总感觉抬不起头。”南官庄村党支部书记相仕清说。

官庄社区的村党支部书记们凑到一起时,总是唉声叹气:李家屯村穷到什么地步呢,连每年的报刊费都需要其他村凑钱“援助”;石门子村负债近百万,村里虽有100多亩机动地,但承包费仅10元一亩,即便如此,还有40多亩因包不出去而撂荒;石沟村向一中草药种植大户流转80亩地,但对方经营不善,流转费“打了水漂”……

别的资源没有,村集体增收就指望土地。2015年,官庄社区土地确了权,但几年下来,确权地明明白白地分着,机动地稀里糊涂地占着,四荒地乱七八糟地闲着。即便有农户小规模的流转,费用也跟村集体毫无瓜葛。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把资源整合起来,推进整建制流转。有了大空间才会引来大项目。只有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才能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洋河镇党委书记宋振祥说。

整合资源“第一枪”,就是要严格控制集体资源低价出让。“一瓶好酒,就可能让村干部低价‘输出’四荒地等资源。”洋河镇党委副书记庄金展说。去年以来,洋河镇先后出台了《农业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指导意见》《洋河镇农村资源管理十条意见》,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建制推进土地流转,杜绝低价出让。

堵住“灰色空间”的“后门”,还要开激励干事的“前门”。今年6月,镇党委又出台相关意见,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规模化土地流转,为集体增收达到每年30万元以上,镇上可以向其发放不低于3万元的专项补贴。

对规模化流转的土地,当地由胶州城投这一国有平台公司收储村集体土地,以每亩900元的价格支付流转费用。在没有项目前,农户照常种地,一旦对接上社会资本,土地立即进行实质性流转。这样,就最大限度保障了农民和村集体的利益。

上述一系列办法最早在官庄社区试点。去年试点过程中,镇上同步对集体土地、债权、合同实施“三清”。南官庄村耕地520亩,经过“三清”和土地整理,竟清出集体机动地、四荒地1000余亩。镇党委认为,如果这些土地权属不明、成员边界不清,会极大影响村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结合省里正在推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官庄社区将因整建制土地流转增加和盘活的集体资源,确股量化给村民,并确定了“三二五”的分配比例(30%股权分红、20%作为村民福利、50%留作村集体积累)。

“有了制度保障,这个事在各村推进很顺利。”庄金展说,去年以来,官庄社区各村经济合作社与城投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陆续规模化流转土地8000亩。很快,大片土地为媒,平台公司引来了一个大项目:今年8月,胶州城投与中城开、富士康等大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投资23.7亿元启动了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

去年,南官庄村就因整建制土地流转,村集体收入达到80万元。今年,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争相拿出地来流转。这样一来,今年村集体收入就过了百万元。

土地流转出去,农民不种地了,去干什么?洋河镇推动官庄社区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劳务派遣合作联社,顺势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实现农民职业化、农民工组织化。2018年至今,共向社区农业园区和附近工业园区派遣短期农民工1000余人,有300多名农民已经在樱之语、旺山梅园、万家兴合作社等实现固定就业。

产权改革,打通了村集体增收的“任督二脉”:洋河全镇84个村庄,2016年固定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村多达57个,今年预计50%以上的村庄超过10万元,5万元以下的仅剩5个;三年间,村集体自有固定收入总额由800多万元增长到1900万元,其中集体土地收入由351.5万元增长到1313.2万元。

新闻推荐

胶州农产品品牌发布会在青举行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王珊本报讯11月28日,胶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暨农产品品牌研讨会在青...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