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西村民高祀习的生意经: 18年诚信经营,0.5毫米都不能少

半岛都市报 2019-10-11 01:24 大字

高祀习是胶州市胶西街道办事处茔子村村民,他经营的八通玻璃店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十里八村小有名气。据介绍,高祀习经营玻璃店十八年间,他用一块块小小的玻璃,信守着“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据了解,高祀习出生于1958年,16岁时进入村里的供销社,成了一名售货员。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供销社琳琅满目的产品对所有人都是诱惑,许多供销社员禁不住诱惑,偷偷地往家顺点肥皂、洗衣粉、老鼠药之类的小商品。高祀习清楚地记得那是1979年的腊月,高祀习从供销社偷来了一挂鞭炮,胆战心惊地藏在家中的炕下,然而最终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严厉呵斥了他,“公家的东西就是公家的,一针一线都不能碰!一个人没了诚信,谁都会瞧不起他。”一字一字,像锤头一样砸在21岁的高祀习心里,那一年的除夕,也成了高祀习一生中唯一一个没能吃上饺子的除夕夜。从那以后,高祀习开始逐渐懂得“诚信”二字的分量。2000年,高祀习与妻子刘春兰用自己全部的积蓄盘下了一间店铺,取名八通玻璃店,主要为附近的村民切割更换玻璃。由于高祀习诚实本分、童叟无欺,来他店里换玻璃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2002年,一位来自河南的玻璃生产商找到了高祀习,说手头有一大批3.5毫米厚的玻璃,希望高祀习能按照4毫米的厚度向外出售,如果卖不了的厂家可以上门回收,利润相当丰厚。当时的儿子高远正在上大学,家中正是经济拮据的时候,加上玻璃店正处在起步阶段,丰厚的利润、稳定的货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然而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高祀习不加任何思索,就拒绝了这位生产商。高祀习说,3.5毫米比4毫米虽然只差了0.5毫米,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生意人虽说以利益为重,但诚信是本,做生意的诚信不能丢,做人的诚信更不能丢!

在八通玻璃店里有这样一本本子,上面详细记录着这十几年来玻璃原材料的价格涨幅。据介绍,每当玻璃价格下跌的时候,高祀习都会第一时间降低自己玻璃的售价,坚决不让顾客多花一分冤枉钱。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这块玻璃应该收6块钱,结果我收了7块,那我晚上怎么样也睡不着觉。

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八通玻璃店的名气在茔子村周边越来越大,老百姓都愿意到高祀习这里换玻璃。有时候村民从很远的村过来,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高祀习都会少收他们几块钱,好把他们来回坐公交车的钱省出来。再后来,就逐渐养成了上门安装的习惯。无论玻璃大小,无论刮风下雨,只要约好了安装时间,他都准时免费上门安装。平时店里不忙的时候,高祀习就愿意到村里的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家里转转,碰见谁家的玻璃坏了,就割好玻璃免费上门安装好,分文不收。村里人感谢他,可他总说,“别的大忙也帮不上,不就换块玻璃,不值几个钱,客气啥。”

现在的八通玻璃店,有了稳定的客源,胶西镇做门窗生意的,都愿意到高祀习店里定玻璃,因为他们心里明白,在这不用花冤枉钱。寿光产的玻璃,3.5毫米的本来就要稍微厚一些,很多玻璃店都当成4毫米的出售。而高祀习却从来不这样,这仅有0.5毫米的细微差距,却成为高祀习这18年来心底最执着的坚守。

“不诚信、不长远”,这一句高祀习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后代。儿子高远大学毕业后进入青岛奥科仪器有限公司,由于踏实肯干、为人诚实,多次受到企业的表彰。一家人生活和睦、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受到了茔子村村民的广泛好评。李伟豪张彬

高祀习在为村民切割玻璃。

新闻推荐

最是金秋好去处,尽享洋河乡野情 国庆假期洋河镇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为当地村民增收1000万余元

乡村,一个离我们很近的名字,但却离城里的孩子很远。在城市居住得久了,何不放下心头的焦灼与忧虑,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山水...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