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破解企业困局

金胶州 2019-03-07 07:36 大字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陈凯

胶县面粉厂,青岛维良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1958年建厂时生产能力日加工标准粉30吨,而如今,维良新厂已经日产700吨,增幅超过2200%,工人数量却从230缩减至130人。更少的人,更大的产量,背后支撑是以高度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为内涵的“胶州智造”。

“作为一家面粉加工企业,适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粮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生产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怎么办?传统的制造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于是,我们打算以智能制造为理念再造一个新维良。”青岛维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正良介绍说,1984年建成并试运行了日加工100吨的标准粉车间,2014年投产运行年加工小麦30万吨新生产线,2018年投产中式面点专用粉生产线,总产值6亿元,公司能级获得质的飞跃。

不仅仅是维良,面对堆积如山的库存、薄如蝉翼的利润以及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服装企业同样渴求“机器换人”以及更加柔性的生产机制。随着智能制造因子的注入,传统的服装行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说起环球服装,这是让胶州人骄傲的本土品牌。作为山东省一家老字号服装设计制造企业,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青岛环球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希望走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阴影,从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服装红海中闯出一片蓝海,路在何方?

原有的车间运转多年、设备老旧,若要进行智能化改造,何其艰难?不如另起炉灶。于是,环球服装斥资1.05亿元,在胶北街道选址确立环球智能化制衣项目,建设拥有集智能吊挂系统、MTM定制接单平台、仓储管理WMS、企业资源管理ERP等于一身的智能化生产车间,生产效率提升20%。

制帽业同样受到劳动力红利消减、综合成本上升、低端同质化竞争等冲击。不转型则亡,但转型的风险也同样十分巨大。

怎么办?做了21年帽子的青岛前丰国际帽艺股份有限公司,有感于工人工资上涨、出口代工利润不高,为企业如何转型所烦恼。前丰的破局之路是在制帽行业率先研发无针线帽子,并引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智能制造。“只有夕阳的管理,没有夕阳的产业。”这是前丰总经理王爱美的结论。

近年来青岛前丰在制帽业内不断创新突破,2016年率先建成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系统,2017年首创可复制易推广的单元式智能细胞工厂,2018年创建全球首条缝制机器人流水线,将“大规模定制”、“柔性生产”以及先进制造装备规模化应用在业内成功落地。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市场风云变幻,企业同台竞技,优胜劣汰是铁血法则。智能制造,不失为破解企业困局的一剂良方、一味猛药。

新闻推荐

胶北地恩地小学:敬老爱老热情高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李志香近日,胶北地恩地小学组织学生走进胶北颐嘉祥老年公寓,开展了“敬老...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