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的老城区成了城市经济腾飞的负累。

半岛都市报 2019-09-27 02:08 大字

半岛记者孟达报道城区“东迁”后浮山湾畔获得大发展。饱和的老城区成了城市经济腾飞的负累。

规模宏大的青岛建置百年纪念活动余温尚在,1992年,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传出:青岛要出让栈桥附近的黄金地段市级机关办公楼,政治中心迁到东部。

东迁让青岛走出了老城区92平方公里的狭小“围城”,开始了新百年的跨越。

此轮调整,青岛的总地盘没有变化,却让青岛的城区面积大大增加,直接带动了青岛东部城区的飞速发展。1994年上半年,在市辖区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将台东区、市北区、四方区吴家村街道和错埠岭街道合并,加上崂山区中韩镇的一部分,设立新的市北区;将四方区往北扩大到李村河南岸;将沧口区剩余部分与李村镇合建为李沧区;将崂山区作大的调整:中韩、沙子口、北宅、王哥庄四处乡镇组成新的崂山区,原崂山区北半部的8处乡镇组成城阳区,一部分合并到李沧区。

调整后的新市北区面积大了,也给大手笔的规划提供了空间,浮山后从此发展起来。新行政区划调整后,以前的崂山区从郊区调整为市区,崂山区迅速成为一方热土。这一轮调整为建设“大青岛”注入了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为青岛的环湾发展奠定了基础。

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然而一直以来,这处海湾对青岛的发展似乎都是一种阻隔,交通的不便让位于湾畔的城区仿佛不在一个城市。“青黄不接”的尴尬让青岛人急于寻找突破半岛型城市局面的路径。

2003年,青岛提出构筑“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框架。“一线”指的就是在这一年开工的滨海公路,青岛、黄岛、红岛、琅琊、胶南、鳌山、田横七大组团沿这条大道东西向展开,首次形成以胶州湾东岸为主城、西岸为辅城的“跨湾”发展格局。

“北进”战略同样进展显著,2006年,国务院批准在胶州湾北部扩大高新区面积9.95平方公里。也正是在这一年,为了给向西、向北拓展的“跨湾”发展提供支撑,青岛海湾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几乎同时破土动工。紧接着,青岛开始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规划范围由即墨、胶州、胶南等城市内圈层,扩张至莱西、平度等外圈层。新世纪之初的这轮城市布局,以“合抱”之势使胶州湾成为城市的“内湖”。

前行,从城市崛起到国家战略

青岛迈向更高格局城市的步伐没有停住。

2012年12月1日,青岛市再次迎来区划大调整:撤销市北区、四方区,设立新的市北区,以原市北区、四方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市北区的行政区域;撤销黄岛区、胶南市,设立新的黄岛区,以原黄岛区、胶南市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岛区的行政区域。

这轮调整剑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质量发展,“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发展规划拉开城市空间大框架,东岸、西岸、北岸三城激发了全域发展的新引擎,一座海湾型大都市跃然而出。

合并后的新黄岛区在2014年6月3日,成为第九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从此,西海岸新区成为了青岛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不论是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GDP总额都是青岛市的龙头。

这轮调整拉开城市空间大框架,东岸、西岸、北岸三城激发了全域发展的新引擎,青岛的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发展路径,进而带来源源不断、澎湃喷涌的内生动力,成为这座城市经济成长、壮大的核心力量。

新闻推荐

因时而进,筑梦尚和教育文化因势而新,聚焦二中特色品牌

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绽放青春光芒。心理课堂加强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生活。胶州二中位于“上合示范区“...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