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路越走越宽

金胶州 2019-01-03 08:13 大字

王德庆

一条条厚实的水泥路,把我们的村庄联通得四通八达,看到这些路,我兴奋不已,回望40年的巨变,我感慨万千。

记得那是1978年10月6日,邻居的一个哥哥结婚,让我去给带媳妇。那时村里娶媳妇,一般用三辆自行车,一辆在中间带新娘子,另外两辆一前一后带着伴娘。新娘子是逄家沟村的,离我们村有六里路,下午1点多钟我们带着新娘子出发了,刚出村庄下起了雨,道路泥泞,有时只好推着自行车走。到了我们村,路更难走了,大街上泥泞不堪,粘泥把自行车的前后瓦都塞满了,自行车轮子很难转动,新娘子只好下车步行,泥水湿了新娘子的鞋袜,泥浆溅在了裤子上。这六里路加上村庄大街,足足用了80多分钟才走完,当时我心里暗暗地想,什么时候村里有了城里那样的柏油路该多好哇。

1985年春天,乡政府号召群众拾石子,修街道,经过全村人的努力,村庄中心大街垫上了石子、铺上了砂土,成了令人羡慕的一条大街。但是好景不长,村子里排水不畅通,大雨过后,沙土路成了高低不平的烂泥路。

1993年秋季,我们村要争创文明村庄,上级领导要来检查,乡亲们也甘愿拿出自己的微薄积蓄,添砖加瓦,男女老少齐动员,出工出力,在原来街道路基的基础上,在上面又重新铺上石子,压上了沙子,路两边挖上了排水沟,用石块砌了排水道,全村总共修了两条东西大街。

1996年,我在殷家庄小学负责,那年秋天雨水较多。从村庄通往学校的道路,以及校园里,到处泥泞不堪。大雨过后,四百多名学生走在泥浆的道路上,我非常着急,找到了当时我们学校的对口帮扶联系单位——胶州市新华书店,帮助修路。新华书店的领导当天就在镇政府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我们学校,经过现场实际考察,拨款6000元,给我们学校修了路,在校园里又用水泥六角块铺了一条主路,师生们很是欢喜,把这条路命名为新华路。

2005年,胶州市委、市政府实施了“村村通”工程,现在从镇驻地到每个村庄,除了柏油路,就是水泥路,畅通无阻。我们殷家村也不甘心落后,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于2007年正月30那天,由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成员以及部分优秀党员,到胶北镇东赵家庄等村庄参观学习。在此基础上,村委会召开了村民大会,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同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援,把全村的街道进行统一硬化,实现了乡亲们多年的愿望。

经过短短的40年,我们村从开始的泥泞街道,到令人羡慕的沙土路,再到宽阔笔直的沙石路,如今又建成了柏油路街道。家乡的路在变,村子在变,全村的经济也在跟着变,乡村振兴政策暖人心,无不折射出一个新时代的变迁。

新闻推荐

2018, “感动青岛”道德模范评

半岛记者徐杰报道本报12月29日讯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和宣传群众身边的道德典型,推动形成崇德...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