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源——港湾之忆(一)

半岛都市报 2018-10-26 02:33 大字

当时的大港。

位于青岛山上的一战遗址。郑钦泽摄黄海,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山东半岛横卧其中。大约在一万年前,冰后期的海侵把海平面迅速抬高,海浪越过了这片盆地约30米的门槛。从此,形成了一个呈簸箕形、向南倾斜在湾口区又转而向东倾斜的海湾,今称胶州湾。胶州湾气候温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植被繁盛,成为孕育青岛的“母亲湾”。

往事一经记载,便成为了历史。胶州湾古称胶澳。《胶澳志》,规模宏富、资料翔实,是青岛旧时仅存的方志,“迄于今,兹举世之人鲜不知有胶澳者”。

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今天的城阳镇一带,就有原始部落“不族”和“其族”繁衍生息。青岛地域的祖先创造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夏代,青岛地域属莱夷,秦汉时期分属琅琊郡和胶东国,唐宋以来,胶州湾“海澳宽深,口门紧曲”的地理结构,更为兵家所重视,当时的板桥镇是重要的军事和商贸海港;明初在此设海防、筑炮台,抵御倭寇。明万历年间“海禁”结束后,一度出现了“百物鳞集,千艘云屯”的繁荣景象,胶州湾成为了中国南北水陆交通的重要商埠。

清中叶后,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胶州湾的渔民,开始频频见到金发碧眼的洋人,他们虽然还不知道这些人来这里搞什么名堂,但隐隐约约感到一丝丝不祥的气息。对此有所察觉的清廷官员忧心不已,他们几次上折奏请,加强海防。然而,这些金玉良言,虽如黄钟大吕,但也没能使昏聩的清王朝以惊醒。

1891年6月,直隶总督李鸿章偕北洋海军帮办大臣、山东巡抚张曜,在旅顺检阅北洋海军之后巡视海防,驶抵胶州湾。经过实地勘察,6月13日,他在奏折中写道:“是胶澳设防,实为要图。”屡遭列强冒犯的清廷,这一次,立即批准了李鸿章的奏折。

1891年6月14日,清廷明发上谕,设防胶澳,并调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四营前来驻防。这一天,被定为了青岛“建制”的起点。

章高元移驻青岛后,建总兵衙门,修炮台,又用旅顺船厂的铁材,在青岛湾内修筑了铁码头,以供停泊船只装卸物资,这个码头,就是今天的青岛湾栈桥,现被公认为青岛建港的标志。短短七八年,青岛口有了村落、集市、海关和比较繁荣的商贸业,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市镇。这个隶属于即墨县仁化乡的市镇,辖14个社,成为今天青岛市市南、市北的一部分。胶州湾成为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和军事基地。

此时,在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一双远在万里之外的日耳曼鹰眼,也贪婪地盯上了胶州湾。

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巨野县张家庄,因欺压中国平民被杀。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为“巨野教案”的偶然事件,成为了德国强占青岛的借口。一生梦想要“夺取更多的阳光底下地盘”的德皇威廉二世,立即下令德国远东舰队,迅速从吴淞口驶往胶州湾。光绪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即1897年11月13日,3艘德国军舰驶入胶州湾。仅仅过了24小时,500名德国海军陆战队员,分乘3艘快艇,从栈桥登陆,迅速强占了军火库、电报局、炮台,包围了总兵衙门。面对德军的进犯,软弱的清王朝,做出了“敌军虽横,朝廷绝不动兵”,“若轻言决战,立起兵端,必致震动海疆,延误大局”。就这样,章高元的4营兵力和3门大炮,未开一枪一炮,被迫于下午3时,由青岛村后撤到四方。

1897年11月14日,胶澳沦陷。

1898年1月27日,德皇威廉二世敕令胶澳占领区由德国海军部管理。

1898年3月6日,中德签订《胶澳租借条约》。

1898年9月,德国宣布胶澳为自由港,向世界各国开放。

这里是青岛市城市建设档案馆,78岁的原青岛中德关系研究会秘书长、青岛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夏树忱,还在整理着这段历史档案。“当时青岛市规划的是港口城市、外贸城市、文化交流和休闲城市,这是德国人定位的。他主要是把青岛作为一个桥头堡,去攫取山东的自然资源,他野心很大,不光山东啊。”

为了把青岛建设成为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模范殖民地”和“德国人工作成就的永久性展览会”,他们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于1898年9月2日制订出青岛第一个规划方案,把青岛定位为军事基地、进出口贸易自由港和殖民地行政经济中心。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孙保锋:“德国人占领青岛之后,他实际上推动青岛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靠着陆港联动,这么一个运作模式。路,就是胶济铁路;港,就是青岛港。”

新闻推荐

群众体育运动蔚然成风

图二□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王炳慧改革开放初期,胶州市的体育运动就在群众中广受欢迎,经过四十年的...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