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专绘宫廷影 ——冷氏家族两位传奇画师
张文艳
秋意愈浓,叶脉金黄,早早飘下的落叶即将被深埋入泥土当中,化成大树肥沃的养料,一如世代流传的血脉,循环地滋养着后代,成为他们永不磨灭的精神支柱。
翻看胶州的文人雅士,书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凤翰的名字雕刻在胶州人的心中,还有诗书画三绝的法若真,以及宫廷画师冷枚。本期我们的主角,就是冷枚。
冷氏家族在青岛分布主要集中在胶州黄埠岭、平度冷戈庄和城阳冷家沙沟村等地。冷氏起源有三个,一个是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卫国开国君主康叔的后代,是一个用封地冷水作为姓氏的姓。还一个来源是上古时以技艺为姓,是泠氏所改。相传黄帝有一个乐官叫做泠伦,是我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黄帝让他制定音律,他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到昆仑山北,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律管的竹子,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将它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带到昆仑山下,根据凤凰的叫声来进行矫正。据说,公凤凰能叫出六种声音,雌凤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泠伦将十二乐律的奇数音叫做“律”,偶数各音叫做“吕”,合起来就叫做律吕。因为他的贡献,所以赐他以名为姓,称为泠氏。泠又写做冷。所以世世代代的掌管宫廷音乐的人称为“伶人”。冷是“泠”的改写。再一种就是少数民族中的冷姓了。
胶州目前公认的冷氏始祖是冷超岩。
冷超岩的经历非常奇特。在《冷氏族谱》(嘉庆十五年版)的记载中:“始祖,自元时至胶,贯益都”,“超岩,性聪敏,多技能,图画精妙,而写神尤逼真。至正间尝写顺帝容,称旨,赐绛衣,擢秘书监,号一手先生。且性至孝,友人雅重之”。冷超岩是元代后期的民间肖像画画家。冷氏族谱序言(附于胶谱嘉庆十五年版)中说:“超岩祖,盖画士也,寓京,开茶铺……”可以说,北漂在京城,以画画和开茶叶铺为生,求取功名无果,却被幸运地召入宫中,给元顺帝画肖像,和寒窗苦读走科举之路不同,冷超岩凭借一双妙手取得了荣誉,也步入了仕途。
在这里我们需要介绍一下宫廷画师的身份,自从有了宫廷,就有了为宫廷服务的宫廷绘画,它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特设绘画机构始于五代,即翰林图画院。北宋的翰林图画院盛况达到空前。金、元时期的宫廷绘画机构相对分散,各司其职。明代的宫廷画家分别在武英、仁智等殿供职,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则以如意馆为主,中国画的精致辉煌是在宋代。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仿照前代,也在宫廷延纳画家进行绘画创作。顺治(1644年~1661年)、康熙(1662年~1722年)时只有画家供奉内廷,绘画事宜由内务府管理。雍正(1723年~1735年)时,内务府下设有画作,至乾隆(1736年~1795年)时,内务府中设有如意馆、画院处等机构,广置绘画、画样设计、雕刻等多方面的人才,成为综合性的宫廷艺术创作场所。
在元顺帝时期,宫廷画师的地位还不算太高,因为比起绘画,皇帝更喜欢书法,画家召入宫中,大都是临时性的,冷超岩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元顺帝的青睐,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而他也成为当时较为出名的宫廷画师。
因为冷超岩为元顺帝画肖像有功,皇帝赏给他胶州黄埠岭土地若干顷,冷超岩便拖家带口地居住到了这里。
“冷超岩六代单传,到了七世祖终于传有三人:冷忠、冷恕和冷思,冷忠迁到了平度冷戈庄,冷恕迁到了高密芝兰庄,冷思留在胶州。冷思之子冷鼐明朝时考上举人,当上了河南西平县的训导,父凭子贵,冷思也授衔为训导,相当于教育局局长。第九世冷袭明朝是为贡生,做过知县;十三世冷栋迁到了胶州城分水岭街,也就是今胶州中心医院驻地附近”。胶州文史专家石业华先生说,冷栋是冷枚的曾祖父,冷枚的祖父冷宏彦、父亲冷克续都算不上有大作为,冷克续也爱好画画,经常摆地摊给人画画。看冷枚在修家谱时的记录,他曾跟父亲“流寓长安”,估计也是凭借着手中的画笔为生。
传到冷枚这一代,他自述为十六世,或许是因为血液里流淌着先祖的艺术细胞,冷枚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绘画天赋,他和先祖冷超岩一样北漂求名师,靠给人画画糊口,希望在京城站稳脚跟,结果被人慧眼识珠,召入宫廷,成为清朝历时三代的宫廷画师。
十六世的轮回,宫廷画笔交到了冷枚的手中,这不能不说是冷氏家族的命运。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娄花报道本报10月21日讯21日下午,市民营经济局、胶州市政府与温州万洋集团三方签署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协...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