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年特稿——从戊戌到丁卯的螺旋(下)

青岛早报 2019-05-27 07:48 大字

枯 木

如果说1898年的青岛对康有为来说是一枚政治博弈的棋子,那么二十年之后,这枚棋子他已经搬不动了。他的《请诛国贼救学生电》像是一份证明存在的投名状,轻飘飘地落在北洋政府的脸上,没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反倒是高一涵1919年5月11日发表在《每周评论》上的《青岛交涉失败史》,通篇白话文说话,脉络清楚,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知道真正的疼痛在那里。实际上,作为“枯木逢春”的政治热衷者,康有为通电发了,态度表了,却并未就此作罢。根据《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的记载,1919年7月,康有为还曾就日本占领青岛事,给犬养毅打了一个电报,请转日本内阁撤兵交还。

犬养毅,号木堂,是日本明治、大正、昭和三朝元老,长康有为三岁,并与其交往甚久。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日本,蒙犬养毅很大帮助。康的生活费用由当时执政的大隈重信内阁提供。大隈重信是内阁总理,犬养毅任文部大臣。不久大隈内阁瓦解,康的费用支出改由大隈重信所在的进步党提供。 1899年10月康赴横滨被山县友朋内阁留难,幸获犬养毅等力争才准登岸。1908年底康有为曾致信犬养毅,表示“闻贵国宪法,太后皇后亦在臣列,此即经法与鄙国同之者也。”而犬养毅也曾为《南海先生大同书稿》撰写过跋语,称“予尤服研钻之精,造诣之深矣。 ”在康有为的日本友人中,犬养毅是交往最长且感情最深的一位。不过,康有为1919年夏天通过犬养毅“讨还”青岛的空头支票,显然没有动摇日本内阁和军方对青岛不可抑止的占有欲。而这个时候的青岛,占领者正以“整装待发”的姿态大兴土木。纷纷扬扬的“讨还”声音,在青岛回应微弱。

在1919年北京知识界,自由主义的声音通过个人言说,似乎日益扩大起来。作为一种新生力量的代表,胡适在当年10月回应了两年前他的朋友的革命“预想”,不过却依然乐观不起来:“民国六年一月一日,《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出版,里面有我的朋友高一涵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九一七年预想之革命’。他预想从那一年起中国应该有两种革命:(一)于政治上应揭破贤人政治之真相,(二)于教育上应打消孔教为修身大本之宪条。高君的预言,不幸到今日还不曾实现。 ‘贤人政治’的迷梦总算打破了一点,但是打破他的,并不是高君所希望的‘立于万民之后,破除自由之阻力,鼓舞自动之机能’的民治国家,乃是一种更坏更腐败更黑暗的武人政治。至于孔教为修身大本的宪法,依现今的思想趋势看来,这个当然不能成立;但是安福部的参议院已通过这种议案了,今年双十节的前八日北京还要演出一出徐世昌亲自祀孔的好戏! ”

1919年一眨眼过去,时间记号和新思想的蔓延,开始深刻腐蚀着己未年的长袍马褂。新的言论层出不穷,康有为的喃喃自语,已失去大半青年市场。

伴随着各种喧嚣,在20世纪第三个十年伊始,青岛的前途,日见清晰起来。 1922年12月,经过华盛顿会议的调停,日本将青岛主权归还北洋政府。青岛作为戊戌变法的导火索,在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涤荡之后,终于回家。对青岛过去的二十四年来说,康有为如同影子,一直影影绰绰。

天 游

康有为第二次到青岛的1923年夏天,北洋政府的五色旗已飘扬在胶州湾上空。

是年6月27日,胶澳商埠警察厅侦探队报告康有为由济来青。期间,胶澳商埠督办熊炳琦接待了康。暂在客栈栖身的康有为四处游玩,似乎有些喜欢上了这里。康同壁《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记,康“旋赴青岛,游崂山,并在青、济两地成立孔教会,以后改为万国道德会。”偕友游崂山毕,康撰三百余字五言《劳山》并附长跋,后一并凿刻于太清宫后巨石。

1917年丁巳冬至在青岛海边与恭亲王溥伟的会晤,对康有为来说记忆犹新。溥伟在青岛行状,记录有三个典型场景:一次他和卫礼贤在一起时为小提琴的旋律所感动,并评价其与中国古琴同为雅乐;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他心灰意冷,尝试在前海沿一带踢足球,并开始游山玩水;1917年康有为来青,两人成为至交,遂致其在准备北上的时候,将自己的家具都送给了康有为。

1922年秋天,溥伟从青岛移居旅顺。溥伟的离去,和日本人欲将青岛管理权移交给北洋政府有直接关系,如同康有为一般“狂甚”的他,始终都是民国的敌人。后来在大连黑石礁筑星浦山庄闲居的溥伟,主要通过与文人的诗画交往打发日子。这时,他已经清楚知道在“东风处处皆芳草”的《春日》,只能“惆怅天涯恨未归”了。

溥伟走了,康有为闲散的青岛生活,才刚刚开始。1923年5月27日,康有为有青岛家书曰:“青岛气候佳甚。顷得一官产屋(前德提督署),名为租,实则同买(长租二三十年,可望海)。园极大,价极少。候数日(一礼拜)可得。今各人住客栈极费(人多则不妥)。俟得屋,当电告,至时可来青岛,实远胜沪矣。沪无可恋。 ”括号中的文字,系寄信人旁注。信中“可望海”与“园极大,价极少”数语,透露出寄信人不加掩饰的快意。

终于,康有为获得了购买一幢前德国总督副官住宅的机会,题名天游园,使之成了他在上海和杭州之外的第三处房产。青岛这幢“吾生所未有”的房子,康有为似是用不太合法的手续贱价买下的。但契约尚未订妥,胶澳督办换了负性倔强的高恩洪,结果康又增加一万多元,才买下房子。即便不太高兴,康有为也没忘记在家书中再次强调,“此屋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碧波仅距百步”。

1924年,甲子。这一年的头几个月,康有为似乎一直沉浸在“得青岛德旧提督楼”的快慰里面,洋洋自得。甲子二月,青岛屋长廊望海作,写付同倓:“十丈长廊五色砖,薛萝格壁百花前。画俯海山夕望月,倚时口过海中船。”甲子夏六月,赋示曼宣婿及诸孙:“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节楼旧日庄严地,今落吾家可隐栖。”关于改革亦或是改良,逐渐老去的康有为,好像已经不太关心了。

康有为在胶州湾口的山坡住宅里,断断续续地度过了其一生的最后岁月。因康家住客太多,他曾将原总督马厩改造,加建为二层,供居住。在青期间,康有为的公开身份是万国道德总会的会长。他在青岛开办大学的计划,因选中为校址的俾斯麦兵营时正被北洋五师占用,故未成功。其时,康有为有几个子女在青岛一所外国人办的学校读书。

1924年春,康有为以银洋购得李村山场两亩备作墓地。这个有些奇怪的举动,冥冥之中为三年之后“一杯柠檬红茶”的中毒案作了铺垫。同年8月31日,在北京出版的《顺天时报》刊登《高恩洪兼充青岛大学校长》消息,称“青岛大学,前有以康有为为校长之说,兹据青岛电讯,该大学招生八十名,推高恩洪为校长云。 ”

1925年初春、初夏和夏末康有为的三次青岛行程,波澜不惊。《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记,踏春之行,康有为偕康同壁及邦孙看了樱花。6月则是从杭州转青岛避暑。 “八月初旬,同薇偕子女来青岛,家人相聚,娱侍承欢,诚有乐叙天伦之感。”这一年的8月份,差不多是康有为一大家子在汇泉“乐叙天伦”的几天里,出生在即墨田横镇泊子村的张乐古,在青岛创办了一份《平民白话报》,并由此逐渐成为本地有影响力的人物。康有为的“娱侍承欢”与张乐古的“蓄势待发”,俨然形成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对应。一个日落西山的旧风景,正在被另一番生龙活虎的新气象取代。

丙寅七月十八夕,也就是1926年8月25日晚上,康有为登青岛观象台,最后放大了一次想象力:“太空含雾星辰满,大海横云岛屿微。一望楼台灯火夜,更骑明月作天飞。 ”三天后的8月28日,即丙寅七月二十一日,康有为获“青岛地方长官陪游崂山太清宅”,口占:“青山碧海海波平,汗漫重游到太清。银杏耐冬多历劫,崂山花闹紫薇明。 ”随后,以《重游太清宫》题刻诗碑立于太清宫前,阳为诗文,阴镌三百六十字自注,文中提及有同游者吕振文、吕敬靖等十二人。这一趟的崂山秋游,康有为还留下了对明霞洞的绝唱:“别峰度岭涧潺潺,巨石崔嵬松柏顽。万竹青青盘磴道,明霞仙在海中山。 ”自此,康有为与崂山挥手永别。

丁 卯

1927年2月2日,丁卯正月初一。正月里,因为山东督军张宗昌取代王寿彭继任省立山东大学校长,痛“斯文扫地矣”的山大附设高中主任丛禾生旋赴青岛避之。而串联起康有为和王寿彭的,则是一个叫吴秋辉的乡试落第者,情节都是挨骂。“疯子”一般的学人吴秋辉本是康学信奉者,骂思想迂腐的王寿彭看上去无可厚非,可某年康有为到济南游学,应邀演讲《礼记》,顺路贩卖“大同”说,不料也遭到吴秋辉驳斥。康随即反诘,但笔战没几个回合,康便草草收兵,让人大跌眼镜。此事康有为告诉了梁启超,后者找来吴秋辉的《学文溯源》,“归而读之,字字莫逆于心,欢喜踊跃,得未曾有”。

“狂甚”的康有为在晚年遭遇“狂甚”的吴秋辉,不知道算不算劫数。不过,在1927年这个丁卯正月,不论是王寿彭、丛禾生、吴秋辉还是梁启超,都不曾对接下来发生在康有为身上的意外,有所预料。

2月14日正月十三,康有为赴天津祝溥仪寿,次日上《追述戊戌变法经过并向溥仪谢恩折》,再示“以心肝奉至尊,愿效坠露轻尘之报”。不过,这一番拳拳之心,只能是一团泡影了。康有为剩下的日子,已不到五十天。 2月某日的一封家书,可视为康的绝笔信:“告楠可查六太之会已供不?未供应供。或在青岛、大连供可不?至要。即复。今寄归吾写之谢恩折,可点石一千(交有正),与诗同送作谢礼。 ”

1927年3月8日,丁卯二月初五,是康有为七十寿辰。原来打算在济南祝寿的康,改设宴上海。前一天,门人徐良由天津抵达上海,带来溥仪题赠的“岳峙渊清”四字匾额和玉如意一柄。康有为则起草了一千多字的《谢恩折》,石印千份,分赠给祝寿贺客。

这时,正当北伐军所向披靡,从安全上考虑,康有为想把全家转移到别处,以避北伐军锋芒。3月18日,夏历二月十五,康离开上海赴青岛,行前不经意间的踌躇,冥冥之中似预兆着一种不祥。康同壁记载说,“先君去沪时,亲自检点遗稿,并将礼服携带。临行,巡视园中殆遍,且曰:我与上海缘尽矣。以其像片分赠工友,以作纪念,若预知永别者焉。 ”

1927年3月29日,康有为赴英记酒楼参加广东同乡宴请。饮柠檬红茶后腹痛如绞,同乡吕振文用马车将康送回寓所,急请医生诊断,由日本与德国医生断为食物中毒。苟延残喘二十多小时,终在3月31日清晨五时断气,死于门生李微尘怀中。传康有为死时七窍溢血,尸体不僵。真正死因,终无定论。

是日夏历二月廿八,丁卯年癸卯月甲子日。 《大青岛报》随后刊登《康公馆康南海先生于丁卯年二月二十八日晨五时三十五分寿终》讣闻,并发《张效帅赙赠康南海丧费两千元》消息。其后康有为被埋葬在李村象耳山下。这是他三年前自己选择的墓地。康有为去世后三天,他三岁幼女康同令亦夭殇,同葬于他生前择定的墓地。

康有为的死亡谜团,层峦叠嶂。康的女儿康同壁认为,父亲是“被国民党特务在食物中投毒而导致死亡”。另一个说法也是投毒,但投毒者则换成了国民党的敌人。据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曾派出四个刺客刺杀康有为。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曾下诏赦免了一批戊戌获罪人员,但康梁二人均不在赦免之列。于是,持续的政治追杀作为国家行为,在大清国消亡之后,也并未停止。第三种说法,主角换成了日本人,还是下毒。不过,环绕着这个扑朔迷离的投毒案的种种说法,均无实据可查。这让康有为之死,始终不清不楚。

康有为死后半个月的4月17日,梁启超等在北京畿辅先哲祠公祭逝者。北平《世界日报》次日以《昨梁启超等公祭康有为洋洋洒洒一篇大祭文》为题,报道“北京他的一般徒子徒孙梁启超等”祭奠过程。梁宣读的祭文断言,“后有作新中国史者,终不得不以戊戌为第一章。 ”

公祭现场,悬有梁启超所撰挽联:“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残。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党山颓本坏之悲”。而不到四十天前,梁启超刚刚给康有为的七十寿辰送过一副寿联,曰:“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齐,入此岁来年七十矣!奉觞豆于国叟,至欢忻于春酒,亲受业者盖三千焉! ”一喜一悲,缘生缘灭,转瞬之间。

两天后的4月19日,梁启超在一封家信中透露:“南海先生忽然在青岛死去,前天我们在京为位而哭,好生伤感。我的祭文,谅来已在《晨报》上见着了。他身后萧条得万分可怜,我得着电报。赶紧电汇几百块钱去,才能草草成殓哩”。

康殒两年后,吕振文撰写《康南海先生墓碑文》,将康有为的政治起点,定位在1897年胶州湾事件上:“丁酉入都,适德人突据胶州湾,我国藩篱尽撤。公以外患日迫,非变法不足以图存。 ”

余 音

青岛这边,除了1924年春“以银洋购得李村山场两亩备作墓地”这寥寥数语,康有为选择李村象耳山为墓地的过程,缺乏更多的文献支持。传当时康从南方请来风水先生,冒雨实地勘察三天,最后确定墓址。那几天蒋丙然刚刚开始在青岛观象台恢复气象观测,胶州湾东岸的这场雨,想必已记录在案。风雨飘摇之中,南海先生一生的归宿,湿漉漉地播下了种。

据当地老人说,康有为之所以选择这里为墓地,是因为山名叫象耳山。康有为姓康,“康”与“糠”同音,“糠”怕风吹,埋在象耳山内,再大的风也吹不动了。看来,这位“三周大地,游遍四洲,住三十国”,经历了一次次大风大浪的改革者,对看不见的风吹草动,也会惴惴不安。李村象耳山,又称南山、枣儿山。客居青岛的女词人吕美荪《葂丽园随笔·康有为梁启超》载,康有为“殁于青岛,葬李村不远,墓埋一坡垞之上,首俯而末翘,形势略为倒悬,且不封不树,询于人云:其遗命防其毁也”。

康有为在李村象耳山埋葬后,礼贤中学教师刘少文曾为诗慨叹:“忧国离谗遍五洲,归来意气未全休。可怜地老天荒后,留得南山土一抔。 ”并注“康南海先生墓,先生既客死青邱,即葬李村南山之麓,一棺长闭,意气都休矣! ”

1936年11月,青岛市立农业职校学生六如,在《新少年》杂志第二卷第十期发表了一篇短文,虔诚描绘了前戊戌领袖的墓地:“多么幽静的一个山洼啊。洼的四周是一层山岭,现在正呈着橙黄色,大概这就是墓墙吧。洼中的一堆黄土,现在几乎看不清了,上面印满着羊的脚印和一股被蒸发的屎臭气。肃静!这土丘底下埋着一位先进的思想家‘戊戌政变’的首领康有为先生的遗骨。 ”对康有为的身后寂寞,六如同学突然就有些愤愤不平:“死后是平地一抔黄土,虽然他有灵,也绝不会计较这些的,可是与现在‘国葬’的人们比起来,他不是太远么? ”

康有为的公葬,迟至十六年后才举行。荒谬的是,此时的青岛已经沦陷于日本占领军,发起公葬的头头脑脑,无一不身份可疑。 1943年9月,康南海先生公葬筹备会确定发起人。 10月8日,康南海先生会葬筹备处函告,10月20日为康有为举行公葬。当日,康有为亡灵正式落葬李村镇东象耳山。墓碑刻“海南康先生之墓”,落款为“新昌吕振文”。吕振文氏为康有为死亡见证人之一。

对象耳山康有为墓来说,种种“防其毁”的努力,最终都没能够抵御一场新的社会变革的涤荡。康殒四十年后,一帮学生爬上象耳山,以“让保皇派头子出来示众”为由,刨开康墓,将他的遗骨拴上绳子拖着游街示众。游完街,康氏的颅骨被送进“青岛市造反有理展览会”。

1966年,有在学校组织参观康有为头骨的当事人回忆,康白色颅骨上粘着一撮黄头发,标签上写着“中国最大的保皇派康有为的狗头”。展览结束,康氏颅骨无人过问,幸得展览馆美工王集钦暗中收进木箱,“文革”后重修康墓时,方将康氏颅骨收殓安葬于浮山。1985年秋康有为墓重建。康门弟子刘海粟为新墓题写了墓碑和墓志铭。迁葬仪式上,刘朗读了连夜撰写的《南海康师迁葬志感》,以铭南海史迹,署“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弟子刘海粟年方九十”。

其一:华夏疮痍痛陆沉,公车忧愤集松筠。一书上阙原非妄,万卷罗胸学是真。海北天南思国泪,春花秋月故园情。更新青史新人出,莫为前驱抱不平。

其二:常把真知启后贤,诲人不倦忆师严。春风满座花如海,秋水连云月在天。功过分明载史册,诗文彪炳胜当年。无才愧我空头白,勉写新碑立墓前。

关于康有为的一生,1936年秋天在象耳山怅惘的六如,在“回来的路上”,默默地想着:“康先生的晚年虽然被人们骂为遗老,他多次的想复辟,那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是可钦佩的。只是他不懂得历史是进步,他落了伍还不知道。这是对于我们新少年的一个最好的教训:怎样保持我们的思想永远年青。 ”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李明

新闻推荐

妈妈为他当“腿”同学伴他前行 青岛工学院师生共铸大爱之心 助力“渐冻人”韩玉坤求学路

在青岛工学院,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同学,他的名字叫韩玉坤,今年19岁,患有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也就是俗称“渐冻人”的疾病。他...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