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制帽产业超过一半工序,单环节成本降三成,效率提高4倍 首个制帽业“智慧共享工场”运转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8-14 02:00 大字

“随着澳拓美盛智慧共享工场启用,我们的订单可以通过智慧工场进行加工生产,既节约了器械及人力等大规模投入的成本,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企业发展开始回稳。”一直在山东胶州市李哥庄镇从事帽业制作业务的一家企业总经理王俊宇告诉记者。

王俊宇说的澳拓美盛智慧共享工场位于胶州市李哥庄镇,一期投资1000万元,整个厂房占地1500平方米。工场内,80台智能化的机器设备整齐排列。与传统的纺织车间不同,共享工场里的工人不再从事穿针引线、缝制剪裁等工作,只需要操作机器的触摸屏,平均一个工人维护5台机器设备。在工场的地面轨道上,黄色的运输“机器人”在设备之间穿行,它们负责将原材料送到指定的设备前,并将设备已经制作完成的产品送至存储区。

共享工场负责人王培介绍,制帽企业可将魔术扣、织带等生产环节通过APP下单,共享工场接单后进行生产,并实现平台支付,“就像‘滴滴’打车一样发单、接单生产,制帽企业提供原材料,共享工场提供设备和技术,这对中小规模的企业来说,省去了一大部分购买设备的费用。”目前,工场已经覆盖了制帽业18道工序中超过一半工序的智能制造;自6月底投入使用以来,工场已经和李哥庄镇近160家制帽企业达成合作,为这些企业提供智能化生产服务。

胶州市制帽行业商会秘书长叶晓真同时是领时帽业的董事长,作为共享工场的合作客户,她表示,“共享工场”使制帽行业单环节成本降低30%,生产效率可达传统制造方式的4倍,解放了传统劳动力。

“这种模式既不占用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轻资产运营;而智能制造设备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稳定性,大幅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叶晓真说,以帽带生产为例,传统生产模式下,一个工人一天最多可生产4000条;而在智慧共享工场的车间里,这个数字可以达到1.2万条。

李哥庄镇汇聚着400多家制帽企业,年产各类帽子5亿顶以上,形成了年产值40多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棒球帽从这里诞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制帽之乡”。

“品质优良、价格低廉始终是李哥庄镇制帽企业的优势。我们曾参与起草并制定了我国制帽行业的首个行业标准。”胶州市制帽行业商会会长陆玉珍表示,“然而,近几年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海外订单又面临着东南亚等国工厂的竞争和抢占,发展压力增大。”

“智慧共享工场”用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解决现有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这种智能、集约化生产方式,既大幅提高了产能和效率、降低了成本,又省去了中小企业对设备维护维修的担心。”李玉珍说。

澳拓美盛创始人周建良表示,共享工场将在明年增加投资至2000万元,设备规模达到160台,更大范围内为制帽企业服务。

新闻推荐

捡巨款 不动心

早报8月12日讯11日上午,70岁的胶州人乔老汉乘坐5路公交车从老家到城里看望儿子,在下车之际,将装有6650元现金和一部手机的背...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