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子村松山张有位名士张谦宜
半岛记者张文艳
姓氏谱来到了半岛记者的本家张姓。张姓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一般视张挥为始祖。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本义是“使弓弦”,所以“弓长张”的说法很是贴切。在青岛,张姓分支很多,即墨、胶南、胶州、莱西都有张姓分布,并且代有人才出。近期,纪念张谦宜诞辰370周年的系列活动正在筹备举行,所以,我们采访了张氏后人和胶州文史专家,关注胶州“松山张”的来历和故事,尤其是著名的“山东学究”张谦宜的传奇经历。
张士宽挑着担子来到铁橛山旁,建立了松山子村,“松山张”由此繁衍开来。
传到四世张克敬,张克敬生有三子:张铭、张锜和张镈。张家的家族名望提升张克敬和张铭父子功不可没。张克敬字希圣,号松山先生,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副贡,历任邵陵王府教授等职,“敕建佳城,并万历丙子科举人坊”。据后人称,牌坊立于胶州水寨街上,《胶州志》里有相关记载。
如果说张可敬让张家有了一些名望的话,那么他的儿子张铭更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在张氏家谱中,记载了“松山张”五世祖张铭的事迹。张铭字文粹,号松阳,是嘉靖年间的进士,授户部主政,升陕西司员外郎,监税九江,以卓厉廉明著称。张铭因为得罪了权臣严嵩,被贬为同州州同,后来还是升为河间府同知,因为他仗义执言,所以在朝廷名望不小,有后人撰文称他最终因行事公正遭同僚忌恨,被当朝权臣严嵩迫害致死,年仅50岁。“严嵩倒台后,对其实行了御葬:皇帝赐了金头,大学士刘鸿训撰墓志,工部尚书钟羽正撰行状,御史刘国缙作传,副使姜廷瑶立碑,葬礼相当隆重(葬张仓丞相山下)”。
不过,张铭在去世前做到了五品官,死后又被追授了正四品,算是官阶高的了,所以,“松山张”在胶州声名鹊起,立稳了脚跟。在胶城里有经元坊,是专为举人户部员外张铭而立的。
张铭有二子张汝士和张汝元,张汝元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举人,授河南泌阳知县,因为政绩突出,攫顺天府推官、户部云南司主事、通州监仓等职。为了表彰张铭、张汝元父子,在胶州城里立有父子司徒坊。张汝元的牌坊为辇縠师表坊。
张汝元生五子:榴征、桂征、槐征、梅征、柟征。榴征父凭子贵,封广东道监察御史,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待人宽厚仁慈,交友特别广泛,“内外无闲言”。他有五子:张懋熺、张懋煌、张懋燝、张懋炜、张懋煃。次子张懋煌字子辉,号石间,拔贡,任山西长子县丞等,授阶修职郎。他并不是以官职出名,而是以作品著称。胶州文史专家石业华先生说,张懋煌聪明颖敏,著有《松麓吟诗刻》《胶东科第考》《吾家渊源》《张氏族谱》等,可以说是研究当地文史的专家。
是他为松山张家留下了权威的家谱,为寻找张氏血脉提供可信可考的资料。张懋煌在重修《松山张氏家谱》时,厘清了胶州张氏与松山张氏的关系。据《张氏家谱》记载,松山张姓从四世起分两大支,四世张建的长子张克孝是大宗,性不喜农事,徙居胶城水寨。其子孙遂之。
松山子村(张炳旭提供)
据影视作品原型绘张谦宜画像(宁付兴作)
横空出世
主角即将登场。
张懋煌更为知名的,是他父亲的身份:他是张谦宜的父亲。张懋煌和原配高氏、继妻江氏育有五子一女,其中的五子为张基、张坤、张庄、张埜、张增。其中的张庄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张谦宜。
父辈历经社会动荡
将张氏重新带入辉煌时期的其实是张懋煌的哥哥张懋熺和弟弟张大年。张懋熺成绩突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霸,“以明崇祯癸酉经魁,连捷会试,以第四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历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山西道监察御史、大理寺寺副等。张大年也考中进士,授江南华亭县知县,遗憾的是在胶镇总兵海时行兵变时(1653年)遇害,和他一起遇难的还有两个儿子。海时行的罪行累累,在胶州城焚劫七日,胶人被杀、被抢者不可胜数,胶州著名的园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嘉树园就这样毁于一旦。后来兵部尚书王永吉率清军追讨海时行至亳州,擒斩之,将其首级传至胶州,悬挂在嘉树园未烧毁的大树上示众。
在张谦宜出生前,张家重建了辉煌,所以张氏与高氏联姻,张懋煌的原配就是高凤翰的亲姑姑,监生高淳的女儿。
社会的动荡直接影响着家族的命运。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冬,清军劫掠诸城,造成生灵涂炭,史称“壬午兵燹”,张懋煌的妻子高氏就在兵变中,“遇兵投悬崖而死”,当时张懋煌二十六岁,张谦宜尚未出生。
张懋煌的继妻江氏是即墨进士之后。遗憾的是,江氏在张谦宜九岁时病亡,张懋煌在四十一岁时再次痛失爱妻。
年少时不羁,喜好游历
张谦宜(1649年~1731年),名庄,字稚松,号山农,一号山民,是胶州著名的饱学之士,也是我国清朝康熙年间很有成就的经学家、古文家、文学评论家、方志学家和诗人。
显然,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熏陶,而且天分极高,少年时代便“以诗名负其雄才推到一世”。胶州文史专家石业华先生告诉半岛记者,和人们印象中的老学究不一样,张谦宜年少时是一个骑马行走天下的侠客,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很多地方,游江南,到金陵,过南昌,走巴蜀,后来又久居北京,多次登长城眺望塞外风光,使他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也看到了处在最底层广大百姓的痛苦,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和学识。
石业华先生是张谦宜墓的鉴定者,他通过骨骼判断,认为张谦宜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他的身高应该在1米85到1米9之间,体型比较壮硕”。这也为他早年的游历打下了基础。
据《张谦宜生平及著述考证》(魏学宝伊强)中称,张谦宜在中举之前以游历为主,江南游和山西游是因为看望陪同父亲赴任,进入巴蜀之地,当时“张懋煌在长子县丞任上赴川押送军饷,张谦宜陪同”。可以说,早年父子形影不离,因此张谦宜受父亲的影响很深。
之后的岁月,张谦宜就是在考试中度过的,经过三次乡试的努力,终于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中举。之后,他去了甘肃一段时间,回乡后又到京参加了会试,失意而归。话说这一年,张谦宜已经五十二岁了。
之后,张谦宜仍是在江南和京城漫游中度过,从1706年到1715年,除了短暂回乡,他都是在外面度过的,留下了大量的诗篇,如《舟中望庐山》《南康怀古》《石钟山,在湖口县》《舟中漫兴,自饶州回南昌》等等。
1710年,他回过家乡,留下了《还山六首》,其二写道:“短衣策杖出柴门,闲看田园坐树根。想到京师风正热,万金难买此山村。”这说明他从京师回到了家里,参加过考试。
漂泊在路上,张谦宜心系家乡,也没有放弃考试。
终于,1712年,张谦宜考中进士,他在《自嘲口号有序》中称:“余盖三射策而后登第,此古人所未有”。
新闻推荐
第一届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在青岛市城阳区开幕 心理服务融入社会治理,阳光心态成就“阳光城阳”
□段存晓肖芳10月12日,胶州湾北岸城阳区,迎来中国心理咨询界的一次盛会:第一届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开幕。本...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