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高新人”:节日里,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 高新区每一位劳动者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奋斗故事,他们用辛勤劳动点亮未来
半岛记者李潇胡蕾
4月末的青岛高新区花团锦簇,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花香,这里是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这里聚集着一批为了理想而奋斗的追梦人。一座座高楼大厦、一个个高精尖产业项目、科研院所在昔日的盐滩地上拔地而起,一座以“高”、“新”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化城区在胶州湾畔加速崛起。青岛高新区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每一个“高新人”坚韧不拔的拓荒精神。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高新区多个行业劳动者代表,一起倾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把病人当家人,无愧“白衣天使”红岛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长王彩霞
从业26年,王彩霞在同事们的眼中,是个绝对的“实干型”选手。1993年毕业于青岛卫生学校,同年便分配到红岛人民医院(原青岛盐业职工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王彩霞先后在内科、急诊科、肿瘤科等临床一线科室工作。在多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始终秉承着“救死扶伤,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
“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
护士是被称作“天使”的职业,要求从业者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面带微笑、语气温柔的王彩霞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非常符合她的职业定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医院早已成了王彩霞的“第二个家”,值了十几年夜班,如今虽然是二线值班,但每当晚上有什么突发情况,她一定“随叫随到”。“24小时不能关机”,王彩霞说。
每天多次巡房、观察、记录,病区里每个病人的情况,王彩霞都能熟稔于心。“哪个病人没有家属在医院照顾,我们护士就会主动帮忙,像照顾家人一样。”王彩霞介绍,有一年过年期间,一位女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没有家属来医院照顾,只有病患的一位姐姐偶尔来照顾一下,王彩霞便和护士们轮流照顾了半个多月,直到病人康复出院。
“经常会有患者家属来办出院结账的时候,专门到护士站来感谢我们”,王彩霞笑着说,“其实我们和家属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是希望病人恢复健康,看着他们康复出院,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不负“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医院是一个最能“直面生死”的地方,虽然已经从业26年,但王彩霞告诉记者,“不管做了多少年护士,面对病人去世这种事情,都不可能做到不为所动,还是会难过、会沉重,眼泪还是忍不住要流下来。”
晚11点到早8点的大夜班,永远会安排值班的节假日,不管半夜几点随叫随到的“待命”状态……这些在王彩霞看来,都是护士这个行业最稀松平常的工作。谈到这个行业最大的不同,她说是“精神层面”的压力。“尤其是看到一些晚期病人身体逐渐凋亡的过程,内心是非常沉重的,对我们的精神也是一种打击。”平日里,王彩霞会选择跑步作为减压的方式,“隔三差五,一早起来去跑步,跑个五六公里,能放松一下,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惜。”王彩霞说。
当初之所以选择护士这一职业,王彩霞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怀揣着对“白衣天使”的美好憧憬。“护士这个岗位面对的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谨慎,虽然有苦有累,但我依然热爱这份工作,愿意为减轻病人痛苦而努力,不负‘白衣天使’这个光荣的称号。”面对记者的镜头,王彩霞笃定地说。
“社区就是我的第二个家”红岛街道高家社区84岁居民高振侃
今年已经84岁的高振侃不久前刚从自己工作了17年的社区“卸任”,“有点不舍得,每天去居委会早已经成了我的习惯。”高振侃说道。在2016年旧村改造工作中,高振侃家庭带头签约。老人一辈子把“严谨做事,诚信做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率先垂范,教育和影响了身边的每个人。68岁那年,他来到社区居委会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在社区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社区“老员工”,任务来了从不推辞
“从2002年10月份一直到今年3月20日,将近17年是在社区传达室工作,每天早上来居委会看看早成为一种习惯,现在还真有点不适应。”高振侃说道。在社区居委会,高振侃主要负责传达室工作。但是闲不住的高振侃,每天早上都第一个来,开了门之后,就独自把居委会的院子打扫一遍。“社区工作不应该是干部安排才去做,我就认这么个理儿,在社区工作就要把社区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高振侃说道,“村里的营生,自己能帮着干点就多干点。”
从早八点到晚七点半,不管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高振侃都准时出现在社区,确保村民来办事能找到人。“我这个人脑子还挺好使的,社区干部的电话我现在基本都能背过,村民需要找他们办事,我也能给他们直接说出电话来,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不仅如此,每逢节假日,社区都要给残疾人及老兵发放米面油等福利,很多时候都是高振侃帮忙记录发放。
“村里有行动不便不方便来领取的,我就自己提着东西给送到家里去。”高振侃笑着说道,当把东西送到他们家中的时候,能感受到村民对自己的感激之情,那个时候觉得自己能给社区居民服务是一种幸福。做社区工作从不求报酬的高振侃,不但不推辞工作,还要将工作做到最好。这位“老员工”,是社区居民和“同事”眼中的优秀工作者。
“能给社区出力就是最大的乐趣”
去年开始,高振侃的老伴被查出脑萎缩,需要他在身边照顾。这才让他狠下心把社区工作给辞掉了。“在社区工作了将近17年,也习惯了每天的生活,现在每天在家里真有些不适应。”高振侃说,现在在家里照顾老伴之余,就自己看看报纸、看看新闻,不让自己闲下来。
“只要社区需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还会继续给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能给社区居民和大家服务是我最大的幸福。”高振侃笑着说道。过去的十七年,在社区工作的高振侃,时刻为村民着想,用自己的真情服务为社区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像高振侃一样的老一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激情感染着年轻一辈为社区建设继续奋斗。
语文课堂上飘出“美妙乐符”红岛中心小学语文老师韩晓红
2001年,从青岛艺术学校毕业之后,韩晓红回到红岛街道西大洋社区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工作18年以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勤勉、敬业、严谨……深受学生爱戴和家长欢迎。擅长音乐的韩晓红经常会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提高情操和语文素养。玩中学的寓教于乐方式,启迪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好习惯。本期,半岛记者采访到韩晓红老师,听她讲述了从教多年的心得。
提升专业素养,教书育人有妙招
“当普通人、做平凡事、服务家长、服务学生。”在现在的岗位上给孩子带去知识,为他们做好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便是韩晓红的心得感悟。
学生的事情在韩晓红眼中就是最大的事情,“班里有个特别努力的学生,一直成绩不突出。”韩晓红说,这种学生是有潜力的,只是可能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或者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积极引导。
在韩晓红的课堂提问和关心下,这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提升。“老师的一个鼓励或者一个提问,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提问,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最大的鼓舞。”韩晓红要求班级学生不用做最优秀的,但是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能超越以前的自己便是最大的胜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挖掘学生潜力。”工作18年以来,韩晓红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用自己的方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
音乐融入教材,课堂欢声笑语
在红岛中心小学,语文老师非常紧缺,这些年来,韩晓红一边教着语文课,一边代着4年级的音乐课。“语文教学和音乐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交叉融通。”韩晓红说道,“像在讲述《让我们荡起双桨》这节课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一起来唱这首歌,通过这种方式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
“全班38个学生,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对语文课感兴趣。”这是韩晓红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她都用心对待每个孩子,给他们家一般的温暖。在韩晓红的班上,她总能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非常重要,学生自我思考也是这个年龄段需要给他们养成的习惯。”在韩晓红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总体成绩一直在级部名列前茅。
多年来,韩晓红老师默默耕耘,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她执教的公开课《柳树姑娘》获区优秀等级,撰写的论文《融入流行音乐,点亮学生心灵》获国家一等奖,《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获省一等奖。自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高新区“优秀教师”、城阳区“优秀大队辅导员”、城阳区“三八红旗手”、红岛街道“师德先进个人”、“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乘客微笑,是对我最大肯定”红岛巴士第一分公司驾驶员孟庆柯
开私家车免费送滞留乘客回家,帮助残疾乘客上下公交车,节假日主动承担末班车的运营……说起这些事情,孟庆柯总是笑着摆摆手,“大家遇到这种事,都会和我一样做的。”孟庆柯是红岛巴士第一分公司的一名驾驶员,工作6年,他“用心服务、热心助人”的一贯做法赢得了广大乘客的好评。他说,“乘客一个表扬电话,一个微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工作内外他都是热心肠
今年43岁的孟庆柯在驾驶员队伍中年龄属于“中等偏上”了,作为队伍中的老大哥,他是大家公认的热心肠。今年1月份,有乘客给公交集团打来表扬电话,感谢孟庆柯用私家车送错过末班车的自己回了家。这已经不是孟庆柯第一次送乘客回家了,这样的表扬电话经常会打来。
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跑完最后一趟行程的孟庆柯正准备开车回家,突然四个陌生人招呼也不打直接拉开车门坐上了他的私家车,把他吓了一跳。“晚上10点来钟了,突然上来几个陌生人,都40来岁,副驾驶和后座都坐满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孟庆柯说那时自己心里也有点怕。
不过交流了解后孟庆柯立即放下了戒备,“原来几个人是从湖南来青岛旅游的,因为前车堵车晚点没能赶上换乘的末班车,那天正好大变天,几个人穿得特别单薄,没办法了才闯上车,想要暖和一会。”孟庆柯便主动提出用私家车送几位乘客回家,因为乘客是新租的房子,一时还描述不清具体的小区名字,孟庆柯就根据几位乘客的描述慢慢寻找,最终把乘客安全送到了家。而他自己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
乘客一个微笑就是最大满足
公交驾驶员最怕的是堵车,孟庆柯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763线路途经两个大集,逢三逢八、逢五逢十,一般都会更堵一些。平常情况下,一个来回两个多小时就差不多了,但如果遇上堵车,时间就没准了。
“我记得很清楚,我遇到的堵车最严重的一回,跑一圈用了5个小时。”孟庆柯说,堵车一方面会耽误下一趟行程的发车时间,有时候回到总站就已经到了发车时间,来不及休息就要再开出去。另一方面,堵车的话,乘客们比较容易烦躁,尤其是一些有急事的乘客,所以一般能够预见到的大集堵车等情况,如果知道乘客有急事,孟庆柯一般会提前告知,建议乘客换乘其他线路。“堵车大家都会比较烦躁,我们就尽量安抚。”孟庆柯说。
孟庆柯介绍,公交驾驶员每天的工作线路要跑三个来回,一天在公交车上坐七八个小时很正常。由于路况不确定,所以驾驶员们一般吃饭都没有固定的时间点,一般调度人员会尽量帮大家调整,给驾驶员安排出吃饭的时间。“有时候一天忙下来,也有点腰酸背疼,但最后一位乘客下车就那么一句话,‘师傅再见,辛苦了’,什么也没了,就觉得值了!”孟庆柯笑着说。
新闻推荐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王珊4月26日,法国导演卡里姆·胡法伊专门从法国来到胶州,在感受胶州传统文...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