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与自然共呼吸 写在胶州市荣庸“国家森林城市”之际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李燕
国家森林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评选指标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在创建过程中,胶州市严格按照《胶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确定的“一屏一核一带两廊多组团”生态空间布局,着力构建森林生态网络、森林富民产业、森林生态文化、森林城市支撑四大体系,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
在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县(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之后
如今,胶州市再添“国家森林城市”这一重要荣誉
金色的奖牌里
闪亮的是
城市宜居环境的不断优化
是社会民生事业的不断推进
是市民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
更是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的不断提升……
创建举措科学有效
胶州市高度重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出台《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宜居幸福现代化空港新区建设的决定》,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保障工作的扎实开展。
建立工作推动机制。创建以来,胶州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创森工作,将创森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月度工作重点,每月进行调度,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造林绿化和创森专题会议,先后对《小投入撬动大绿化》等参阅件做出批示;市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现场调度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夯实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责任,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创森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制定了“对道路、水系绿化,由市镇两级财政1:1进行配套”的以奖代补政策;出台了《“绿满城乡·美丽胶州”国土绿化行动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完成造林任务的镇办和造林大户给予补助;创新“林苗一体化”造林模式,由市财政承担土地租赁费,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间,市财政以及各融资平台公司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约2.1亿元,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资金投入机制。仅“林苗一体化”一项措施,就吸引社会资本1亿余元。
健全检查指导机制。将创森各项任务下达给各镇办、部门,纳入年底绩效考核,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坚持《创森工作简报》制度,每月对创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在全市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实行联镇、单位责任制,由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创森一线,将《胶州市主要造林树种指导手册》《胶州市主要经济林树种技术指导手册》等发至村庄、林农手中,为创森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各部门、镇办立足自身职能,全面推动创森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宣传、教体等部门积极发挥纽带作用,发动义工、志愿者、青少年等参与造林绿化,宣传创森工作;林业部门通过各项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国土绿化行动;建设部门结合城区道路整修,积极开展城区公园、道路绿地建设;水利部门以及临空区围绕胶东国际机场,积极发挥融资公司作用,实施机场景观廊道绿化和机场航站区绿化;交通、旅游、农业等部门以及12个镇办按照任务要求,各司其职,有序推进创森各项任务,在全市形成了“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创森格局。
创森成果福泽城乡
据市自然资源局统计数据,创森以来,胶州市累计完成新增造林6.8万亩,年均森林覆盖率增幅达1.15%,森林覆盖率达30.32%;增加城区绿地面积940.3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3%,乔木种植比例达到62.99%,街道树冠覆盖率达34.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5平方米,使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水岸林木绿化率达90.93%,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1.9%,郊区森林自然度达0.507。
森林生态网络日益完备
围绕打造“生态之城”的目标,不断完善生态空间骨架体系,让城市变公园。在城区,启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城区、功能区、新机场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新增立体绿化97处,新建综合公园7处、城市口袋公园6处,绿化城区道路26条,建设城区防护带2条,建设慢行绿道2条,增加城区绿地面积940.32万平方米;在郊区,采取工程造林、“林苗一体化”造林,新建提升沈海高速等通道林带9条,绿化洋河等河流6条,新增道路、水系林带1.4万余亩。
围绕“西南部生态屏障”建设,稳步推进低山丘陵绿化,让荒山变果园、游园。在洋河镇,围绕东石及九顶莲花山周边,采取“支部+合作联社+农户”的方式,绿化大小山岭头13个,面积0.8万亩,建成了九顶莲花山生态观光园、旺山梅园、文冠果基地3处林业示范园区;在里岔镇,围绕大孟慈南岭、闫家屯北岭等低山丘陵区,吸引21家社会资本实施退耕还果还林0.3万亩,建成了郁香国泰生态园、鹏飞农场、红旗水库生态园等示范基地。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送您一棵幸福树·我为创森增片绿”活动,让家园变花园。免费向55个村庄送出各类苗木14万株,遍植村庄的主要街道、房前屋后、空场隙地,“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的生态绿化模式效果初显,受到村民的广泛赞誉。2017年以来,建成省级森林乡镇3个,省级森林村(居)14个,胶州市级森林村(居)20个。
林业产业发展逐渐融合
商品林建设发展迅猛。以《关于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的意见》为抓手,引导社会资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文冠果、大果榛子、秋月梨等特色经济林3.8万亩、杨树速生林1.2万亩,使之成为林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切入点。
林旅产业不断壮大。依托大沽河森林、湿地资源,在大沽河沿线增设跑马场、大沽河博物馆、湿地科普宣教中心、南王疃民俗村、大店历史文化村以及采摘园等旅游元素,打造了“沽河一日游”旅游线路;发挥林业产业联合党委带动作用,吸收30个林业专业合作社、种苗企业建立基层党支部,在洋河镇九顶莲花山区域新增野外攀岩、滑雪、水上乐园等10余个游玩项目,建设流苏园、紫薇园等主题园区6处,仅2018年就接待游客32万人次,为民增收3500余万元。
传统木制品加工产业持续向好。发挥全市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1家规模以上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企业的优势,引领全市木制品加工业年产值达20亿元。
“和谐共生”理念渐入人心
只有人心思绿,才能城市常绿。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不仅要“绿在城市”,还要“绿在人心”。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中,胶州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同步推进。
生态文明理念得以广泛宣传,森林知识得以广泛普及,义务植树得以广泛开展。
全市设立面积近0.5万亩的市镇两级义务植树基地15处,先后组织开展了“青春绿色行动”“每位有车人·来种十棵树”“我与小树共成长”等系列主题活动,三年时间,累计发动社会各界144.2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年均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2.1%。
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对登记、建档的244株古树名木、3个古树群进行了挂牌保护,对2株涨势较差、急需救治的古树进行了复壮保护,让这些见证历史与未来的生命,枝繁叶茂、永远长青。
城市绿色不断增长
林政资源管理能力不断强化。严格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制定《胶州市林地管理办法》,建立起动态监测体系;组织开展“春雷”“绿剑”等专项行动,保持涉林案件严打高压态势。
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建立市、镇、村三级森林防火队伍,配套“远程视频监控”和“以水灭火”等基础设施建设,未发生一期森林火灾;连续3年累计实施飞机施药防治食叶类害虫115万亩次,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标。
湿地保护能力持续加强。启动胶州湾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修复少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对全市10.8万亩湿地进行确界划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据初略估计,2017-2018年在胶州湾洋河入海口栖息觅食的水鸟最多时达3万只。
资源管护日趋常态化、专业化。按照园林绿化三级质量标准将站前大道等道路林带纳入财政统一养护,对4万亩涨势较差、质量低下的生态林实施中幼林抚育,确保了城市绿色稳定增长。
常态建设始终在路上
授牌仪式结束后,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同志表示,国家森林城市常态化建设始终在路上,授牌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下步工作中,胶州市将持续推进城区绿化美化,以功能区、城市窗口、企事业单位等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实施森林镇、村(居)建设,在村庄实施见缝插绿,突出打造以街心、村头公园为主的绿色村庄示范村;实施道路、水系彩化美化,对全市县级以上道路以及中小河流实施增彩添绿,提升视觉效果,形成优美的廊道景观;实施低山丘陵生态修复,以打造彩色山林景观为目标,持续推进退耕还果还林,构建西南部生态屏障;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对老化、退化的山林及通道林带,采取中幼林抚育、疏残林改造、培育珍贵树种等方式,精准提升森林多种功能,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施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高效、名优林果生产基地,构建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格局,发挥大沽河、少海湿地公园等资源优势,丰富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森林旅游产业,加快山洲、明山林场转型升级,打造成市民出行的郊野公园;实施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生态科普基地建设、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举办生态文化节日和科普宣传活动等措施,进一步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实施城市绿色支撑体系建设,严守林地、湿地保护底线,确保生态资源总量不减少,抓好森林防火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确保重要区域平均虫株率控制在1%以下。
新闻推荐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刘民军本报讯11月18日,市委书记孙永红在市级机关办公大楼,会见了来胶洽谈项...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