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金胶州 2019-04-12 08:38 大字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李燕

48岁,带着亲人、友人、病人……所有熟人的不舍与悲痛,始终战斗在医疗一线的“卫士”陆锡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留下的,是长长的思念,是蒸蒸日上的事业,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标杆,值得世人铭记与仰望——

他没有一鸣惊人的绝技,却能用脚踏实地的刻苦耕耘坚守心中的执着;

没有举世瞩目的功勋,却能用舍我其谁的勇敢担当开创崭新的事业;

没有豪言壮语的口号,却能用纯粹质朴和高风亮节展现人性的光辉。

我们赞美医生,赞美他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我们用最圣洁的“白衣天使”称呼他,感恩他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他人的安康,用自己的生命在守护他人的生命。其实,他也是肉眼凡胎,因为,他也会累,也能被累倒。

猝不及防的变故

2019年1月15日,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陆锡奎像往常一样在中医科坐诊,10:30送走最后一位病人,他对坐在旁边学习的年轻职工李宝兰说:“有病号就叫我,我去开个会。”回到办公室,陆锡奎叫来医务科主任张俊杰,说要下午给去青岛进行二类医疗技术备案的医生开个会。正商量着,张俊杰的手机响了,当她接完电话,抬起头,发现陆锡奎头歪在一边,满头大汗,双手紧紧地抓着椅子扶手。

“陆院长,你怎么了?”

(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

他勉强抬起头来:“没事,一会儿再接着说……”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张俊杰情况并不那么简单,她赶紧给急诊科打了电话,并喊来隔壁的护理部主任巩汉香、医院办公室主任李建坤。几个人小心翼翼地把他扶到对面的沙发上躺下,心电图还没做完,他就昏迷了。大家立即将他转送到了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急诊室,期间,他一度心跳呼吸都停止了,经过抢救才又恢复。经检查,陆锡奎颅压过高,出血严重,考虑系脑动脉瘤破裂。

在呼吸机的辅助下,他的生命只延续了8天。

陆锡奎,1970年9月生,中共党员,1991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原董城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洋河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胶北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等职务。因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重疾,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8周岁。

脚踏实地的耕耘

陆锡奎学的是中医,从业27年多,作为医院领导,无论分管的工作有多忙碌,他始终坚持每天上午都到中医科坐诊。他主张中医为体西医为用,擅长综合运用西医检查诊疗手段和中医辨证论思维,辨病辩证相结合,每年诊治病人1000余人次,在心、肺、消化、泌尿及内伤杂症等治疗上经验丰富,很多病号都是专程找他看病的。

“就在昨天还有一位老病号来找他。”李宝兰抹了一把不自觉流下来的泪水说:“我至今都不相信陆(副)院长已经走了,也不忍心告诉患者,我说,你找别的大夫看吧,以后别再来找陆院长了。”

市民卢女士也是陆锡奎的老病号,去年春天,卢女士找到陆锡奎,说她最近感觉心情烦躁,一度有轻生想法。经交流,陆锡奎判断她系家族遗传抑郁症,给她开了一周的药,还问她想干什么事?爱好什么?她说她喜欢画画,还愿意出去挖荠菜。陆锡奎就鼓励她:“你喜欢挖荠菜就去挖,想画画的时候就在家画,想干什么就干点什么,转移一下注意力。”卢女士很痛快地答应了,在半个月后的第三次就诊时,她说感觉好多了,而且还把自己的画带给陆锡奎看。此后,只要她一觉得不舒服就去找陆锡奎,吃两三副中药。

有求必应的好人

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的四年间,陆锡奎的名气首先在同事、家属中传开。去年,该院美容室的刘云咳嗽了一个多月,该做的检查都做了,西药也吃了,点滴也打了,就是不见好转。后来请陆锡奎给她开了五副中药,药还没吃完,她就不咳了。巩汉香的丈夫爱跑马拉松,但口腔溃疡常年困扰他的生活,外敷药根本不起作用,后来遵照锡奎诊的建议尽量避免大量出汗,只吃了不到一个月中药就好了,而且很少复发。

“陆院长,我这儿有个小儿麻痹患者,严重便秘,推过去你看看吧。”“不用了,我马上过去。”巩汉香说:“每当有病号行动不便,陆院长就一定会到病床边诊治,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个院领导。”

其实,李宝兰是医院的中药调剂员,负责煎药,看着一位位患者在陆锡奎的诊治下摆脱病痛,不由心生敬仰,就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向他学习中医知识。对此陆锡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陆院长经常在开方以后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开。”李宝兰说:“有空的时候,他还专门拿出比较典型的病例,再给我分析分析。他在生命的最后5个多月里,教了我很多临床经验,也加深了我对中药的了解。”

新闻推荐

余向东调研城区文明创建活动时强调紧盯问题提高标准补缺补差

余向东调研城区文明创建活动时强调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